APP下载

施正荣的绿色梦想

2011-01-01姜琍敏

群众 2011年1期

  2008年10月,尚德电力正式加入气候组织,成为首批中国会员。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气候变化世界商业峰会上,施正荣阐述自己的绿色能源梦想。在公开演讲中他多次呼吁“环保就是慈善”。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们忍辱负重的地球即向人类世界发出了愈益频密的警示:海啸、地震、泥石流,还有气候变暖、石油短缺等等。迄今我仍然清楚记得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开幕之际的电视画面,欧洲多数国家爆发了游行示威,强烈呼吁发达国家须承诺在2050年前实现大规模减排温室气体的目标等要求。可见,面对日趋尖锐的全球性环保难题,当今世界已形成多么一致的共识。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事实上我们身边的很多人也都在有意无意地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方式或习惯。“低碳”已成为当今最为时尚的关键词。
  问题是,如何“低碳”?或者说,实现低碳或绿色生活的有效且又现实的途径究竟在哪里?
  简单的答案自然是,从我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不用塑料袋,不用一次性餐具,不开车,少用电甚至不用电。这自然是对的。而确实也有一些忠诚而激进的环保主义者如同100多年前的棱罗一样,住进形形色色的“瓦尔登湖”,用远离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绿色梦想。可是即便在“低碳”呼声最高的美国,这样的人毕竟还是些零星的个例。正所谓由奢入俭难,对于大多数习惯了现代生活方式的人们,这样的生活有悖常理。如同要让一个坐惯高铁或飞机的人,重新搭乘中世纪的牛车去作他们的海外游一样不可思议。现代人已经很难再适应不用电不开车或干脆退回工业文明之前的生活方式了。即如常常为环境污染痛心疾首的我自己,虽然按动空调遥控器时偶尔也会产生某种愧疚感,但最终还是会接二连三地揿动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等按钮,直到拧动汽车钥匙;我甚至还想在条件好一些的时候换一辆排量大些的(当然最好是新能源)汽车去周游全国——我实在抵御不了高科技的现代文明带给我们的种种优越而便利的诱惑。我只能以我是一个凡夫俗子来自我解嘲。并热切地期盼着由政府或者法律来实行强制性的约束。因为我觉得绿色也好,低碳也好,都是一种关涉到全民生活方式和世界发展模式的彻底变革,根本的出路就在于来一场革命性的大举措。
  直到有一天,大约就是在新世纪开始的第一年吧,我注意到这样一条消息和一个人的名字。脑海中电光一闪,我突然发现了别一条令人鼓舞而显然是卓有成效的新路子。即,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我们今天的文明社会是由高速发展的科技革命带来的,为什么就不可能依靠新的科技新的革命来平抑乃至克服这把双刃剑带来的负面效应呢?
  这个名字就是施正荣,以及这个名字所代表的一个已经被其近十年来的丰硕成果所验证了的绿色环保之梦的实现。
  ——“他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的绿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并非一纸梦想。”媒体给予施正荣这样的评价:“在全球高度关注环境变化、气候问题之时,在党的十七大将“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之际,由于在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致力于环保公益事业方面的突出贡献,施正荣博士作为唯一入选“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的企业家获得该奖。这是施正荣博士继当选美国《时代》周刊“环保英雄”之后,在环保方面获得的又一殊荣。
  好一个“环保英雄”!
  而施正茉是当之无愧的。在人类可持续发展愿景下,我国的太阳能行业已经起飞,无锡尚德无疑正是把握这一趋势的领头羊之一。身为创始人、董事长和CEO的施正荣及其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专业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硅薄膜太阳电池和光伏发电系统的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围际化高科技企业。短短十年时间,尚德公司已发展成为中国行业老大和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10%的世界三强企业。
  难能可贵的是,施正荣博士在带领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极为重视整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非常关注绿色环保事业,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环保和新能源理念的宣传、推广与普及,实施了许多重要的新环保、新能源示范项目。他曾激情感言:“作为一个企业家,勇于承担保护环境的历史重任,就是承担最大的社会责任。我们尚德公司所从事的太阳能发电产业,是一项超越商业价值的事业。圆绿色地球之梦,圆和谐发展之梦,是我们神圣的使命。”
  2008年10月,尚德电力正式加入气候组织,成为首批中国会员。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气候变化世界商业峰会上,施正荣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进行了交流,阐述自己的绿色能源梦想。他还多次在公开演讲中呼吁“环保就是慈善”。
  信哉斯言!以切实有效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来实践保护环境,呵护地球母亲的理想,岂不就是对全体生命的呵护,就是最大而最为实际的慈善!
  另一个身体力行的实例是,曾于2008年被英国《卫报》评为“可拯救地球50人”之一的施正荣,除了捐赠给前美国副总统戈尔的气候保护基金之外,还和太太一起成立了“施氏家族慈善基金”和“阳光慈善基金”,将个人财富用于关注气候、环保、能源和全球变暖问题,起始规模是500万美元。施正荣还设立了“中国太阳能光伏尚德奖”,由他个人提供全部奖金,用于表彰、奖励为提高、推动光伏科技水平和光伏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工程师、科学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
  尤获我心的是施正荣的创业理念。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经济发展,商业的兴盛,的确造成了许多的污染,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而自然资源的消耗也过大。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除了在理念上观念上的普及教育之外,更大范围内还是需要依靠企业在技术上的提升,比如,如何在生产的过程中减少污染或无污染?如何提高新能源技术的利用率并降低价格,使之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等等。
  这样的思路,这样的实践,不正是我所期望的调谐和化解发展与环保之间矛盾的钥匙吗?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压力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情景下,从绿色能源进行突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个领域也被认为是全球经济的下一个增长极。对尚德企业而言,他自然又承载着壮大中国绿色能源产业的重任——“尚德”之谓,莫不就有崇尚美德的内涵?而“天地之大德日生”,如果我们不懂得珍爱地球,珍爱环境,又如何谈得上珍爱生命?“尚德”尤为令我崇敬的就在于此。其拓展的不仅仅是一个实业,更是一种精神追求与现实价值。这个价值的根本点仍然在于“德”上。而道德力量的伟大,犹如日月星辰。有了这种伟大抱负的人或企业,即能真正如海德格尔如言:“人不是存在者的主宰,人是存在的牧人。”而当人们都能以生态道德修身济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花焉能不遍地开放?
  
  责任编辑: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