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引领县域经济

2011-01-01章树山

群众 2011年1期

  谋划县域经济的发展,要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总揽,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江苏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谋划县域经济的发展,要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总揽,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十二五”期间,海安县将着力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大需求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大幅度提高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使经济发展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竞争力更强,力争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更大成绩。
  调整结构加速转型。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现代产业体系具有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五个特征,我们要认真实施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
  打造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依托机械产业基础,重点发展输变电(智能电网)、建材机械、锻压机械、电梯、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农业机械、船舶配套、电子信息等九大特色板块,力争“十二五”期末形成4个200亿元、5个100亿元的重点特色板块。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产品品牌化为目标改造提升纺织服装产业,积极采用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努力提高纺织服装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以产品大型化、智能化为目标改造提升机械制造产业,加快运用先进技术和信息化提升装备层次,不断提高产品精细化、数字化水平。以建成“全国建筑强县”为目标推进建筑业发展机制、技术、管理创新,全面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
  优先发展新兴产业。精心编制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实施一批光伏项目,努力打造千兆瓦级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发挥垃圾发电技术和运行模式优势,加快发展生物发电产业;推动氢能、锂电池等燃料电池项目扩总量、上规模,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加快建设清华启迪(海安)软件园,吸引更多的软件企业和知名培训机构入驻。力争2015年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等为装备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依托公铁水综合交通优势,加快打造综合物流中心。大力推进旅游开发,加快国家级黄海旅游度假区、里下河湿地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加快523文化产业主题公园建设,尽快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集聚区。
  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加快建设苏台(海安)农业合作创业园,确保“十二五”中期取得重大突破;大力实施万顷良田工程,积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以农业“三片四园”为主阵地,继续推进农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引导特色高效农业集聚发展。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科技创新支撑转型。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只有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在自主创新上实现突破,才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取得实质性进展。
  进一步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鼓励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促进高成长性的新型企业迅速做大做强,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需求主体、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主体。
  继续完善、做优公共技术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加快建设国家级桑蚕茧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安一东华大学纺织科技园两大科技平台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海安华新高科技园,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继续推行年销售3000万元以上企业与高校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努力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广泛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在高校、科研机构相对集中的地区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积极借助外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全面启动“525”人才工程,鼓励支持企业柔性引才用才。兴建创业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加强对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的培养。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启动实施新一代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培养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提升工程、蓝领人才工程。
  做强企业促进转型。企业是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础和先锋队。应加快企业自身的调整和转型,走质量效益和规模数量统一协调发展之路,走绿色的增长之路。
  引导龙头企业、优势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高层次人才,主动开展企业间的战略合作。继续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对有较好发展前景、重大带动效应的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的特殊支持。加快培育各大产业板块的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
  抓住国家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加大财税政策、技改投入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动企业加大投入、拓展市场、转型升级,强化品牌创建和企业管理,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在提升比较优势中形成核心技术优势,在错位竞争中开辟更大的市场。
  围绕支柱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积极推进企业间的横向合作。抓住大型国企、上市公司扩张以及上海、苏南等地生产型企业转移的重大机遇,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加强合作,扩张实力。采用上海杨浦(海安)工业园等合作模式,进一步拓展合作对象和领域。
  开放开发助推转型。对外开放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富民强县的必由之路。唯有大开放,才有大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国际经济环境发展变化的新机遇,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拓宽开放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主动接轨上海。发挥海安作为长三角北向拓展的重要交通枢纽地位,按照“产业同兴、交通同构”的思路,加快实现以产业为核心的接轨上海步伐,积极推进科教人才、信息资源等全方位的交流合作,探索完善与上海共建园区、柔性人才引进等合作模式。
  融入沿海开发。贯彻落实省沿海开发规划的实施意见以及滩涂围垦、产业发展等十大专项规划和三年实施方案,加快完善海安沿海开发规划、政策体系,加快引进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把海安建成长江以北地区南向融合、沿海--开发向腹地推进的前沿阵地。
  提升三外层次。在保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品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增加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促进产品提档升级,“十二五”末进出口总额突破12亿美元。着力引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的好项目,“十二五”期间累计利用外资超过10亿美元。
  
  责任编辑: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