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打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场硬仗”
2011-01-01
群众 2011年1期
记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江苏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把创新驱动提升到战略层面,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那么,创新驱动战略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徐南平:省委提出创新驱动战略,并把创新驱动确立为江苏“十二五”发展的核心战略,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科学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如何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瓶颈,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十二五”要努力解决的问题。省委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创新驱动战略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提出来的,其目标就是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通过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奋力打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场硬仗,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铸造新的辉煌。
江苏在全国是率先发展的省份,如,果说,过去谈率先,主要指标是经济的总量;那么现在谈率先,主要的体现就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江苏作为全国率先发展的排头兵,有理由,有基础,也更迫切,一定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真功夫、取得新成效。实际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不断地转变着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具体到江苏,至少实现了两次大的转变。第一次转变,就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实现了江苏由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思想解放突破了所有制的桎梏,理念创新促进了农民企业家队伍的成长,体制机制创新7陶建了一系列适合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可以说,江苏第一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第二次转变,就是以扩大开放为动力,江苏实现了由内到外的转变。江苏加入了全球产业链,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实现开放式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同样有思想解放,有理念创新,有体制机制创新。开放型经济发展引进的产业技术层次普遍高于乡镇企业,转移过来的是国际上先进的制造技术。问题是,我们引进的主要是制造加工环节,研发和销售等高端环节并没有掌握,所以自主性较弱,“高端产业,低端环节”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不足。
分析前两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得到三点启示:其一,每一次经济91c9f2309c1a9778d931b0a1046a5cbaf2b0b42337eaec9cb1739722307a1030发展方式的转变,都伴随着思想的解放,理念的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没有创新就没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每一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其二,从乡镇企业到民营企业是一个不断整合创新要素的过程,其产业发展的层次,与整合的资本、技术、人才的层次密切相关,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创新资源才具有全球的竞争力,这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其三,招商引资,如何避免“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的现象,是我们要切实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没有创新,就不会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伴随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这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规律。但面对新一轮的发展目标,省委把创新驱动提升到战略层次则有着更明确的意义。创新驱动,不仅要解放思想,推进理念创新、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更要关注科技创新,通过科技、人才优势的发挥,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我们不仅要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规律的分析上理解创新驱动的战略意义,同时要将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与科教与人才强省基础战略结合起来全面理解创新驱动的本质内涵,那就是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通过科教与人才战略的实施,奋力打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场硬仗,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铸造新的辉煌。
记者:是的,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那么,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对于江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徐南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十二五”规划的重大突破,其意义在于为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提供以创新为主的驱动力,通过理念创新、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打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场硬仗,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通过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我们的产业将能够不断地向价值链的高端攀登,“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的产业形态将会有很大改变,从而提升我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通过推动发展要素的升级,经济增长将能够有效摆脱对资源消耗的过度依赖和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生态江苏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将会推动人的素质的整体提升。创新驱动,依靠的是科教、人才,最本质的要求是要有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将倒逼人们自觉和不自觉地提升自身的素质。反过来,人口素质的提升,将进一步引领产业结构的高端化。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优化的过程,将会对我们的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有利于构建庞大的中产阶层,推进富民强省目标的实现。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科技、教育、人才是基础,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将会更加注重对科教、人才工作的投入和支持,进一步弘扬科学文化和人文精神,进一步提升和发挥江苏的科教、人才优势,为江苏长远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记者:《建议》提出,要“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围绕这一目标,“十二五”期间,江苏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确保江苏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
徐南平:《建议》在提出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的同时,把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基础战略提出来,意图十分明确,就是要在创新精神引领下,通过科技、教育与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就是要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坚持教育和人才优先发展、优先投入,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建设创新型省份,需要做的工作很多,省委、省政府已经作了全面部署,我以为在以下七个方面要加大工作力度,求得突破。
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在制度建设上求突破。财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如果说,物质财产权制度确立了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那么知识产权制度就是创新型(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我省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依托科教人才优势,建设经济强省,知识产权制度的确立是关键。作为开放大省和创新强省,我们需要建设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创新,支持创新。江苏知识产权工作已有很好基础,是全国唯一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十二五”期间,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上要下更大功夫,把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好,学会能够打赢知识产权战争的本领,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未来竞争力的核心。
制定更为科学的发展指标考核体系,在发展理念上求突破。江苏3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形成了很多在全国有示范意义的发展模式,这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但同时,不断的成功很容易形成习惯性思维和固守以往成功的习惯做法。今天,我们面临了新的发展环境,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追求,我们要改变,要创新。创新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既要鼓励我们干部群众主动去创新,也需要考核体制引导干部群众去创新,科学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至关重要。特别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梯度分布现象十分显著,各地发展阶段不同,土地资源消耗和环境约束指标差别很大,这就需要我们设计一套有区别的、适合地方实际的考核体系,推动我省梯度化的转型升级。
抓创新政策的落实和制定,在政策环境上求突破。计划经济、垄断经济是没有创新动力的,只有竞争才有创新的活力。竞争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主要靠市场这只手调节。靠社会的力量、政策的引导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政策具有普惠性特征,可以理解为是政府主导的市场行为,一定要注意发挥政策的作用。没有政策环境的保证,完全靠政府来推动,一是政府做不到,二是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市场机制。“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制定一套适合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国家和省出台了很多鼓励创新的政策,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一点也不少,问题是这些政策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我们要认真研究创新政策,在全面落实好国家和省已经出台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我省发展实际,及时出台鼓励创新的政策,完善政策体系,形成政策高地,通过政府政策的引导,推动创新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力度,在创新体系建设上求突破。国家提出五大创新体系,对于省一级来说,最重要的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以我省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为契机,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能不能成为创新的主体,关键是企业家队伍。能否培养出一大批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关系到江苏科技创新的未来。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也是创新的灵魂,有了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就可以有效地整合创新资源,把科技人才使用好,从而产生效率。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一是要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二是把企业家队伍建设好,另外一个就是要把产学研这篇文章做好,把它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企业。
着力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上求突破。干事情要有载体,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载体是开发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载体是创新型园区,我们要像当年建设开发区一样来重视创新型园区的建设。创新型园区是各种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汇集地,要把创新型园区建成集各种创新要素于一身的孵化器。江苏大地上一定要有一大批充满活力、创新资源汇聚、创新思维进发、创新成果大量涌现的创新型园区,通过这个载体培育出自己的产业和核心技术。国家通过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来推动高新区的转型升级,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创造条件,构建江苏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并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形成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抓好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在科技人才与金融资本结合上求突破。产业培育过程就是科技人才和金融资本结合的过程。金融资本的加入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开展招商引资,看不到这个过程,因为人家已经结合好了,所以我国在科技与金融结合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目前,我国的金融资本主要跟着房地产和传统产业走,必须通过科技金融体制的改革,引导金融资本与技术的结合,走出一条通过科技人才与资本结合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之路。省政府发展新兴产业,有一个重要的支持手段,就是每年拿10亿元来引导风险投资发展,希望在江苏建立起风险投资高地。风险投资与人才、成果结合是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平台,科技金融体系不建立起来,创新型经济发展就缺少有力支撑,因此要建设一系列金融创新服务体系,只有加速建立这个优势,才有可能整合各种资源,包括国际的、国内的。
弘扬创新精神,在创新文化建设上求突破。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的实施,要有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创新文化是创新的土壤。创新的希望在青年,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弘扬新时期江苏的“三创”精神,激励千千万万的青年投身到创新的实践中,并使他们在追求尖端科技的同时获得丰厚的回报。创新,一是靠公平的市场机制,二是靠政府优质的服务,创新文化和创新机制的建设,需要政府和公民的互动,大家一起来做工作,建设一个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创新文化环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