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绝唱高棉微笑
2011-01-01李琴
科学大众(中学) 2011年5期
水上人家 浮萍人生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是柬埔寨的心脏,也是灌溉出吴哥文明的源头所在。
这里的人们以船为家,以湖为生。乘机动船前行,一个个水上船屋跃入视线,那是用破旧塑料布、茅草、旧木板、汽车废弃轮胎搭成的一个个“家”。那些“家”,在泛黄浑浊的湖水间晃荡。男人在船上刷地,女人在船尾晒鱼干,一些漂浮的猪笼子紧紧连着人住的船房。水上学校、水上教堂、水上医院、水上厕所……这里,就是一座处于漂浮状态的水城。这里的人,随季节变化和湖中水位的
洞里萨湖上嬉戏的孩童不同,不断搬迁,不断漂泊,恰似浮萍人生。
夕阳西下,船只穿梭如织,把主人载回他的家,通过镜头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期盼、幸福和快乐。
大吴哥 高棉微笑
吴哥位于柬埔寨暹粒市北6千米处,分布在45平方千米的莽莽丛林中。吴哥古迹可以分为大小吴
哥两部分。大吴哥就是吴哥城,占地10平方千米,是高棉王国的最后一座都城。曾经辉煌无比的宫殿,如今只剩断壁残垣,荒草丛生。
吴哥城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高棉的微笑”——著名的巴戎寺由54座人面塔楼组成,每座塔楼的四面都雕琢着巨大的微笑着的脸庞,这就是“高棉的微笑”的由来。考古学家说,这微笑来自高棉王朝中主要宗教之一——佛教中的佛陀。但历史上的高棉人则认为,这微笑是属于下令建造吴哥王朝的国王——阁耶跋摩七世的。而对于我们而言,“高棉的微笑”就是佛陀那“拈花一笑”的悲悯与宽恕,是看透俗世的豁达。
走近每座塔楼,仔细端详,佛像天庭饱满,风格与中国盛唐时期的摩崖造像相似。但是每张脸并不相同,有的嘴唇上挑,笑得妩媚而温柔;有的眼帘微垂,祥和地注视着世人。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光线里,浮现着不断变化的神情,似乎微笑背后仍有鲜活的灵魂在飘荡。虔诚地伸出手,轻轻触摸那冰冷坚硬的佛像,兴奋与好奇在瞬间悄然隐退,喜悦和悲伤也顿时淡然如水。
塔布隆寺是另一处-晾世之作。寺内曲径通幽,潮湿的气候给古老的墙壁涂抹上浓重的青色,参天的无花果树、木棉树与佛塔生长为一体。穿梭其间,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倒转回几百年前的神秘世界。吴哥的建筑均由石头堆砌而成,树木很容易对其造成破坏,不少树木长在了建筑的顶端,而树根则向建筑的缝隙渗透,形成了吴哥建筑树庙一体的奇景。这是一种让人窒息的“拥抱”,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因此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任古树生长,已经受损的古建筑最终将分崩离析;如果将缠绕的古树砍倒,那些古建筑也可能会在瞬间坍塌。小吴哥穿越时空
小吴哥既是吴哥窟,离大吴哥只有七八分钟的车程。它既是王国的首都,也是王室的宫廷;既是宗教圣地,又是文化活动的中心;既是国王生前的寝宫,又是国王死后的寝陵。它和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列为东方四大奇迹。如今柬埔寨国旗上留有它的剪影,可见其地位超然。
从正门进入小吴哥,一条宽约10米,长约300米的由大块石构建而成的石板桥跨河直通正门。桥两侧有巨大、威武的巨狮石雕,以及七头蛇神“那伽”石雕,比大吴哥更气派。
吴哥窟有着丰富多彩的装饰浮雕,在回廊的墙壁及廊柱、窗楣、基石、栏杆之上,无处不在,令人目不暇接。第一层回廊上的浮雕主要取材于印度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柯婆罗多》;第二层的回廊也有许多优雅而华丽的神祗雕像。
回廊中心位置就是吴哥窟的主殿,有5座石塔。中间的一座最高,象征宇宙中心,其他四座石塔分列东西南北拱卫着主塔。主殿共分三层:地狱、人间和天堂。“天堂”建在重重叠叠的石阶之上,要想上“天堂”,必须从那些狭窄、梯级又高的石阶上手脚并用地往上爬,石阶斜度几乎达到了70°!爬上“天堂”后,微合双目,在云卷云舒间,感受心灵的沉淀和升华。
吴哥窟外墙内的天女浮雕墙是吴哥窟最扣人心弦的景观之一。这些舞蹈形态下的天女雕像头戴华丽的头冠,雍容华贵。浮雕造型各异,有的翩翩起舞,有的拈花微笑……
当满天的晚霞渐渐退去,摩肩接踵的人群渐渐撤离,天边的黑幕渐渐铺开,吴哥窟又变回了一座被丛林、被神秘、被信仰包围的空城,重复着年年岁岁的喧嚣落幕、繁华褪去的轮回。
穿梭在吴哥的寺庙群落间,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很慢,觉得来这里已很久很久。告别吴哥,像是和古老的时光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