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考命题方向谈初中数学总复习

2011-01-01周笃悌

知识窗·教师版 2011年2期

  为应对中考选拔,总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环节。所谓总复习当然有别于平时新授课程教学,它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抓重点。全面并非面面俱到,突出重点才能避免简单的重复,如何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明显的提升,从而达到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却是一个时讲时新的课题,也有很多经验文章作过阐述。笔者现结合课改要求,从中考命题的方向来谈谈怎样搞好初中数学的总复习。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中考试题也在不断地创新,在素材的选取、文字的表述和题型的设计等方面都令人耳目一新,其目的就是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体现出“课改到哪里,中考就考到哪里”的命题思想。因此,我们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在总复习中应紧紧围绕近年来中考出现的新情况,密切关注热点,制订实施复习方案。
  
  一、把握命题方向。注重考法研究
  
  根据近几年中考试卷的分析,可以预测到今年中考命题的方向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试题会更加体现新课程标准、更加开放和注重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试题更加贴近生活,注重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3)开放探究性试题会进一步创新;
  (4)空间观念、推理性和思维性题更加活跃;
  (5)跨学科综合应用题会加强:
  (6)题型、内容更加丰富,如探究性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题、动手操作题、图表信息题、图形运动变化题等。
  教学中认真研究近几年中考试卷,把握命题趋势,仔细研读中考数学考试大纲,明确考试的新特点、新要求,能让学生在冲刺阶段增强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复习效率和得分能力。
  
  二、夯实基础知识。回归课本重点
  
  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针对中考数学强调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中考试题大部分考题是基本题,试题多是源于课本的习题或从教材的基本要求出发加以组合。这些植根于教材的题目背景新颖,运算量不大,但基本题不是简单题,而是利用基本方法、基本知识和能力解决的基本问题。
  我们在总复习的第一轮就要全面、系统地复习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将知识结构网络化,复习要在形成体系上下功夫,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发现生疏的考点及时重点补习,新知识应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特别要注意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教学要回归课本,课本是制定考纲的依据,是最权威的复习资料,特别要抓住课本中的重点和一些高频考点,适当穿插一些应用性较强的新题和探究性、开放性题,既提高了学生兴趣,又减轻了第二轮复习的难度和负担。
  
  三、抓住考试热点。提高解题能力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侧重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第一轮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在这一轮复习中应抓住考试热点,有针对『生地进行训练,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解题指导,以提高解题能力和复习效率。
  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出现的情景应用性问题、开放探索性问题、猜想归纳性问题和阅读理解性问题、方案设计题、动手操作题是考试热点。这种类型的问题大部分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高,但题型新,背景复杂,内容丰富,涉及到市场经济、人文社会、环境保护、学科交融、方案设计、操作决策等,文字表达冗长,不易梳理,教学中要注意用数学的观点去分析和感受身边发生的一些现象,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总之,在总复习中精心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固然重要,同时准确把握好中考命题的方向,调整好教学策略,做到既要注重双基训练,更要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提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