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幼儿创新的潜能

2011-01-01陈佩红

知识窗·教师版 2011年2期

  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可以增加其感受力、悟性、创造性与适应性,但创造性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主要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在教学活动中,蕴含着大量训练幼儿创新思维的因素,教师应学会在活动中捕捉发掘幼儿创新潜能的契机。那怎样让幼儿对参与活动产生兴趣,激发创新的潜能呢?
  
  一、发掘创新潜能,激发参与兴趣
  
  首先,设法为幼儿创设创新的环境,促使幼儿产生质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当幼儿对多彩的世界产生好奇和疑问的时候,便开始有了认识世界的需要。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问题和质疑的环境,与幼儿一起对某些问题进行考察,并且有意地培养幼儿质疑的习惯。如金鱼的眼睛总是睁得大大的,它不用睡觉吗?兔子为什么老爱啃东西呢?我们提出问题之后,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质疑时间和空间,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培养幼儿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活跃他们的思维。
  其次,教师要巧妙引导幼儿“展开联想”。幼儿的想象力有时可以突破他们生活的情境,关键是教师要给他们一个想象的空间。运用联想方式,可给幼儿的创新带来无限的乐趣。例如音乐活动“小鸟的一天”,教师提供音乐作品,幼儿展开联想,创编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幼儿能够根据音乐的变化,联想到太阳出来了、小乌醒来、小鸟高低起伏飞翔、小鸟觅食等一组与小鸟生活有关的舞蹈动作。幼儿的想象力在不断的磨练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当他们遇到一个问题并设法正确解释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学会有创造性地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去思考、去联想了。
  再次,恰当运用鼓励,为幼儿创设愉悦的创新动力,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为幼儿创设思考问题的同时,还要教给幼儿一些思考的策略,其中包括更进一步思考的动力。因此,在为幼儿创设思考的情境时,应该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追求表扬、擅长表现的特点,尽量让幼儿体验成功产生的愉悦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如猜谜语是幼儿喜爱的游戏,当幼儿在此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做一些具体的引导或形象的比喻,把谜语的难度降低,使幼儿在成功喜悦中兴奋地参与活动,进行相应的思维。表扬幼儿、欣赏幼儿,并不断地记录幼儿成长的历程,我们就会发现,幼儿在不断的创新中不断地认识着多彩的世界。
  
  二、转变教师角色。培养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担任着导演和指挥官的角色,起着领导和控制活动的作用:幼儿则担当着演员和士兵的角色,是被带领和被控制地参与活动。而在创新意识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不应该再是传统的输出知识的教育者,不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而应该是提供舞台、指出方向,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学习,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导师”。
  教师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注意幼儿创作过程,而非创造的结果。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还幼儿以学习时间和空间,给幼儿自主选择的学习权,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例如:通过“你喜欢怎么玩就怎么玩”“想一想,还可以把它变成什么”等引导语,让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去创造出各种美好的事物。这一措施对解放幼儿、活跃课堂起了推进作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对活动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成为课堂教学过程重建的主力军。
  
  三、调整活动环境,唤起探索欲望
  
  哥白尼说过:“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要唤起幼儿的探索欲望,就必须不断调整活动区的环境,给予幼儿充分表现才能和创造性的机会,包括活动区域设置的增减、活动材料的改变。例如,在材料的收集工作中,采取教师引导收集与幼儿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废旧物品,在活动室里设置区域放置,作为幼儿活动的补充材料。让幼儿充分参与活动,不但提高了他们探索的积极性,从中还会发现幼儿的灵感、创造力超乎你的想象,他们会无拘无束地把这些东西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如瓶子的盖子除了可以用来练习数数,还可以变成做泥工的工具等。在调整活动环境的过程中,教师还能够从中及时掌握幼儿的兴趣特点与探索愿望,促进他们更高水平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