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巫傩面具造型艺术形式与意义的分析
2011-01-01余珊
知识窗·教师版 2011年2期
摘要:素有“中国傩文化之乡”及“中国傩艺术之乡”之称的江西萍乡,据史料记载及古代傩文化遗存分析,其地处古时巫风盛行的荆楚、吴越一带,是中国巫傩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其巫傩面具造型艺术更是具有代表意义,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综合价值结构。
关键词:萍乡傩面具 造型 形式 视觉
傩面具的造型艺术特征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的兴起及人们功利心理的驱使,在无意识中逐渐产生的。隐藏于傩中的生命力和巫术的神力是通过傩面具的造型、装饰符号、雕刻手法、色彩运用等各种艺术形式来满足人们祈求驱疫逐鬼、安吉纳福的现实心理需求。
“用特定的观念和指定的形状来‘构成’某种形象,是古人常用的造型方法。”指定的形状,即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形式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唯一手段,一切思想感情和特定观念的表达只能依靠形式来体现。《辞海》对“形式”的解释是:“事物的结构、组织、外部状态等。在哲学上与‘内容’相对,组成辩证法的一对范畴。”“形”即形体、形状,“式”即式样、方式。从字面上分析,也可理解为通过一定手段表现的物象的外部特征。“形式之所以具有艺术价值,是因为它源自人的生命有机体,来自大自然规律的约定,是人类在与自然、社会的广泛联系中滋生出来的一种反应和表现的特殊形态。”在形式中,使视觉心理获得平衡,帮助人们从现实的无法靠物质实践来扼制或改变的消极状况中得以转变,以可以自我把握的精神方式追求某种替代的满足和切实的心理调节是造型艺术形式的价值体现。
素有“中国傩文化之乡”及“中国傩艺术之乡”之称的江西萍乡,据史料记载及古代傩文化遗存分析,其地处古时巫风盛行的荆楚、吴越一带,是中国巫傩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其巫傩面具造型艺术更是具有代表意义,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综合价值结构。
一、关于造型的理想化与程式化
1.运用贡布里希“预成图式一修正”的理论来分析
程式并不是先天固有的,在贡布里希看来,任何形式的创造,首先是源自于民众预先在心中形成的或期待的(预成图式)内在心理需求的形式。人们以这种心中的“预成图式”为规范,经过历史的评价、提炼和修正,使其愈来愈趋向于人们心中期待的、理想的形式,这一过程是图式不断清晰化和符号化的过程,也是一切艺术程式的创造和成型过程。
巫傩面具表现的角色多是历史人物或神话传说中凭空想象的神仙妖魔,这为其造型的形式表现提供了更多自由创造的空间。萍乡巫傩面具人物性格各异,根据人们对人物性格和等级的划分,形成心理的“预成图式”,并严格按照“预成图式”的规范制作,造型偏重于写实,形象包涵程式化,但却很少雷同。如面具人物文、武、俗等性格特征的划分在造型形式上有不同的表现,文者温文儒雅、和颜悦色,给人以亲切可信之感;武者冷俊威武、霸气十足。连眉与眉弓也有年龄、性别及文、武、俗者之分,并流传有造型口诀:“少将一支箭,女将一棵线,武将如烈焰。”“文者多皱眉,武者多纵眉,俗者多扬眉。”可见其理想的“预成图式”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历经反复修正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艺术规范。
2.组合构成形式的视觉效应
组合,就是将客观的自然形式,按照人们对角色的理解与想象重新组合,亦可说是将现实与想象统一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传统造型中,有许多通过组合构成形式创造的形象,如饕餮、龙和风等。萍乡巫傩面具,在傩祭仪式中成为人们沟通神灵的物化形式,面具包涵的人神合一的特性,不断被人们总结和传承,如:目如隼,鼻如狮,口如豹,髯如虬,牙如虎,角如牛,刀眉鱼凤眼等,并与夸张的表情相配合。
在萍乡傩面具中,经常见到一种叫“开山”的面具造型。相传“开山”原是蚩尤帐下一员大将,因勇猛善战,深得蚩尤的喜爱。“开山”的个性有如钟馗,平生喜欢啖鬼。故在面具的造型上通常是头生两个旋转的角,两颗獠牙呈八字歪分鼻翼下两边,被塑造成凶猛狰狞的模样。在嘴上角一般都有一直通鼻翼的豁口,以寓其以鬼为食,极易崩坏牙齿,故而形成豁嘴的个性。组合构成形式在傩面具造型中的运用,强化了理想化的视觉效应。
3.张力效应的体现和扩展
康德认为形式结构中的张力不是一种外在的动力,而是物体本身在形式结构中产生的动力。“所谓形式结构中的张力是指在结构中所形成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广泛地充实着一切生命的生存空间,成为物质的内在动力。”人们对艺术视觉张力的认识,是通过造型处理中的结构比例和空间形态来感知的。
在萍乡傩面具艺术中,傩文化富于宗教色彩和浪漫色彩的内容,决定了傩面具造型的人、神、鬼合一的似是而非的造型形式的运用,体现在结构比例的夸张和空间形态的变异中,使傩传神地充当了傩神的灵魂使者。使形象特征更突出张力效应。笔者认为,艺术的夸张变形手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结构的夸张变形;二是基于情感的夸张变形。无论是基于结构还是基于情感,“理想化”都是夸张变形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基于结构”就是要改变客观形象的对比,使主体形象符合创造者的理想要求:“基于情感”就是创作者完全按照个人的主观意愿,改变客观主体的自然属性。我们都知道在人物的造型艺术中“三停五眼”“行七坐五盘三半”的口诀,但在民间傩面具塑造中未得到体验,“头大身小”是民间常见的造型规律,这在民间神、佛像造型比例处理上尤为明显。面具塑型占身高比例1/5多,高明的民间雕刻艺人基于对题材的把握,从人物性格出发,善于摄取艺术造型的第一印象,追求质朴奇异的五官特征和强烈夸张的性格表情,形成颇具张力的视觉效应,以求达到神的威武雄壮、高大勇猛的主客观形象的完美统一。
二、装饰符号体现的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综合价值结构
从装饰艺术角度分析,萍乡傩面具的装饰不仅表达一种社会结构和一种宗教信仰,还体现出一种普遍的心理符号,反映出一定文化氛围下群体的主观意识与理想创造。
萍乡的巫傩面具装饰,始终保持着“实用一审美”的综合价值结构,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不仅直接地表现为它的物质实用功能,还渗透到它的审美领域,表现为诉诸视觉形式的、对现实需求的替代和满足。通过理想化的视觉形象塑造,使主体在审美想象的心理状态中,抒发被现实所制约的功利意愿。
1.装饰主体的符号化
原始人的心智本能地将似乎不同寻常的事物与超自然的力量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神奇的力量。这种神奇的力量作用于人们的心灵,使事物的特征由纯粹性趋向于符号化。著名符号学家皮尔士对符号的定义是:“能够被用来在某方面代表其他的任何物象。”可见,符号涉及的范围是相当宽泛的,凡是人类所承认的一切有意义的事物均可构成符号。
萍乡傩面具装饰图形多用于头盔、沙帽和耳翅,成为角色性格、身份、地位、技艺、特长或其他背景的标志,是装饰人物所必需的。利用符号化的象征隐喻的装饰手法,来完成人物的强悍、凶猛、狰狞、威武、稳重、沉着、冷静、英气、狂放、狡诈、滑稽、忠诚、正直、刚烈、和蔼、温和、慈祥等性格的形象塑造。
从其面具中的龙戏珠头盔和耳翅的双凤朝阳整体造型来说,“珠”和“阳”就是主神的头面,是“忠”和“正”的“神格”体现。龙和凤是中国的民族图腾和崇拜物象,综合起来说,人们崇拜的傩神形象实质上是人类社会的忠良和正气在人们心里形成的符号化过程,然后再由心而发产生对傩神的崇拜和敬仰之情。可见,装饰形式与审美心理共同构成了组合的符号,来传递信息和体现社会意识形态,符号化加强了信息的识别。萍乡傩面具中的三大将军和武将的帽子头盔上通常有一龙戏珠、二龙戏珠、三龙戏珠、四龙戏珠、五龙戏珠……,戏珠的龙越多,表示神衔越大。也有部分头盔饰以荷花形和饕飧纹,饕飧纹在我国商周时期,多用于青铜器装饰,它的凶相毕露的形态和“贪食者”的寓意,是对邪恶力量的最大震慑。诸如此类装饰符号,在中国的面具艺术和其他装饰艺术领域里大量存在。
无论是在原始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变被动到主动的装饰图形的符号化过程,不仅强化了装饰艺术的实用目的,也扩展了装饰艺术的社会化领域,使人们不再用孤立的态度去对待装饰艺术,而是用整体的目光将其纳入到社会联系而统一的整体中。为此,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符号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人是符号活动的主体,各种文化和艺术的创造过程都是符号活动的现实化、具体化过程。
2.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特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定的地理环境、地域范围制约着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当然就形成相应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环境和艺术风格。“地域文化一般指具有相似文化特征的某地域及其文化生成的历史空间,地域文化具有普遍性、群体性、继承性、渗透性的特点。”由此也可以说,装饰艺术是一种时间和空间构架的艺术形式。我们要分析和认识萍乡傩面具造型艺术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就应该将其放置到其艺术所产生的社会环境、历史成因、意识形态及地域差异等的大背景中,才能真正做到由表及里,看到其造型形式的外衣下包裹蕴藏的装饰符号的实质。
萍乡傩面具装饰艺术,积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并与其地域文化相结合,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祭祀、节庆、农事等日常生活中。萍乡自古受到古楚文化的影响,在装饰形式上也表现出其独特的地域特色。源于其先民“万物有灵”观念而引发的对牛、凤、日和火等的原始崇拜,在面具的装饰形式上也有所体现。萍乡各地的将军面具,均雕有耳饰或鬓饰。这种鬓饰呈侧扁状,在一个半葵形圆弧上(少数在云朵上)雕刻出数枝呈放射状尖刺。有的尖刺像锋利的兵器,这正是源于蚩尤“耳鬓如剑戟”的战神特点的形象刻画。
综上所述,其装饰造型的产生与不同地域的生产生活和民风民俗有着很大的关系,不同的地域经济文化造成装饰形式审美标准的不同,同时也造就了装饰艺术形式的复杂性。也就是说,根据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差异及社会的需求,人们对装饰审美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从龙、凤、太阳、火等装饰图形在萍乡傩面具中的大量运用,可以看出萍乡巫傩面具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艺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