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国际化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2011-01-01孙家坤
群众 2011年5期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发展战略,开放型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江苏继续实施和推进经济国际化战略,必须科学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格局和演变趋势,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推动江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一,必须坚持政府超前谋划和有效发挥市场作用相结合。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全省各级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挑战,各级政府仍然要坚持超前谋划,引导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以经济全球化的视野引领新一轮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内市场经济活动与国际市场经济的无障碍流动。保留和改善政府在国内外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形成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二,要跟从世界经济潮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更加积极主动、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调整出口结构和优化进口结构并重,更高水平“引进来”与更大步伐“走出去”并重,提高一般贸易、服务贸易、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的领先优势,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由主要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求发展向谋求国际竞争优势地位转变。由国际产业链低端向国际产业链中、高端转移。由国际加工制造基地向多元化国际中心区域转变。由国外资本主导向本土企业主导转变。
第三,加大招商选资、招才引智力度。一是用国际语言“推销”江苏。各级政府要培养打造一支熟知国际事务、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招商引资队伍;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科学合理地利用外资,吸引外资企业总部、研发、营销、物流中心等功能性机构落户我省。三是要把全民招商和重点招商二者有机结合,既要发动全社会力量,全方位扩大招商,又要统筹规划,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实需要,有秩序招商。
第四,加大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满足经济全面开放的需要。目前我们的金融产业发展尚处在幼稚期,金融创新仍未真正全面推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还显落后。因此,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必须把金融作为极其重要的产业加以发展。借鉴和学习国际上的先进金融经营理念,引进竞争体制,加速原有金融体制的改革,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积极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
第五,发展园区建设,提高重点开放区域在外向型经济中的拉动作用。要与江苏省发展规划相适应,有计划、有重点地科学规划并建设外向主导型园区,以提升和丰富新型城市的形态,改善城乡遍地开花式的大开挖、分散施工的盲目建设,为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性的新型城市和农村打好基础;通过抓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改进生产条件,提高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成功率;加快园区的发展,使之成为人才聚集、高新技术聚集、产业功能完善、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辐射带动极。
第六,建立完善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服务体系。要加快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的规则,防止地区间、政府间的恶性竞争,防止国家利益、整体利益、全局利益受到侵害。要不断改进金融、技术、咨询、营销和管理监督等生产型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推动中介组织的发展壮大。要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国际化和社会管理国际化。遵循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完善管理体制和处理国际合作事务,营造法治环境,提高办事效率,构建公开透明、公平合理、公正有序的公共服务体系。
第七,大力弘扬经济国际化转型升级的“江苏精神”。要在国际交往中,大力提升文化的影响力,塑造江苏文化形象。加大国际教育合作办学的力度,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名城。要引导广大市民增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遵守国际礼仪,养成文明行为,提升道德境界,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乐观自豪的心态,积极参与和推进城市的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