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节能长效措施 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2011-01-01陈震宁

群众 2011年5期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绿色增长的重要举措。“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节能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切实加以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国家下达的“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约束性目标顺利实现。“十二五”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是我省今后发展中必须面对一大突出问题。江苏作为经济大省、能源消耗大省,进一步加大节能工作力度,缓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既重要又紧迫。
  一、提高认识水平。从总体上看,“十二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我省节能工作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入研究省情,认真分析形势,我们尤其要充分认识到我省“十二五”节能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完成国家初定我省“十二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8%的目标任务的难度将明显大于以往。一是从能耗水平看。我省单位GDP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9.3%,列全国第五。随着能耗基数的不断降低,节能工作呈边际效应递减态势,单位GDP能耗下降的空间收窄,余地变小。二是从目标纵横对比看。“十一五”期间,我省节能目标为单位GDP能耗下降20%,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多数省份持平,国家基于“十二五”促进较发达省份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步伐的方针,将我省与单耗水平最低的几个省市列为节能一类地区,量化指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由此带来的相对压力无疑大于“十一五”。三是从产业结构看。我省工业结构总体偏重的特征比较明显,2010年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67.3%上升到71.6%。苏北及沿海地区目前尚处于工业化加快推进阶段,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态势难以在短期内扭转,高耗能产业仍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较快增长。四是从人均能源消费水平看。2009年我省人均能源消费量约3.1吨标准煤,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的可能性甚至必然性明显存在。“十二五”期间我省仍处于城市化快速提升阶段,预计2015年城市化率达63%,比“十一五”末提高6个百分点,在此期间将有550万左右农民逐步成为市民。城市人口生活用能约是农村的3.5倍,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带动能耗持续增长。面对日趋强化的能源资源约束和“十二五”节能工作的巨大压力,必须增强层层级级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真正把节能工作与经济发展工作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无论是做规划、还是上项目都应充分考虑对本地能耗水平的影响,切实解决节能工作“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的问题。
  二、加快结构调整。节能工作的长效和基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实际成效。首先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仅是工业单位能耗的1/7。要充分发挥服务业能耗低的比较优势,深入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力争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8%左右。第二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发展。到2015年,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5%,年均递增20%以上。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发展,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0%。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发展,结合我省率先转型升级要求,提高淘汰落后产能标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污行业盲目发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冶金、纺织、轻工和建材四大传统产业,继续组织实施“百亿千亿”重点技术改造工程。第三要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有序推进陆上风电,加快发展海上风电。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加快实施“太阳能屋顶”和“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示范工程。加快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电网接纳新能源发电的能力。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电力装机容量力争达到7%左右。
  三、创新工作机制。做好节能工作,机制创新是关键。一是落实倒逼措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制定实施严于国家要求的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用能设备能效标准,推动高耗能行业能效水平整体提升。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进一步提高高耗能行业中淘汰类、限制类差别电价加价标准。二是健全约束机制。制定实施统一规范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将固定资产项目对区域能耗水平影响作为评估和审查的重要内容,未经节能评估审查和未通过节能评估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和备案。继续对能源消耗超国家和省能耗限额标准和违规使用落后用能设备的企业实施惩罚性电价。三是加强激励引导。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重点支持节能技术开发和应用、节能技术改造等重点工程实施。推动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的节能投入机制。
  四、强化过程控制。提高节能降耗工作成效,需要落实从预测预警到评价考核的全过程把控。一是建立预警调控体系。根据全省和各地区年度节能目标情况,实时跟踪监控全省和各地区能源消费及经济发展走势,加强综合分析,对能耗增长过快和完成节能目标进度滞后的地区及时预警,督促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二是强化执法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节能管理和节能监察队伍建设,健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机构,提高检测仪器装备和经费保障水平,全面提高节能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市级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严格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一票否决”制。完善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评价体系,组织开展“能效之星”创建工作。
  五、实施重点工程。节能重点工程是节能工作一项至关重要的长效措施。一是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突出冶金、化工、建材、纺织、电力等重点耗能行业,实施锅炉(窑炉)、电机系统、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改造。以建设和完善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大型企业能源中心为重点,加快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十二五”期间,力争通过实施节能改造,实现节能1200万吨标准煤。大力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力争“十二五”期间建成100万千瓦能效电厂。二是实施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工程。组织实施节能关键和共性技术攻关,定期编制发布重点节能技术、高效节能产品应用指南。以创建节能示范工程为抓手,带动创新型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化应用。三是实施节能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按照做精、做专、做强的目标,支持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联合重组,培育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专业服务机构。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构建节能服务公司和重点用能单位对接平台,推行金融租赁等多层次、有特色、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四是实施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提升工程。组织开展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指导企业在深入分析自身能源利用状况并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能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标杆,制定切实可行的对标改进方案和实施计划,落实管理和技术改造措施,充分挖掘节能潜力。到2015年,大型骨干企业能耗水平达到同行业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五是实施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工程。强化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全过程监管,大力推广太阳能光热、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加快发展甩挂运输、海铁联运等运输方式,严格执行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大力推广高效清洁交通运输工具,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运输工具。加强能耗计量、统计,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政府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合理控制冬季取暖和夏季室内空调温度,推广节能技术和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和绿色照明产品,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创建活动。
  我们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绿色发展水平为己任,狠抓当期调控和事关长远的关键措施落实,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不懈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