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煤都”新风景
2011-01-01
老区建设 2011年3期
回首刚刚过去的五年,“江南煤都”萍乡市的扶贫和移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呈现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整村推进扶贫效果明显
“十一五”期间,萍乡市继续将参与式整村推进重点村建设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措施,在贫困地区共投入扶贫移民资金33615.91万元,其中:中央、省财政扶贫移民资金8842.26万元,市、县财政配套资金1178.73万元,67个工作组争取和帮扶资金5670万元,村民自筹和投工投劳折款5174.30万元,其它资金12750.62万元。完成整村推进项目1313个,使107个重点村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移民扶贫移出新天地
为搞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市、县、乡镇三级领导高度重视,坚持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五年来,莲花县在13个乡镇整体搬迁了86个自然村落,共1330户3858人,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411万元。移民户彻底摆脱了以前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
智力扶贫提高了农民增收能力
萍乡市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确定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钱给物不如教会一项技术”的工作思路,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培训。五年来,重点村贫困青壮年劳动力参加“雨露计划”培训8803人,转移就业8363人,转移就业率达95%,一大批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产业化扶贫促农增收
“十一五”期间,萍乡市扶贫开发工作树立起产业化带动的扶贫理念,坚持“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方针,加大了对江西永特、森美农林、一村食品等国家和省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不断增强其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能力。并根据各类扶贫龙头企业的市场需求,围绕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化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把周边的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组织起来,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以资源的开发、加工和综合利用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效益农业。在萍乡市的贫困地区不仅带动农户近万户,户均年增收1700余元,还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
定点扶贫作用非凡
萍乡市委、市政府把帮扶重点村作为一个重点难点问题来抓。为107个重点村派去了由市、县229个单位(部门)组成的58个定点扶贫工作组,开展一对一帮扶。市、县定点扶贫工作组帮扶资金达1738.135万元,帮扶物资折款近160.33万元,帮助争取有关部门无偿资金3843.11万元,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468期,培训农民23955人次,帮助发展种养大户739户,扶贫助学、助残1258人,助学、走访慰问资金达155.89万元。萍乡市的定点扶贫工作受到了省扶贫和移民办领导和兄弟省市县扶贫办领导及同行的充分肯定,被誉为“龙式”模式。
移民后扶管理规范有序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步上正规的五年。五年来,移民后期扶持紧紧围绕发展移民经济、维护移民稳定这条主线,进一步落实移民政策,提高生产生活质量,解决移民社会突出问题,奋力推进移民事业走上新台阶。一是移民户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全市共投入移民房改资金约30万元,扶助移民50余户,“淹田不淹屋”贫困移民人实施住房改造,建筑面积0.8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18平方米以上。二是移民素质得到提升。全市共投入移民培训资金20余万元,培训移民10000人次,带动移民转移就业800人次。经过培训,移民综合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移民生产生活出路与增收问题得到了逐步解决。三是移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全市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00多万元,修建道路230余公里、农田水利320佘处,移民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大大改善。四是移民收入得到增加。2009年萍乡市省属移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比2005年的1700元增加了2300元,年增长近150%。五是移民健康有了保障。萍乡市从移民经费中统_解决移民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自筹部分,支持水库移民农民参保,较好地缓解了移民看病难和因病返贫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