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处处尽朝晖
2011-01-01
老区建设 2011年3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首刚刚过去的五年,上饶市的扶贫和移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一组组数字可以使我们更直观地感受这五年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农村贫困人口总数由“十一五”初期的41.3万人减少到2009年底的17.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6.3%下降到3.5%,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末的2603元增加到2D09年末的4003元,实现了“扶贫”与“扶智”的共同发展。
——全市累计在贫困乡村共新修改造乡村公路3460公里,新建公路桥28座,解决92万余农民群众的行路难问题。新建水池2420口,饮水工程240处,解决饮水困难人口7.7万人,新修维修水渠12万米,维修水库33座,新建改造电排灌站51座,新增灌溉面积14.17万亩,初步形成了以灌溉、防洪、供水为主的水利服务体系。
——截止到2009年底,全市移民扶贫工程投入资金1.8亿元,累计搬迁移民6693户29274人,建成移民安置新村275个。
……
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也离不开以扶贫和移民办为主的职能部门的扎实工作。
一是突出加大投入:着力强化资金管理。进入“十一五”以来,上饶市扶贫资金和水库移民扶持资金投放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一2009年中央及省投入上饶市财政扶贫资金35269.7万元,共投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项目和后扶结余资金项目共计3628个,资金总额为1 7903,278万元,共发放移民直补资金27862.203万元。同时,上饶市严格资金和项目管理,构建了上级监督、部门监督、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五道防线,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扶持效益。
二是突出工作重点,着力发挥优势特色。全市以61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整村推进”规划实施为载体,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建设,有效地解决了群体性贫困的问题。尤其是在产业扶贫方面,采取龙头企业直接扶持到户的形式,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民持续增收。至2009年末全市发展扶贫龙头企业80余家,参与扶贫产业贫困农户1.7万余户,形成了“东茶西桐”、“村村有梨柚”的扶贫主导产业格局。
三是突出瞄准对象,着力实行分类指导。上饶市坚持以发展为中心,瞄准贫困区域、水库移民安置区域、贫困群体、贫困农户和水库移民户,坚持“一地一策、一村一策”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移民扶贫、技能培训、社会帮扶、小额信贷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和水库移民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综合发展能力。
四是突出自我发展,着力促进社会共同参与。上饶市各级党委、政府在组织扶贫和移民工作中,既引导贫困地区和水库移民区广大干部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加快发展步伐,同时,又广泛发动定点帮扶单位、社会各界开展扶贫帮困,形成了扶贫和移民工作的强大合力。据统计,从2001年至2009年,投放到上饶市贫困地区和水库移民安置区的部门帮扶资金有20871.257万元,定点部门帮扶资金4743万元,社会捐赠资金174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4910.981万元,为推动贫困地区和水库移民安置区发展起到了突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