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新篇章
2011-01-01
老区建设 2011年3期
吉安市是红色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十一五”以来,吉安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和移民工作,在这块红土地上谱写了扶贫和移民的新篇章。
一是全面完成597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整村推进规划。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42亿元,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全市597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其中“十一五”350个、增补247个)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实施项目71 18个,全面改善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三清三改”、村庄亮化美化等工程建设,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洁净能源”的目标。同时还引导带动群众发展产业,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建设文明乡风,重点村经济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二是完成61816人移民搬迁扶贫。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8094亿元,搬迁61816人,建房14285栋、3731977平方米。同时,积极整合各类资金1.39亿元,结合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514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全部按照“通电、通水、通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建沼气、环境绿化”的“五通一气一绿化”标准建设,移民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是全面完成“雨露计划”培训任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32.75万元,组织54038名贫困劳动力参加“雨露计划”培训,转移就业率98.7%;每年组织1200人参加农函大学习;还组织水库移民进行生产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贫困群众和水库移民的生产能力、就业技能、创业水平及综合素质大有提升。
四是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通过扶贫贴息贷款;重点扶持扶贫龙头企业,着力抓好“一村一品”产业,使贫困群众和水库移民通过发展产业来增加收入。共发放贷款5.04亿元,直接贴补利息1990.8万元。目前,吉安市有5家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和20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人均年增收200元以上。同时,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3Q万元,扶持建立了75个“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还规定重点村整村推进资金必须要有10-20%用于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产业,葡萄、肉鸡、生猪、水产、蚕桑、油茶、无公害蔬菜等产业初具规模,群众在发展产业中得到了实惠,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五是全面开展社会扶贫。几年来,省、市、县党政机关事(企)业单位到扶贫开发重点村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共为扶贫开发重点村筹集扶持资金2.45亿元。全市参与党员干部“1+1”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达17.24万人次,每年帮扶贫困户1万户以上,帮扶资金达2830万元。全市共有202个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扶贫,捐赠资金1800多万元,受扶村354个。同时,加强对外联络,积极联系争取外界力量支持吉安市扶贫开发工作。
六是全面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通过“一卡通”发放移民直补资金3.21亿元,及时足额地将水库移民直补资金发放到位。投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2.57亿元,着力抓好了61个移民示范建设,修建公路4536余千米、堤坝等防护工程91余千米,新建山塘水库406个、提灌站68个,完成危房改造83处、改水改厕502处、环境整治258处。通过后扶建设,库区和移民集中安置区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移民示范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