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机误读:欧元应无恙

2011-01-01黄小鹏

董事会 2011年2期

  2010年全球金融市场上最大的冲击莫过于欧债危机,从3月份的希腊危机到下半年的爱尔兰危机,再到年底的西班牙危机,每一次负面消息传出都造成金融市场的动荡。人们甚至从更深层面来反思欧洲一体化以及欧元的前景,悲观的人看淡欧洲一体化、看淡欧元,甚至认为欧元会解体。有的评论还直接宣判欧元的死刑。
  进入2011年,欧元区会否继续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大风险源呢?欧元前景真的那么悲观吗?笔者认为,对于欧债危机,没有必要予以放大,对欧元的前景更没必要太过悲观。
  首先,欧洲各国的债务危机的性质可能被误解了,其实际严重程度被夸大了。在人们常说的笨猪五国(PIIGS)——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从经济指标上看,确实出现了一些麻烦,最重要的两个指标——财政赤字和债务比率均明显超出了《马约》限定的3%和60%。但必须看到,马约的标准是相当高的。在当今三大发达经济体中,美国和日本的债务比率分别达到了120%和150%,日本的债务比率在2011年甚至会达到200%。与之相比,问题最大的希腊、意大利、比利时约为120%,并不比日本和美国更严重。此外,除了意大利外,另外四国均是欧元区中的后进国家,经济起步基础较低、人口结构较好,加入欧元区后受益于一体化的程度最高,其赤字和债务带有明显的新兴追赶型经济体的背景,一旦资产价格回落到位,经济增长潜力再度发挥,外资会再度涌入,其自身的债务消化能力也是比较强的。
  其次,主权债务高企的几个欧洲国家尽管遭到了评级下调,债务到期还本压力较大,利率也出现了明显的飙升,但在2010年的几次发债之中,均出现了超额认购,说明金融市场只是给予其较高的风险溢价,尚未发生信用崩溃。其中,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都是小国,只有西班牙是相对较大的经济体,但西班牙的债务比率仅有70%,还谈不上特别高的风险,目前一些经济指标已走好,而2011年预算案将把赤字比率压低到6%,更是积极之举。日前中国国家副总理李克强访问西班牙时就承诺购入西班牙国债,正是基于西班牙财政风险的短期可控性以及中长期经济增长潜力。
  第三,欧元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这个皇冠上的明珠,一旦失去欧元,欧洲经济一体化将黯然失色,欧洲人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成果也将大半付之东流。所以,欧洲内部尽管仍存在很多矛盾,但基于共同的利益,在关键时刻,欧洲各国将会不惜一切代价保住欧元。
  欧元的创立是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前提是区内商品、劳动力、资本完全自由流动以及自动的财政转移机制。然而,由于欧元区内部存在语言、民族差异,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并未完全实现,同时由于主权国家的存在,各国之间也不存在无偿的财政转移,这使得经济调整的过程比单一国家更困难一些。但这并不是说欧元区各国之间不存在相应的调整机制。例如,此次危机中建立起来的永久性救援机制就可以部分实现单一主权国家财政联邦制的功能。
  至于人们所普遍担心的救援会加大道德风险,刺激某些国家在财政上失去自我约束,笔者认为,这有夸大之嫌。因为从成为欧盟国家到最终加入欧元,每个国家都经过了漫长的考核,虽然其间有些国家出现了作弊的行为,但这类事件出现之后,欧盟显然会扎紧篱笆,堵塞漏洞,在监督方面更加用心。例如,今年元旦刚过,爱沙尼亚就成为欧元区的第17个成员国,而条件未达标的另两个波罗的海国家就被延后。基于共同的政治体制和价值观,各国是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的,不会将道德风险无限放大。
  欧元并非一个完美的货币,但由于收益远远大于成本,欧元在未来还是会在磕磕碰碰中前行,瓦解和崩溃之说未免有点耸人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