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速览
2011-01-01
董事会 2011年2期
金融市场惯性效应
上升之后必然下降——假设万有引力定律(Law of Gravity)同样适用于金融市场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毕竟,最古老的投资金言不就是“低买高卖”吗?然而,如果欧洲投资者在2010年依旧遵循这一建议,恐怕就无法获得大丰收了。事实上,较之买进2009年表现最糟的股票,任何购买了2009年表现最佳股票的投资者在2010年享受到的收益高了整整12个百分点。
这一切并非偶然。自八十年代起,学术研究反复揭示: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表现优秀的股票在未来的一阶段内将继续表现出色。长期的研究证实,在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都能观察到惯性效应(Momentum Effect)的存在。而且不仅仅是股市,在商品价格和通货膨胀方面,惯性效应也很显著,体现在其涨跌的持续性都很强。
惯性效应无疑给金融理论的一大基本信条——有效市场假设,带来了严重冲击。该理论认为,在强势有效市场中,过去的价格变动对未来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对于前一年表现优秀或者糟糕的股票,投资者并无偏好,因为所有股票的价格都与过去的波动无关。
伦敦商学院(LBS)Elroy Dimson等三位教授研究了自1900年起英国股市中规模前100的股票。通过假设投资者持有其中20只在过去12个月间表现最佳的股票且每月调整投资组合,三位学者计算得出该投资者获得的收益,并将之与同等条件下持有表现最糟股票的投资者比较,发现年均收益竟高出了10.3%。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全球19个股市进行研究,其中有18个市场表现出显著的惯性效应。
这一发现对基金经理而言绝非好事。因为现在投资者既可以自行进行指数追踪,也可以利用价值效应和惯性效应来获益,从而节省下高昂的基金管理费。由此观之,未来投资管理行业可能会变得更加商业化。
此外,惯性效应还证实了股市的非理性,这将有助于解释为何出现泡沫,为何专业投资者最终会将资产配置在既无收入又没前景的互联网公司。从这一点出发,不难指出,惯性效应可能导致整个经济的脱轨。
联合利华的绿色豪赌
也许没有一个心智正常的首席执行官会对投资者说:走开。但是,联合利华的保罗・波尔曼(Paul Polman)却正是这么做的。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贯彻公司的可持续生活计划。
联合利华可持续生活计划的截止期为2020年,其中包含一些十分艰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此外,波尔曼还将带领联合利华严格控制原料来源,期望在未来的10年里公司原料中可持续来源的比例从10%提高到100%,公司新建工厂对环境的影响减半。
该计划中最有趣的部分就是联合利华承诺会帮助超过10亿的人改善健康状况。而这一活动中的关键将是协助普通市民改变行为习惯。
当论及改变人们的行为时,很多商业人士都摇头表示这并非商业机构干的事。然而事实上,商业机构一直在改变人们的行为。每当公司推出一款新产品并劝说消费者尝试时,都是在改变其行为——英特网、手机不正是如此吗?此外,为了帮助人们解决抽烟、驾驶、肥胖、慢性疾病等问题,一些行业也曾主动去改变人们的行为。而现在,仅是问题变成了碳和水的使用。
不可否认,波尔曼此举确实是一场豪赌,然而,什么都不干或许风险更大。大多投资者都为联合利华的计划捏着一把冷汗,但终有一天他们会发现,除了改变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并接受这一计划,自己其实别无选择。
创造共同价值
资本主义制度正陷入重围。近年来,企业被指责是当前诸多社会、环境与经济问题的罪魁祸首,企业的繁荣发展背后是广大社会公众的牺牲。因而,人们对企业的信任度降到了前所未有的新低。政府不得不出台政策削弱竞争,而这同时也阻碍了经济增长——商业由此进入了恶性循环。
其实问题主要还是出在企业本身。它们固守陈旧而狭隘的价值创造方式,只关注短期财务业绩的优化,却忽视了市场上大量的未能满足的需求以及影响着企业基业长青的因素。企业为何忽视顾客的健康,无视企业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一点点耗竭,不理睬供应商们的生存压力,甚至对于自己生产与销售产品的载体——社会,发生经济衰退,也无动于衷呢?
哈佛商学院教授Porter以及社会影响咨询公司FSG总裁Kramer表示,如此严峻的对立大可不必继续下去:企业若能将其目标定义为创造“共同价值(shared value)”,即生产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孕育社会价值,那么企业与社会的对立就能消除,从此企业的成功与社会的进步就能合二为一。
要创造共同价值,企业有三条路径可循:重新构思产品与市场,重新定义价值链上的生产力,在企业所在地构建支持性产业集群。许多以稳健著称的公司——包括美国通用、沃尔玛、雀巢、强生——都已开始着手于上述路径。以雀巢为例,其重新设计了咖啡采购流程,积极与饱受低产低质、环境恶化之苦的贫困区小农保持互动。雀巢公司为小农们提供种植建议,帮助他们确保母株、肥料与杀虫剂的安全。此外,若咖啡豆品质提升,雀巢公司还会支付额外补贴。经过这一系列措施,咖啡豆产量与质量提高,种植者收入增加,环境对农田的影响减小,而雀巢公司的可信赖原料供应也显著增多。所谓共同价值,就是这么创造出来的。
无疑,共同价值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崭新的舞台,并将催生下一轮全球创新浪潮与生产力提升。不过,我们对于共同价值的理解尚处起步,要获得共同价值必然要求新的技能与知识,也需要政府的规范与支持。
挣回面子有妙招
身处公司,早晚都会遇到丢面子的事情:越权、搞砸项目、被上司为难或者浪费了重要的机会。面子是没了,但你仍要继续上班。问题是:怎样挣回面子,把接下来的工作做好?下述10条策略或能有所帮助:
1.摆出悔悟的姿态。尽管只是有些沉默和偶发的粗鲁对待,同事们其实都在等着你坦白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请拿出谦虚、懊悔的态度,努力改正。除了道歉,不妨用行动证明,譬如请客午餐。
2.继续向前,专注当下。木已成舟,过去的要放下。通过这次失败经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与周围的人。然后专注当下,坦然接受有些人可能需要时间来原谅你、信任你。
3.超越,也超脱。有了第二次机会,如何证明自己?其实并没有秘诀,只是有一点肯定没错,那就是:做得更多,干得更好。
4.打开天窗说亮话。很多同事可能都在谈论你的过失,不妨在公开或私下的场合,主动坦白自己的问题并道歉。不要争论,不要给理由,因为在上司和同事听起来都是借口。只要表态不会再犯错误。
5.恢复人际关系。分享经验,做点小善事,来营造亲切感。耐心、认同、奉献与示弱来建立信任感。不过,心里必须清楚:你们的关系可能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对等了。
6.寻求帮助。人们总倾向于帮助痛苦而真诚的人,所以不妨点开互联网,展示自己的苦恼与悔恨,询问如何才能重新赢得青睐。其实在你寻求帮助时,已经得到了一点点谅解。
7.证明你已经改变。同事们也许对你有负面的看法,不妨反其道而行:如果你被视为自负的人,那么就表现得谦虚亲切些;如果你本来很冷淡,那就一点点融入大家。总之重要的是,改变周围人对你的评论。
8.走出公司,赢得外部好评。很多人一提及Michael Milken就想到垃圾债券,但其更伟大的遗产应是慈善。同样,你也可以在公司外寻找一些途径来重塑声誉。
9.试试弥补过失。商店不一直挂着“若损坏,请赔偿”的标语吗?公司也是如此。如果失败的项目由他人负责重做,不妨全心投入。虽然可能无法重新赢得信任,但关注此事的人会注意到你的努力的。
10.走出阴影。并不是所有事情都会有好结局。公司可能将你逐出,而你再也无力弥补过失。此时,请接受现实,重找合适的职位。长远来看,这对公司和你都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