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辐射防护普及版

2011-01-01袁新宇闫育淳

父母必读 2011年5期


  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让我们对核辐射这种原来似乎离我们很远的东西一下子关注起来。正因为原来离它很远,所以不了解它;正因为不了解它,所以才感到恐慌和无措。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并且科学地为孩子进行防护。
  
  辐射,无处不在
  
  早在100年前,科学家就发现了同位素,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但是物理性质却迥异。放射性同位素由于可以释放数种放射线而越来越受到关注。
  核辐射主要源于三种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质都可以产生这些射线,可以说,我们其实就生活在辐射当中,当然,这些辐射的水平都处在安全水平,我们叫做“天然本底”,因此,我们不必谈“核”色变。
  辐射线对人体细胞的损害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使细胞修复受损。
  第二,造成细胞死亡。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可以导致细胞异常修复,导致生理方面的改变。
  至于人体受到损伤的程度如何,不同的辐射种类和辐射强度不一样,受到的损伤也不一样。根据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的报道,如果受到3毫雷姆(=0.03毫西弗)的辐射,可以使死亡率增加百万分之一。如果要与生活中的一些其他伤害相比的话,那么它的危险性相当于以下危害──
  ● 在纽约生活2天(空气原因)
  ● 驾车行驶480千米(车祸危险)
  ● 连吃40汤匙花生酱(黄曲霉素)
  ● 抽一支香烟
  
  铯比碘的影响时间要长得多
  
  人体接受核辐射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外照射,另一种是内照射。外照射是指辐射源存在于人体之外。而内照射一般是通过呼吸道,吃了被污染的食物、饮水和受伤的皮肤等途径,使辐射微粒进入到体内。
  目前日本福岛核电站出现的核辐射,主要的辐射物质是碘和铯的同位素,其中又以碘-131和铯-137更为显著。碘-131在衰变时主要释放β射线(占99%)和γ射线(占1%)。铯-137也属于β衰变核素释放β射线,同时也可作为γ放射源释放γ射线。碘-131可以引起甲状腺病变,它的自然界半衰期是8天,因此在数月后这种物质就会基本衰变完毕。铯-137会引起血液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疾病,而铯-137的自然界半衰期为30年,因此铯-137的衰变时间周期较长。
  
  孩子受的伤害比成人更大
  
  生活中存在的天然本底的辐射会与我们和平共处,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过量的辐射是会引起人体损伤的。不同的射线,对人体的损伤各不相同。除去天然本底外,人体每年能够承受辐射的最大限值为1毫西弗。如果短时间内接受的照射小于100毫西弗,则不会出现什么症状。当短时间内受到的照射大于1000毫西弗时,人体就会出现疲劳、食欲减退等症状,而大于2000毫西弗,就会出现骨髓受损。
  孩子不是成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