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事二则

2010-12-31李绍华

红豆 2010年9期

  李绍华(1965- ),男,湖南溆浦人,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副主任。文学硕士,副教授。有30多万字的诗歌、散文小说、歌词、杂文、评论等各类文学作品散见于《词刊》、《名作欣赏》、《小小说选刊》、《诗歌月刊》、《中国高新区》、《红豆》、《广西日报》等报刊。出版诗集《情感的流云》。
  
  最后一只岗狗
  
  小时候,一种与狗一样的动物出没于山林,速度非常快,不袭人,专攻农民养的鸡鸭鹅,村里人称之为岗狗。在我的童年里,岗狗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家后面的山林,有一片坟地。记得是我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天上山砍柴,正从坟地边的小路经过,突然听到小狗的叫声。尽管生长在农村,我却生性胆小,尤其白狗。大人告诉我,其实狗是欺软怕硬的,见人就吠,是在虚张声势,所以碰到狗,一不怕,照直走,二不跑,一跑它就追你。话是这么说,可是听到狗叫,我心里还是有些发毛。不过仗着自己手里拿着柴刀,听到的又是小狗的声音,于是我就弯着腰,悄悄地向着叫声的方向走去。这时候我突然想起,坟地旁有灌木丛,那里有一个岗狗洞,叫声就是从那边发出来的。拨开灌木,天呐,我在洞口看到几个毛茸茸的小家伙,正在那里嬉戏,很显然他们的父母不在。我不敢惊动他们,悄悄地走了。可我刚刚离开洞边不到半里路,一只岗狗从对面山上,如:同一道黄色的闪电,飞奔而来,也许是看见自己的子女无恙,岗狗就带他们进入洞里没有出来。
  第二天,我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干哥举娃子,举娃子一听,非常高兴。我们拿了锄头、大砍刀、火柴和一大捆稻草寻到洞口,让我们傻眼的是,已经有人捷足先登,洞口只留下一片烧掉焦的灰烬。那天晚上,山岗上一直听到岗狗的哀号,直到黎明。
  在我小学毕业上中学的那年,家里养了一群鹅,共有六只,四雄两:雌。我每个星期回家一次,每回一次,鹅就长大许多。到我暑期放假的时候,鹅群已经成年。此前稻谷正抽穗,为了保护庄稼,各家各户的鸡鸭鹅都关在家里,不能外出觅食,鹅的眼睛都饿得发绿。回家的第一件事,妈妈就是叫我去放鹅。没想到,因为期末考试有一个月没有回家,这帮家伙已经不认识我了,当我兴致勃勃地把鹅群放出来的时候,四只公鹅拍打着翅膀,一起向我围攻过来,我拿着竹鞭左右挥舞,还是被一只鹅在腿上啄了一口。老爸过来吆喝几声,才替我解了围。
  中秋过后,稻谷陆续开始收割。收割后的稻田,鸭、鹅欢快地叫着,寻找遗落的稻谷以及其他他们可以用来果腹的食物。我的鹅群,一只只膘肥体壮,他们的叫声,变得更加高亢和欢愉,我和他们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四只公鹅,轻一色灰色,我给他们依次取名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稻谷收割完毕的那天,鹅可以放养了。我们一家人,到对面的自留地里挖红薯。晌午时分,爸爸坐下准备抽口烟,看到屋后的山岗上,一只岗狗飞奔着扑向我家的鹅群。毛色金黄,奔跑如飞,是它,就是我以前看到的那只岗狗。岗狗抓家禽,往往手到擒来,跑回去驱赶已来不及。爸爸一声大喊,我们全家人跟着齐声喊叫,还敲起锄头,可岗狗浑然不顾,直冲鹅群。“坏了,坏了!”妈妈急得眼泪都快掉了,“快过去啊!”听妈妈一叫,爸爸扛着锄头,飞跑着往对面赶去。
  就在这时,惊人的一幕发生了。只见六只鹅,把岗狗围在中间,当它向其中的一只进攻的时候,其余的就挥动翅膀,从三面向岗狗扑去。岗狗也许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抵抗,一时不知如何对付,它见腹背受敌,又转过来向另外一只攻击,可是同样不能够得逞。如是反复几次,岗狗显然力怯计拙。鹅群的反击,为父亲赢得时间,看有人赶到,岗狗只好放弃。就在它准备撤退的时候,老大振翅飞起,在空中将岗狗的头部狠狠地啄了一口,岗狗一声惨叫,落荒逃走。我们一家在对面看这鹅、狗大战,目瞪口呆。
  鹅、狗大战过了半个月左右,我听说,邻村的一个小孩,在砍柴的时候,在一片树林里发现一只瞎了眼睛的死岗狗,我猜想一定是袭击我家鹅群的那只。大概是瞎了一只眼睛后,找不到食物而饿死的。以后,山里的树木越来越少,村子附近再也没有岗狗出没了。
  时至今日,岗狗的学名叫什么,我一直没有询问和考究。最近几年,家乡退耕还林,加上农民已经很少再砍柴做燃料,故乡的山林又茂密起来,山里又有了些野生动物,不过也只是野兔和野鸡之类,可是岗狗却至今再没有人见过。
  
  外婆的宗教
  
  小时候,宰杀家禽都是老爸的事情。有一年,爸爸到外面去“抓现金”——就是搞副业,杀鸡的任务就落在外婆身上。
  外婆杀鸡,我和妹妹在旁边帮忙,一个抓左脚一个扯右腿,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外婆就在嘴里念念有辞:“天杀你,地杀你,不是我杀你。脱了毛衣穿布衣,十字路上转人生。”这是咒语还是祈祷,我不得而知,但意思是减脱自己的罪责,同时祈祷鸡来世转投为人。
  我家的菜园有一棵桃树,树上有个鸟窝。有一次,我和干哥哥两个,看到鸟窝里有两只毛茸茸刚刚出生的小鸟,就把它们抓了下来。外婆看见了,把我一顿打,自己爬上树,把小鸟放回去。后来,她找了个算命婆给我算命,算命婆对过生辰八字一番掐算,给我留下十字箴言:上山莫捉鸟,下河莫洗澡。外婆奉若圭皋,从来不许我捉鸟游泳,所以从小到大我就是个旱鸭子。
  记忆中外婆是很少打我们的,她的教育,大多是通过事物、故事或者童谣。如外婆把我们捉的小鸟放回窝后,有一次我和她去菜园除草,看见大鸟从外面找来食物,一口一口地喂给小鸟。外婆说,你看,小鸟就是这样让爸爸妈妈喂大的,你长这么大,也是外婆和你爸爸妈妈辛勤劳动养大的,做人要孝顺,不要像邻村的王三子,娶了媳妇忘了娘。她说的王三子我知道,是我小姨村子的,经常和老婆一起,和父母吵架,一次竟然拿锄头把他母亲打到田埂下去了。外婆经常说:人啊,出生的时候脚板竹叶长,怎么大的?全靠爹和娘,人要不孝顺,会被天打雷劈的。
  外婆经常会给我讲许多故事。她说有这么一个财主,吃饭的时候嘴巴粘了颗米饭,上茅厕的时候掉地板上了,他就捡起来吃掉。外婆告诫我们,财主的家产是怎么来的,节俭来的,一饭一米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另外一个故事说,有个庄户人,卖酒为生,一次在路上遇见个乞丐,又饿又渴,向他讨酒喝。这个人给他喝酒,还送了几文钱给乞丐。乞丐给了他一个丸子,说把丸子放在井水里,井水就变成酒了。庄户人自此过上了好日子。后来有一天,他又碰到那个乞丐,问他最近生意如何?庄户人说:好好,好啊,感谢你啊,只是这样一来,猪就没有酒糟吃了。乞丐摇头叹息说:天高不算高,人心才算高,清水当酒卖,还嫌猪无糟。这个故事,是教育我们要行善还是要积德,也许两者兼而有之吧。
  外婆还教给我许多的童谣,这些童谣语言生动,同样蕴涵着做人的道理。比如:麻雀子,麻又麻,娘烧火,女织麻,叫娘莫打女,女是眼前花。重男轻女在农村非常普遍,这首童谣叫人不要有这样的思想。另外一首童谣,有强烈的悲悯同情心:
  十二月,落大雪
  可怜白兔山里歇
  白兔还有一身毛
  可怜鲤鱼水中漂
  鲤鱼还有一对鳃
  可怜泥鳅泥里钻
  泥鳅还有一个眼(方言,洞的意思)
  可怜野猪山里喊
  野猪还有一个窠
  可怜和尚元老婆
  和尚还有一床被
  可怜公鸡半夜啼
  公鸡还有一对冠
  可怜八十婆婆清早起来煮早饭
  外婆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不识字。但是观其一生,她自己都虔诚地信奉着为人的普通准则,常怀敬畏、悲悯、良善之心,并且以此教育自己的后人,这些算不算外婆的宗教,我不知道。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美德吧。现在我常常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恪守这些最起码的道德底线,我们的社会风气,一定会有一个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