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顿公学批量生产政界名人

2010-12-31孙琳琳

领导文萃 2010年22期


  伊顿名为“公学”,实际上是一所私立中学,于1440年由当时的英国国王亨利六世创办,素有“绅士摇篮”之称。
  每年,伊顿公学会在1000余名报考学生中录取250人。往往男孩一出生,英国的贵族家庭就向伊顿公学提出入学申请,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在13岁时有机会面临学校最后的筛选。
  
  伊顿范儿
  每年,有250名长大成人的18岁男孩离开伊顿公学,但他们并不急着进入大学,而是用一年时间去感兴趣的地方游历,增长见识。随后,他们中的70%将进入世界名校。
  良好的出身,再加上显赫的家世,从伊顿公学毕业的男孩成年后大多成为世界各地的精英。除了19位英国首相,他们中还有36人获得过英国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今天,伊顿公学的毕业生遍布各地,伊顿的传统在他们身上烙下不可改变的印记。伊顿口音、当年的宿舍房号、共同的老师,甚至餐厅特供的食物都是他们寻找同类的标志。泰国总理阿披实先前也就读于这所学校。在G20峰会上,阿披实的夫人骄傲地谈起她伊顿公学毕业的丈夫,特别爱吃烤牛肉和约克郡布丁。据悉,阿披实是比现任英国首相卡梅伦早几届的伊顿学长。阿披实的同届校友透露,与卡梅伦早在伊顿上学时就展现出来的领袖气质不同,阿披实在伊顿公学的那段日子里没有显示出任何政治魅力,连宿舍长这样的“小官”都当不上。尽管如此,阿披实在牛津大学学习时,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考试总是拿第一。
  但是,名校总是99%的人为1%的人陪读,并不是每一个伊顿公学的毕业生都能成为达官贵人。西方教育体制中的“常春藤模式”,是指名校有完善的集会和俱乐部制度,进入名校只是第一步,能不能进入精英圈子才是关键。考取伊顿公学并不意味着成功。
  谈及校友政界成就,伊顿校友zXan6x/F2Uu2KCsUTG7PhZEay1sgLPmitOmWgMyOuD0=戴夫将部分归功于学校给予学生的自由度:“你被鼓励追求任何你可能拥有的梦想。”按照戴夫的说法,伊顿其实不像外人眼中那样刻板、陈腐,它允许学生“持些异议,某种程度上还鼓励这样做。那对任何一个想得到领导者角色的人而言非常有用”。
  《伊顿人的价值》一书作者尼克·弗雷泽说:“男孩们通过竞选得到要职。因此,从很小开始,你变得精于施展魅力、拉选票、处事圆润……伊顿相当多社团、运动俱乐部和各种活动由学生自己管理,从而让学生为今后投身政治做好充分准备。”
  英国《谈天说地》杂志的迪吉·赫德利·登特见过不少“伊顿人”,认为伊顿具有独特能力,让学生自信由内而发,不会看起来傲慢或自负:“你能认出‘伊顿人’,因为他们去某个场合,会带着某个目标,然后径直追求,不管他人看法。”
  而人们削尖了脑袋要挤入伊顿公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中了那里的人际关系网。伊顿公学也在学生中大力培养这种同窗情谊,认为这能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并能敦促学生积极向上。“伊顿人”少年时的影响是如此深厚,以至于他们长大后还对这种情谊恋恋不舍,因此倾向于彼此家族间互相通婚。往往是你娶了我的妹妹,我娶了他的表姐——正好大家都门当户对。既然这些人把伊顿公学出身看得这么重,也就不会给自己的儿子选择其他的学校。有一名伊顿毕业生曾说,从他往上再数七辈,家里的男性全部都毕业于伊顿公学。
  大英帝国称雄世界时期,伊顿公学还曾是英国殖民地上层家庭男孩的首选。从印度王子到阿拉伯王子,人人一口“伊顿”口音,见了面不谈国事,先称兄道弟弄清楚对方在校的年头辈分,以及住在伊顿的宿舍楼和房间号,关系就拉近了许多。
  这一传统也延续至今,英国政界有所谓的“伊顿党”,学长提拔学弟,共同把持重要部门;在商界,“伊顿人”也更倾向于和圈内人做生意,认为校友更可信赖。对于这一现象,学校负责人曾颇为得意地说:“我们根本不必专门举办校友会。”谁知这种“自豪”最终成为被普通英国民众憎恨的根由。
  
  争议伊顿
  英国《泰晤士报》专栏作家戴维·阿罗诺维奇认为,伊顿的成就被过分夸大,更多地笼罩在虚幻而非现实的光环中。
  阿罗诺维奇说,每当一个来自伊顿的人做出些事情,就说这个人是“老伊顿人”,却不称新任英国副首相、毕业于英国著名私立中学威斯敏斯特公学的尼克·克莱格是“老威斯敏斯特人”,这存在“阶层之见”。
  实际上,在如今的英国,假如被人称为“老伊顿人”,就意味着你是个无能的二世祖,家长花大钱把你塞入贵族学校,你除了自大傲慢和骑马弹琴之外,什么对社会有用的真本事也没学到。
  哈里王子就被认为是个典型的“老伊顿人”。有一个说法是,当年哈里王子由于未通过录取考试,被伊顿公学拒之门外。伊丽莎白女王请求校长给个特殊照顾,校长也迫于全社会对戴安娜王妃的热爱,不得不招收了这个“傻学生”。
  小报们也更喜欢报道达利斯·古比这样的伊顿人,他因上演抢劫珠宝案诈骗未遂而锒铛入狱;还有不务正业的布罗克特男爵,他曾有42辆法拉利轿车,当高级轿车市场衰退,他拆掉了4辆,然后向保险公司索赔;还有曾在伊顿上学的尼泊尔迪彭德拉王储,他于2001年发疯似的枪杀了包括他的父亲在内的8个王室成员,几分钟后又开枪自尽。据尼泊尔军方的高级官员称,迪彭德拉王储是因为择偶问题与他的母亲发生争执开枪行凶的。早年在伊顿公学接受的贵族教育似乎并没有让他成为一名理智的领袖人物。
  曾在伊顿教书15年的乔·斯彭斯同意外界对伊顿存在偏见,但认为伊顿校友受制于外界的愤恨。一些人认为,伊顿的贵族色彩脱离普通公众,这导致有伊顿背景的人感到压力。
  按照斯彭斯的说法,人们一度感觉伊顿如日中天的时光已经过去。不过,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称,卡梅伦内阁中13人出身伊顿显示,伊顿不再成为绊脚石,“伊顿人”不必再有顾忌“重返舞台。”
  (摘自《资治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