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秋的炊烟

2010-12-31张全友

小品文选刊 2010年21期

  农村里的炊烟好,好得让文人们百写不烦,好得让摄影爱好者拍摄不厌。生活在农村里,一日三餐家家生火户户冒烟,谁若是见了炊烟要大惊小怪,那必然会被父老乡亲看作有毛病。在黄土地里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当他们扛着铁锹锄头,背着柴草犁耧,一步三晃,饥肠辘辘收工时,可能在他们心目中想得更多的是有一顿香甜可口的饭菜,鬼才会把心思放在那炊烟上。
  其实炊烟和饭菜是紧密相连的,没有炊烟哪来饭菜?在生产队吃大锅饭时,地里的活儿再忙,再难缠的队长,都要为妇女们早放一会儿工。每当快晌午时或太阳落山前,生产队长会喊一嗓子,做饭的女人们回家哇。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地里的营生再苦再累,只要回家后一坐在炕上就端起饭碗子,“呼噜呼噜”稀是稀的稠是稠的,吃个滚瓜肚圆,男人们就心满意足,就眉开眼笑。
  到男人们收工回家走在田野的小路上,女人们的饭已经快做熟了,而这时也正是炊烟缭绕村庄的时候。对于炊烟打小就天天看日日见,和花多不艳一样,没什么稀奇的。离开农村几十年,现在回想起来,反而倒觉得有点意思,甚至有点诗情画意,没错,是诗情画意。炊烟一早一晚最漂亮,中午的炊烟有点干巴没有弹性,而早上的炊烟又赶不上晚上,有了晚霞的映衬,晚风的微拂,炊烟才会有一种飘逸;春秋两季的炊烟最富有诗意,夏季的炊烟显得燥热,冬天的炊烟略显苍凉,但是春天里的炊烟却永远没有秋天的美,在天高气爽中炊烟才会凝聚成一种缭绕之势。
  最美的炊烟是在初秋的傍晚。是的,您若是要去拍片子或是观察炊烟,那就在夏秋交接的时候去农村,最好是下过一场细雨。被雨洗过的天空湛蓝湛蓝的,微风湿呼呼甜丝丝的,就连晚霞也会多出几分剔透。太阳快要落山时,村子里的炊烟就会飘起。远远望去,先是一股一股涌出,接着开始一团一团飘散,过不了多久散开的炊烟会聚集在村子的上方,凝成了一片似烟非烟似雾非雾的云。这时候,三里一村五里一庄就会被炊烟笼罩起来,犹如一朵朵白云遥相呼应,在微风的作用下飘呀飘,飘出了一个蓝天白云的美景。那云没有天上的浓,是一种半透明的浅白,仔细观望又像是一块一块轻柔的纱,要是伸手轻轻一抽,准能拽出一条又一条白色的线。当夕阳落山后,天边会燃起一片火,那火从遥远的黛青色山头上烧起,一直蔓延到半空。这时候您再瞧那一团团炊烟,立即被染成了一匹一匹柔软的缎,是那种水灵灵的红,略带一点少女的羞涩,有一种少妇的成熟,如若伸手再抽,拽出的绝对是一缕又一缕红色的丝。
  炊烟毕竟是炊烟。随着时间的延伸,微风的吹动,炊烟会一丝一缕地散去,其颜色也由火红在夜幕降临时逐渐暗淡,直至露出了村庄的本来面目。当夜色笼罩了整个大地时,炊烟早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有黑黝黝的村庄,您如走近那模模糊糊的影子时,会“汪汪汪”响起几声狗叫,亦或是一阵“得得得”的驴蹄声……
   选自《大同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