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世博“小白菜”
2010-12-31贺捷生
小品文选刊 2010年21期
一
暑热的七月,参观完世博园的主要场馆,我的心里如同在这样酷热季节吹进一阵又一阵清凉的风。
我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性进步而兴奋,我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得到世界的尊重而自豪。同样,我也为我们伟大的人民在世界各国人民所展示的礼仪和笑容倍感高兴。世界给中国一个平台,中国还世界以未来和希望。从操着全球各地不同口音的赞叹中,我读出了各国友人对中国的羡慕。
然而,朋友,我告诉你,看完世博会,让我印象更深的,让我想得更多的,都是世博会上那些身着青衣白裤的千千万万的志愿者,上海人亲切地称他们为“小白菜”。
或许是作为对一个老同志的照顾,作为VIP的参访者待遇,每到一馆,走的是绿色通道,享受的是各馆长的躬身接待,但这一切都未能引发我更多的兴趣,我总是想利用各种机会,走近那些带着纯真、透着朝气的“小白菜”。在我看来,他们才是解读中国的真正名片,代表的是明天和希望。
记得是1990年的1月1日,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人民日报》发表了元旦社论“满怀信心迎接九十年代”,伴随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更加深入,人们拭目以待地盼望着更加和谐幸福的生活。就在这一年,一个不大为人注意的数字,却成为今天我们这个社会的主体,这一年,2342万幼小的新生命诞生了。这就是经常被社会和媒体称谓的“90后”。今天,当我们徜徉在壮观美丽的世博园时,那些身着青衣白裤的“小白菜”,相当一部分属于这个年代出生的人。
许多年来,不论是在大学的讲台上,还是针对青少年的传统教育座谈会上,我都念念不忘地给他们讲述我所知道的红色历史,讲述老一辈艰苦创业的不易。说实话,我之所以愿意不厌其烦地讲述昨天,不是我作为一个走过长征的老人有怀旧情结,是因为每当在电视荧屏上看到手摇荧光棒、发着光怪离奇尖叫的少男少女时,我都有种担心。每当看到那些在万人瞩目的电视直播镜头前,以能上台与主持人接吻拥抱为荣的女孩子们,我都有一种莫名的危机感。我常想,我们具有光荣历史的传统是否在他们这儿将要断档了呢?这“荧光棒”一族将来能守好我们的红色江山吗?这种担心忧虑也常常伴随着失望。因为这些“荧光棒”们所发出的阴阴之光,让人对未来表示质疑。正是带着这种心绪,我以别样心情走进了世博园。说是为了看各国特色的新建筑,其实更主要的,是想透过世博这个窗口,观察“90后”的孩子们的成长状态。
二
利用参观间隙,我设法与“小白菜”们接触,我想与他们作一个心对心的交流。我第一个要说的是我身边的一棵“小白菜”,大家都叫他小邹,他是一个20岁的男孩,是一个双耳失聪的残疾人,一个典型的出生于1990年的“小白菜”,然而,他却未能穿“小白菜”的服装,因为他双耳失聪,在选拔时被淘汰,然而他却有为人羡慕的一流的摄影技术,为了接待我这样一个他们心目中的“老革命”,经接待方与有关方面协商,又有有关领导机关出面,批准他,特意让他为我们一行一路摄像。
别看小伙子双耳失聪,但动作却十分机敏,在涌动的人流里,他总能占领最好的角度,拍摄最高质量的影像。我们一行虽然不负重任何东西,但在40度的高温下早已是汗流浃背,而他背负着摄像器材,还要伴随着我们跑前跑后,其劳累之苦可想而知。遗憾的是,三天时间忙着马不停蹄地参观,却未能细细询问身边这位“小白菜”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是某军工研究所刚招收的一名青工。
在中国船舶馆,还有一位不穿“小白菜”服装的志愿者。这就是世博园闻名的“老船长”,在“小白菜”的队伍里,他是最年长的一位,已经65岁,早年曾是中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的船长。他是自愿报名加入到“小白菜”这样的一个几乎纯粹年轻人的队伍的,主办方认为,有这样一位“老船长”当中国船舶馆的解说员,可以回答观众任何一个疑难问题,比专职讲解员还要全面。而他自己说:我以65岁高龄每天12个小时为观众解说,不为别的,是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更好地和“80后”、“90后”的孩子们交朋友。这样一位与我年纪相差不太多的老船长,在我们参观结束后还不断地发信息来,他说,和青年交朋友,关注明天,将是我们这一代老人的重任。后来,我们变成了朋友。他就是胡月祥。许许多多关于“小白菜”的故事,每天都让我从内心感到振奋。
在中国馆里,有一个长着巴掌脸、大眼睛的江南美女。只记得她叫陈伊玲,观众评价她,她的脸上总是挂着8颗牙齿的完美笑容。这是一个典型的世博标准笑容,也吸引了我的关注,仔细询问才知,姑娘上岗前曾接受过专门的空乘培训,她说:“老师的要求非常严格,为了达到露8颗牙齿的完美笑容,除了按老师要求做笑容操外,每天还要对着镜子咬一根筷子训练,这样嘴巴自然就咧开了。”对于爱美且怜惜自己的青春少女,面对这几近严厉的训练,她们毫无怨言。她们说,要以严酷的要求向世界展示中国之美,展示中国人的微笑。
三
在世博园里,还有一批来自香港的“小白菜”格外引人注目,据香港志愿者的代表讲,这些来自香港的志愿者是从1000位报名者中层层筛选出来的。他们60%是在校生,25%是上班族,其他全是退休者。来上海前,他们不仅要过一层层的面试关,还要将普通话和英语都能流利表达。正式上岗前,还必须与上海本地志愿者进行一对一地组合。对祖国的认同,对大家庭的认同,使这批志愿者以一流的工作水平赢得了组委会的高度评价。香港“小白菜”的加入为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服务增添了一抹亮色,这就像那一句温馨的口号:“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
在世博园的2号门的入口处,一位19岁的名叫陆雪婷的姑娘一边给我们指路,一边向我们介绍她的工作:“我们一天一般要工作12小时以上,如果引导和解说不停留的话,每天要走60公里以上的路。很多观众第一次来上海,有时还需要帮他们认真设计一个日程图来。”陆雪婷作为一名大学在校生,具有很强的英语表达能力,她说自己很愿意给外国人解说,因为每当看到有那么多外国人朝世博园涌来,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和激动。她说:我丝毫没有崇洋媚外的意思,我是觉得我们足不出沪,便可以见到世界各国的朋友,这让我们真正感到全球化的含义。
足不出沪,便可感受世界。这位聪慧美丽的复旦姑娘一句话简单的概括,让我眼前一亮,我突然觉得,这些以往在我眼里的孩子们,原来并非像我担忧的是纯粹利己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一代,他们一样具有自己的理想情怀和向往高尚的内心世界,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双重冲击下,他们有着更为开阔的视角和人生态度,他们有着属于这个时代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
“小白菜”,让我重新认识青年的同时,我也开始认识自己,当我们以不再习惯的眼光审视年轻人的一举一动,似乎对他们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时,我们自己是否还缺少对他们的理解,缺乏深入了解和沟通呢?我忽然觉得,融合和理解,只会有助于我们将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的顺利传承,在当前这个社会,显得是那样重要。
当然,“小白菜”们毕竟是万千青年中选出来的拔尖者,不论思想或个人素质,都该属于优秀一群的代表。在对他们的世博表现表示欣慰的同时,我同样也期待着“小白菜”的精神,即他们那样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的品质,在一代青年中发扬光大,成为新一代的我们的全社会品格,这才是世博会真正的更重要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