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工程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设计
2010-12-31冯涛
冯涛
(北京国电水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
水电工程施工的特点是规模大、工期长、强度大、机械化程度高、机械设备数量多,且以大中型为主,如大型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推土机等[1]。施工活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产生新增污染和局部生态破坏。新增污染主要是施工期废水排放可能对受纳水体产生污染,降低水体功能;粉尘和噪声影响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身体健康。生态破坏主要是土石方开挖等施工活动产生的弃土弃渣,可能破坏当地植被,引发新增水土流失。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水电站施工区的环境保护工作,而施工期环境监测是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1 环境监测的目的
环境监测是获取环境信息、了解环境变化、评价环境质量、掌握污染物排放情况、衡量环境保护活动成果的基本途径;是执行环境法律、标准、计划、排污收费和进行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和依据;是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加强环境管理、搞好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2]。
水电工程施工期环境监测是工程施工期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防止施工过程中环境破坏和防治污染的重要依据。通过采取环境监测措施,可以全面掌握工程建设期间的环境质量状况,便于及时了解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环境保护措施,将环境问题解决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为环境保护部门执法检查提供数据依据。同时,通过监测获取大量环境监测数据,可以为工程建成后的验收和运行后的环境保护管理提供依据。
2 环境监测计划内容
水电工程施工期的环境监测计划的内容,应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而定,包括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确定监测时段、监测对象和监测方法。
2.1 水环境监测
水环境监测应包括污染源监测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
污染源监测要反应主要污染源污染物种类、含量、排放强度、污染时间、处理措施效果,且处理措施效果需要对处理前、后水质均进行监测。污染源监测项目应为控制各类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监测频次需根据要求确定,监测时间为整个施工期,并能控制各污染源废水排放高峰期污染物排放情况。根据水电工程施工期污染源特点,监测对象一般包括砂石骨料生产废水、混凝土拌和楼冲洗废水,较为集中的施工生活区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悬浮物(SS)、pH和废水流量;生活污水主要对有机物进行监测。
地表水监测应设置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对照断面应设置在施工影响河段上游附近;控制断面应设置在施工污染源最下游一个排放口的下游,污染物与地表水较为充分混合处;消减断面应设置在控制断面下游,污染物浓度有明显衰减处。取样点的布设应符合 《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1998)的要求。监测项目应能控制施工期各类污染源主要污染污染物。监测时段、频次应同时反映施工废水排放的时段性与地表水系的水文时期变化。根据水电工程施工期的特点,地表水环境监测项目一般包括悬浮物(SS)、pH和有机物等。
2.2 大气环境监测
大气环境监测点位设置应能控制施工区附近敏感点(区)(居民区、学校、疗养院、医院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项目应反映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监测时间、频次设置应反应扩散条件不利季节的环境空气状况。根据水电工程施工期的特点,大气环境监测项目一般选择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
2.3 声环境监测
声环境监测应包括声源监测和区域环境噪声监测。主要指施工区噪声、施工机械噪声、交通噪声、施工生活区及敏感点声环境质量的监测。声源监测项目为等效A声级,监测点位设置应控制施工主要噪声源的源强、衰减特征,监测时间、频次设置应反映噪声源高峰强度。声环境质量监测项目为等效A声级,以声环境敏感点为重点,监测布点、监测时间、频次设置需符合敏感点(区)不同时段的声环境质量要求,并与声源监测同步。
2.4 水土保持监测
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监测的目的在于适时掌握工程区水土流失情况,评价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实际影响,了解工程区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效果和合理性,为工程安全生产建设、运行和水保措施实施服务。
水土保持监测对象包括工程建设区内造成新增水土流失的各部位,重点监测对象应包括渣场、料场、场内公路、开挖破坏面、施工场地等。监测项目一般包括渣场的高度、坡度、雨量、雨强、坡面冲刷及垮塌情况、工程防护措施效果以及林草生长状况等;料场及开挖破坏面的边坡开挖面冲刷及垮塌情况、工程防护措施效果以及林草生长状况等;施工场地的开挖面冲刷及垮塌情况、临时防护措施效果以及林草生长状况等。监测时间主要包括施工期雨季和雨季后和运行期前几年。
3 工程实例
3.1 工程概况
国内某水电工程开发任务以单一发电为主,总装机容量为60MW,水库正常蓄水位2 580m,死水位2 575m,总库容694.5万m3。该工程为Ⅲ等中型工程,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枢纽建筑物主要包括拦河坝、引水系统和地面厂房组成。
工程施工总布置采用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分区布置方式,共布置4处相对集中的施工区。工程设置2个石料场,其中包括1个混凝土骨料场和1个坝体填筑料场。工程设置3处渣场用来堆放弃渣,渣场规划总容量为115.5万m3。电站对外交通公路包括进厂公路、左岸和右岸上坝公路等共3条,总长度为12.77km,全部为永久、新建公路;场内公路共设置1条永久公路,其余均为临时公路,均为新建公路,总长度8.36km,其中永久公路0.40km。
工程施工期,分为工程筹建期、工程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工程完建期4个阶段。工程筹建工期10个月;工程总工期33个月,其中,准备工期6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24个月,工程完建工期3个月;第一台机组发电工期30个月。
3.2 环境监测计划
工程施工期,计划主要进行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噪声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
(1)水质监测。为掌握电站施工对水质的不确定性影响,并保证施工期生活饮用水水质,需对电站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生活饮用水和河道水质进行监测。
生产废水监测对象为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和引水隧洞废水,主要了解生产废水水质情况及其处理设施的处理效果。监测点位、参数及频率见表1。
表1 施工期生产废水监测计划
生活污水水质监测主要了解生活污水水质情况及其处理设施的处理效果,在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进、出水口各设1监测点,监测点位、参数及频率见表2。
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为确保生活饮用水水质满足要求,在首部生活区及厂房生活区生活用水处理后的供水口各设1监测点,监测点位、参数及频率见表3。
表2 施工期生活污水监测计划
表3 施工期生活饮用水监测计划
河道水质监测在工程所在河道设3个监测断面。监测断面、参数及频率见表4。
表4 施工期地表水监测计划
(2)大气监测。大气监测点共设有4个,分别位于砂石料加工系统、厂房区混凝土拌和系统、拦河坝生活区和厂房生活区,监测点位、参数及频率见表5。
表5 施工期大气监测计划
(3)噪声监测。噪声监测点与大气监测点相同。监测点位、参数及频率见表6。
表6 施工期噪声监测计划
(4)水土保持监测。包括水土流失因子监测、水土流失状况监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监测点位、参数及频率见表7。
表7 施工期水土保持监测计划
4 结语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涉及的范围广,影响因子众多,环境监测计划的内容也相应较复杂。为了使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能够真正有效地服务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保护,在拟订水电工程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时,应重点关注并且处理好几个问题:环境监测的主要对象;环境监测计划的可操作性;环境监测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水电工程建设通常会对区域生态与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加强水电工程施工期的环境监测是减免工程不利环境影响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而水电工程环境监测计划是工程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依据。制定简明扼要、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环境监测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1]黄勇.水电工程施工期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2,21(1):27-29.
[2]朱党生,周奕梅,邹家祥等.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