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趋势探析
2010-12-31刘丽霞
刘丽霞
(黑龙江农垦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431)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化,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就必须实施教学改革,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课程及相应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培养出适应新形势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企业和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1 调整课程设置
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前提下,以职业能力为基础设计职业标准,并以职业标准为蓝本建立教学计划。彻底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为基础的课程设计模式。并形成必备的就业素质,使教学与人才需求零脱节。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运用新的教学计划,结合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新的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按照以社会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的要求,专业课程力求突出实践性教学特点,适当综合化。在课程设置时,缩小专业理论的比例,加大实践能力的比例。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为5:5。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体现了由“理论设计”到“实际操作”的转变,实训、课程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体现了以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使毕业生有更好的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外语、计算机教育不断加强,使学生外语必须通过国家应用能力考试,计算机能过国家中级考试,取得证书。
2 创新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教和高教,其教学内容一定要有所区别,其理论化的东西要少,更多地是进行实际操作的职业训练。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有针对性,一定要创新,要有专门的人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最好还能以模块的方式划分出不同层次应该掌握的技能。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借鉴德国的先进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划分成模块,对各个技能模块进行不同的组合成为不同职业所需要的技能。还有学制可以灵活处理,不必局限于两年,三年才能毕业,只要达到了职业所需求的技能就行,并用从业资格考试的标准进行考核。
3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看,“填鸭式”的教学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这种仍然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难以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性和实践性。长期以来,上课学习是以班级为组织形式,课下学习以学生单个个体为组织形式。这种学习组织模式的最大弊端是它无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同时又不利于学生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的培养。对高职教育来说可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行动导向法课型等新课型,打破原有的学习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社会对从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要求也就应该更高。职教的发展离不开大量优秀的教师,高职院校能否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关键就在于自身的教师素质。高速发展的职业教育离不开既通理论,又能操作的教师,要把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水平高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
学院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培训、学习等多种途径,帮助教师提高个人基本素质和水平。对于那些非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及厂矿企业调入的教师,应要求他们必须参加“高等教育学”、“心理学”、“高等职业教育学”等方面的岗前培训,并且要通过有关考试获得相关的证书;对于新分配来校的毕业生必须进行岗前培训,重点学习操作技能,并考取相关的上岗证和技术等级证书。对于那些没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应分期分批派遣他们去企业实习,顶岗锻炼,让他们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设备安装、调试等具体操作过程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应不惜优厚待遇,聘请一部分确有专长的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来担当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同时,还可聘请部分行业的专家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这样做,既弥补了学校技能课教师的不足,保证了教学上较高的专业水平,又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保持了学院师资结构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即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技能。而实践技能相对不足这是多数高职学校教师队伍的一个薄弱环节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主动出击,深入到企业的生产、操作一线,招贤纳士,将那些既有一定理论水平,更有熟练操作技能的“能人”充实到教学岗位。事实证明,他们由于有生产、管理或科研的实践经验,教学中能较好地把书本理论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照本宣科,不空谈原理,形象生动,信息量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5 改革实验教学
要突破传统的验证型实验模式,开设多种类型的综合实验,实现实验教学的层次化;要重视实验大纲和实验教材的建设,推行启发式、开放型、参与型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学、自己设计实验项目,并独立实施实验过程,开展互相讨论。同时,要改革实验考核方法,将实验单独考核,允许多种形式的考查和考试,重平时成绩,重动手能力,重联想思维,重创新意识。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实验教学。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时间;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实验室做自己有兴趣的实验;加强开放型实验方法指导、管理,挖掘现有设备、仪器的潜力,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新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给实验教学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用多种途径改善实验教学队伍结构,尽快提高人员素质。首先,要制定培训计划,改变现有实验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力求达到“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其次,要引进有实践能力的高级教师指导实验(实习),特别是要引进企业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工程师或专家指导实验。再次,引入竞争机制,推行聘任制,通过竞争,让热心于实验教学、动手能力强、理论水平高、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包括部分具有创新能力的能工巧匠上岗执教。
没有办学硬件设施作为保证,专业结构调整就会失去支撑。为确保专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提高专业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要引进现代化实验设备和仪器,优化实验室配置和资源,加强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如:建成以多媒体投影仪、视频展台和多媒体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教室,与因特网相联接的校园网、家电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室、音像实验室等等。
6 改进考试方法
考试是教育效果测量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学达标的重要环节。它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从考核方式来看,笔试仍是主要形式。这种方式难以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职业课程大部分都是实操性很强,结果很有形的课程。以职业标准为考核的标准,以学习的实际综合成果为评分的主要依据。通过对实际成果进行考核能更有效地检查学生是否达到职业标准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点,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如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法、实际技能水平。也可以要求学生设计若干项目并加以实施,而且这些项目的完成足以表示学生达到了国家职业能力的要求。
总之,我们要积极探索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加大改革力度,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使之更好地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赵传芳 利用元认知理论提高中职生学习能力.素质教育论坛2008(08).
[3]郭唯.职业教育应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贵州教育 2 007(18).
[4]茅及源.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国教育报》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