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2010-12-31谢清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8期
关键词:危害化学污染

谢清

(龙川县黎咀中学,广东 龙川 517300)

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化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化学新课标》中“课程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出“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面临三大问题(人口、资源、环境)之一,因为环境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类的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准。作为一位化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珍爱地球,善待环境,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1 加强环境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

1.1 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一是全球气候变暖。在近100年时间内由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20%,使全球气温上升了0.3-0.6℃;二是灾害天气频繁。洪涝、干旱、虫灾等一系列因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频繁。

大气污染影响生态环境。一方面温室效应气体增加导致全球变暖,改变生物生存环境,使生物物种多样性被破坏;另一方面臭氧层破坏及环境污染影响生物及人类健康状况,导致水体酸化、土地污染、资源破坏、生态系统平衡也受到破坏。

水污染导致淡水资源紧缺。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短缺,旱灾频繁的国家,如果按水资源总量考虑,居世界第六位。若按人均水资源量计算,只有2500 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排第110 位,已经被世界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水污染导致水生生态系统被打乱,淡水资源遭到严重威胁。

1.2 全球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环境脆弱

目前,世界各地的环境污染状况十分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土地肥力减弱,土地沙化严重。不断增长的人类需求和经济活动正在给土地资源造成日益增大压力,大量的使用化肥使土地自然肥力大大减弱。土地沙漠化已成为最为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严重威胁到当地人们的生存环境,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我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有1000 万公顷的耕地不同程度的沙化,每年因荒漠化土地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 亿元。

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生物资源多样性损失。地球上的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之一。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给人类提供衣、食、住、医疗、精神食粮等,由于生物环境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导致物种多样性减少。

从以上的环境问题可看到我们的环境状况已相当不容乐观。拯救、保护环境已迫在眉睫。

2 加强环境教育,实现可持续战略

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实现环境保护需要从全民素质教育抓起,设立系统的环境教育体系。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何向学生进行系统的环境教育,用什么方法来组织实施呢?

2.1 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渗透环境教育意识。新课标提倡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进行环境教育。例如,《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中讲水资源是有限的,水污染的危害时。【情境】:某农田、森林使用农药DDT 导致河水中含有微量的DDT。经浮游生物富集体内,含量可增高1.3万倍,小虾、小鱼吞食后富集体内,含量可高达17 万倍。大鱼吃小鱼,最后可浓缩富集的DDT 含量就会更高;又如讲《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中的温室效应时,介绍全球变暖将会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情境】:2004年夏天,欧洲的一些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一些地方40℃以上的高温持续数天,印度的一些地方气温更是高达50℃以上,滚滚热浪在几周内共造成数百人丧命。与此同时,气温升高又给许多疾病的繁殖、传播提供温床,非洲的疟疾得以流行,是一些携带病菌的昆虫向更温暖的地方迁移,导致已灭绝的传染病“卷土重来”。通过这些例子可使学生得到启示:即使我们只是污染水资源或空气,都会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而化为爱护地球环境,防治污染的自觉行为。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环境教育。如讲《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中介绍酸雨的危害时:教师播放光碟,观看森林受酸雨破坏、雕像受腐蚀、毒害鱼类及水生生物、破坏名胜古迹等,认识到酸雨的危害;又如把“温室效应”带来危害的图片制作成动画播放给学生看,一起讨论防治方法、措施。把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投入到教学中来,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

在课堂练习中选用一些与环境有关问题进行环境教育。例: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香烟的成分很复杂,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强致癌物质和有害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分别为尼古丁(化学式C10H14N2)、焦油、一氧化碳等。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吸烟严重危害身心健康。B、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0:7:14。C、尼古丁中含有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D、一氧化碳能与血液的血红蛋白结合,故而有剧毒。本题答案为C。学生在做这个题时,一方面可以学习到许多化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正确认识吸烟的危害。

2.2 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境教育意识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比课堂教学更有直观性。

合理使用药品的用量,妥善处理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如药品取用时应按规定用量,没说明的应取少量;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能抛弃,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容器里,其根本原因就是防止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危险。

发展微型实验,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如学生分组进行酸、碱等物质性质实验时采用点滴板代替试管进行,实验现象明显、效果好,并节约实验材料和时间,减少污染。微型化学实验的应用和推广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化学实验中的具体表现。

改变实验装置,减少环境污染。如在探究白磷的着火点时,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造成污染,我们可以用改进的方法:将一小块白磷和少量红磷分别放入相同的试管内,塞上橡皮塞,再将两只试管浸入热水里,一会白磷在试管内安全燃烧,红磷不燃烧。

将有毒的物质转化为无毒的物质减少污染。如实验尾气CO 可以用燃烧的方法转为CO2再排放;SO2 用碱液吸等。

将实验后的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如氧气的制取过程中用到的催化剂MnO2,实验完毕后,可以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后循环使用,这样可以节省资源、减少污染并降低实验成本。

2.3 在课外活动中加强环保教育

为增强国民们的环保意识,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世界环保组织及我国环保部门规定了一些环保纪念日。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殊的日子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或组织一些与环保有关的活动。如在3月12日植树节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植树活动,了解树木对缓解大气污染以及对人体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3月22日世界水日组织学生参观自己的母亲河—东江的现状(污浊、水位下降、水质变差等)。劝导学生要节水、惜水、保护水资源。

利用化学教学对中小学生—“21 世纪主要劳动群体,也是对环境影响最大的群体”,进行环境意识教育,使未来社会的生产、生活向着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方向迈进,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中学化学教育中环境教育的新思路—浅谈绿色化学教育.霍爱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06-25.

猜你喜欢

危害化学污染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药+酒 危害大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酗酒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