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的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

2010-12-31孙志伟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物流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物流业供应链物流

孙志伟(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迎来了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等为标志的技术革命的全面发展阶段。这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世界经济由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交换超越了时间和空间间隔,信息技术的这种“时空压缩效应”使生产和贸易走向全球化,引起了许多因素发生变化,如贸易范围无形中被扩大、贸易伙伴大量涌现、客户信息变得大量而繁杂等,特别是新型贸易方式电子商务的出现,迫使企业不得不建立有效的物流系统,以便高效地将商品配送给客户,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而这种高效的物流系统是以物流信息化为前提的,信息化已经成为建设现代物流的核心因素。

1 现代物流业的定位

2009年1月中旬以来,国务院相继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现代物流业因其重要的纽带作用而跻身十大产业之列。现代物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分支领域,是其他九个产业与国内外市场相连的重要媒介。

我国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原信息产业部等六部委于2001年3月在下发《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对现代物流的定义是这样表述的:“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1)现代物流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根据现有的数据可以证明,现代物流业必将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物流市场是整个国家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方物流公司之所以能实施多功能一体化运作,其基本条件是物流要素全部进入市场,通过市场去优化、配置物流资源。在物流市场中,有物流市场的主体,有物流市场的客体,有物流市场的中介组织。同时,在物流市场中,既要有硬件的建设与配置,更要有物流软件的建设与配置。如果说,流通是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体的话,那么,商品市场与各种要素市场就构成了中国市场体系的总格局,而物流市场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缺少了物流市场,中国的市场体系是不完整的。

(3)现代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原材料成本与人力成本已没有多少空间,空间最大的部分来自降低物流成本。所以,跨国公司都在寻求供应链的优化,消除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中不必要的浪费,服务外包成了企业的必经之路。

(4)现代物流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绿色物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一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购物走进了千家万户,这种既省钱又省时间的购物方式需要发达的物流业作保障,才能做到准时、便捷、安全。

2 现代物流业需要信息化的支持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把“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作为一项主要任务,把“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作为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的重点工程,这充分说明了信息化在现代物流业调整和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1)物流信息化是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的核心要素,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业必然包含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如采用条形码技术,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和互联网进行数据交换,在RFID(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上实现产品跟踪,利用物流管理系统处理和控制物流信息,实现运输的合理化、仓储的自动化、包装的标准化、装卸的机械化、加工配送的一体化、信息管理的网络化,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成本降低,延伸并扩大了传统的物流功能。

(2)物流信息化不仅可以节约物流费用成本,还可以创新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专业化服务。目前,发达国家都把信息化作为支撑物流业开展新业务、实现增值服务、延伸产业链的基本手段。例如,德国大企业集团采用集成供应链,将全国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全欧洲的连锁经营网络对接,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信息共享,确保物流信息快速、可靠地传递。美国广泛应用互联网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企业的信息沟通和降低物流成本创造了条件。

(3)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反映物流业和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通过对物流业信息化的改造,实现了物流业的飞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物流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在全球配置资源,调整传统的物流形态,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但现阶段我国在物流信息化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调整和振兴我国物流业,必须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

3 我国现代物流业信息化的现状

2006年,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投入总体规模达到33.5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27.5%。其中,硬件投入占58.8%,同比上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服务分别占28.1%、13.1%,分别增长了7和5个百分点。软件与信息服务市场规模的有效放大,说明我国物流行业基础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物流企业开始重视业务流程管理、客户资源管理、全程物流服务和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的一体化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作为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但是和其他行业相比,我国在物流行业信息化投入总体规模还很低。中国物流领域中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同时,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低层次需求。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物流信息系统的成本较高,而中小物流企业的起点很低,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流产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步伐加快,物流企业通过整合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加速实现多式联运全程物流服务;同时以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运输技术,仓储技术为基础的集成化、一体化物流服务将加快发展。伴随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以及基于互联网的EDI技术的日益成熟,实现订单处理、跟踪、结算等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成为物流企业提高运营效率的主攻方向。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是物流企业占据高端物流市场的必然选择和未来发展趋势。

4 我国现代物流业信息化面临四大因素制约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普及,我国物流业和物流信息化正进入一个加速发展期。但是,国内企业对信息化需求的层次不高,缺乏专业物流信息化人才,物流信息化实施成本仍然较高,没有统一的信息化实施标准,这四大问题将在未来几年制约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

(1)国内企业对信息化需求的层次不高。根据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2008年第一季度公布的中国物流管理信息化调研报告,在进入物流信息化行列的所有企业中,约67%的企业处于基础信息化阶段,约28.3%的企业已经开始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优化,然而进入高端领域信息化协同阶段的企业仅占4.7%。这充分说明我国约有三分之二的物流企业,其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仅实现了办公文档电子化和财务管理信息化;少于三分之一的企业在仓储、运输、配送等核心业务上初步实现了信息化支撑,仅约有二十分之一的企业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管理。所以对国内企业来说,基础信息化仍然是当前需求的主要内容。在相当长时间内,需求的特点仍是在规范流程中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共享,建立决策、控制依赖于信息数据的机制。

(2)缺乏专业物流信息化人才。由于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专业人才的奇缺成为制约我国当前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近年来,当许多城市和地区将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后,急需要一大批有理论、会经营、懂管理的拥有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物流管理人才、物流规划咨询人才、物流科研人才。一方面,企业业务人员对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业务和管理水平缺乏足够的知识经验和运作思路,另一方面信息化人才缺乏,尤其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十分匮乏,这两个方面导致信息化的实施与推进困难。

(3)物流信息化实施成本仍然较高。不同行业的物流信息化要求各不相同。制造业通常是以ERP为基础,扩展到物流环节。相比之下,由于我国正处于零售市场加快连锁化的发展阶段,连锁分销业对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则要重视得多。

传统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也差异显著。物流软件是企业级管理软件,而中国的物流企业总体上都处于中小规模,对其中的大部分来说,个性化需求比较多,标准化流程比较少,因此需求的个性化和生产的批量化难以统一,相应的结果是开发成本极高,从而导致信息化实施成本增加,需要软件企业付出很大的代价。另外在整个行业供应链当中,我国物流企业与上下游的信息基本无法实现共享,也是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4)没有统一的信息化实施标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物流标准化工作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目前,我国国家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相当不完善,尽管建立了一些物流信息表示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如《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等,但这些标准的推广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以《储运单元条码》为例,应用正确率不足15%。而且一些急需出台的物流信息标准的制定比较缓慢,如有关企业间信息交换流程标准,有关物流信息平台应用开发、数据传输、通用接口、用户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规范还十分欠缺。

5 基于信息化的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

(1)从管理信息化入手提高企业物流供应链效率和竞争力。管理信息化能够大大提高企业收集、传递、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为决策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增强制度的约束性,提高管理的透明度,是解决企业管理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管理创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综合性管理信息化系统涉及企业的核心业务,对管理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各项管理业务的协同性有很高的要求。这些综合系统的实施,将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2)从标准体系入手为物流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到目前为止,我国在底层的标准体系方面还没有明确的观点,国际上也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标准体系,确定我国的基础标准战略迫在眉睫。应尽快开展物流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结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将物流标准化内容列入国家技术标准发展的总体规划。必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加快修订物流和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性标准,密切跟踪物流国际标准动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快对现行的传统物流标准的修订和现代物流新技术标准的制定。继续积极跟踪物流信息新技术的发展态。组织协调国内各方力量,进一步加强与物流信息新技术领先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加强对物流标准制定修订的统一协调。

另外,我国物流企业已经不同程度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但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是以自己为核心建设信息网络,最多是以某一个行业或小系统建立这种信息网络,缺乏统一、开放、标准化的数据接口。跨行业、跨区域物流的网络实际上在国内并没有真正形成。这些网络信息共享程度低,致使物流成本偏高和物流效率偏低。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和企业之间协商,显然难以实现信息系统的兼容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根据物流技术涉及的行业多,通用性、互换性强的特点,由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共同规划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国家标准,不制定行业标准,从而避免造成各自为政,接口不统一,彼此冲突,影响标准的实际应用。建立具有标准化接口和数据交换通道、广泛兼容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物流信息的发布、查询、交易服务。

(3)从建设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入手提高行业和区域物流信息化水平。围绕营造物流信息化环境的目标,要加快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技术兼容和信息共享,促进各种物流功能和要素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企业的集成,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第一,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加快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步伐。在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框架下,形成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协调、合作机制,在不影响各部门现行正常工作和信息系统运行的前提下,研究确定有限开放信息系统接口和相关数据信息,通过各类系统及技术之间的兼容,共享相关的数据资源,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各省、区、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要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务实推进区域平台建设。

第二,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标准。加快研究制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运行、维护的相关政策,研究制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与运行中信息管理、信息安全、共享范围、数据保密、信用认证等方面的制度与法律法规。

第三,加大投入力度,保障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投入,加大支持力度,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共同参与投资。引导和推动各类企业投资平台建设,逐步形成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支撑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投入机制。

第四,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推进建设进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和行业平台作为试点、示范工程。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加快推广,把各行业、各区域的信息平台纳入全国平台建设,形成全国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第五,支持相关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中设立专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机制,推进物流相关技术创新,加速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技术、行政管理和法律法规等手段,解决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信息采集、加工、传输和共享问题,促进我国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解决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共性问题,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通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政府部门可更充分、更及时地掌握、监督物流行业和全社会经济运行的情况,提高经济调控能力和管理水平,并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服务。在紧急状态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也可提供及时和必要的物流信息保障,对战略物资和国家资源进行紧急调配、监控。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主要内容,是目前物流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也是物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我国物流业起点低、规模小、实力弱、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相当落后,要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我国物流业整体水平和改善宏观经济运行的质量,还需要政府和企业作出更多的努力。

[1]刘小卉.物流信息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125-130.

[2]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中国物流管理信息化调研报告[R].北京: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2008:36-45.

[3]李佳民.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J].情报科学,2006(4):23-25.

[4]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8年中国四大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EB/OL].(2008)[2010-01-02].http://www.chinawu liu.com.cn/cflp/newss/content/200810/647_102943.html.

[5]张良.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EB/OL].(2006)[2010-01-02].http://cpc.people.com.cn/GB/34727/56414/56 458/56504/4598827.html.

猜你喜欢

物流业供应链物流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物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