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态
2010-12-31
今年中国经济应着力防范四大潜在风险
2010年中国步入后危机时代后,经济面临的潜在风险比金融危机初期还要多。当前中国经济老矛盾新问题交织,发展形势极为复杂。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政府需着力防范和管控的潜在经济风险主要有四点。一是经济增速大起大落的风险。应该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避免经济陷入冷热循环的W形怪圈,特别要避免因经济过热造成的二次探底;二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应不断增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切实加强流动性管理,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加大对热钱的监管力度,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三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应将重点投资于去年在建项目的续建和收尾,同时严格控制新增项目;四是结构性通胀风险。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防止和化解结构性通胀将成为今年政府的重要任务。
(摘自亚博经济)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2010版经济刺激方案
2010年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出台的密集之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堪称为 “2010版”经济刺激方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应对经济二次探底危险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 “必经之路”。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重点产业调整转型升级”课题组测算,未来三年新能源产业产值可望达到4000亿元;2015年环保产业产值可达2万亿,信息网络及应用市场规模至少达到数万亿元,数字电视终端和服务未来六年累计可带动近2万亿元的产值。温家宝总理 “圈定”的重点战略性产业发展范畴,即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 “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据悉,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能源局等5部委,将通过多方面举措,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财政部将加大资金投入,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新能源开发的力度。2010年中央预算安排的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达到50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200亿元。分析认为,在全球经济尚未完全复苏、国内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形势严峻的双重压力下,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赋予了 “特别”的使命。在积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刺激也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随着一系列政策是颁布和实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 “承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成为 “2010版”经济刺激方案。
(摘自亚博经济)
企业需带着低碳思维重新制定发展战略
全球范围内的低碳经济转型已经开始,企业需要做好一切准备迎接这一变化,做好低碳经济规划在未来二十或者三十年里将关乎企业的输赢甚至生死存亡。当气候变化和环境成为政府和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时,对于行业的高管来说,无论他们是否相信气候科学,都必须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从中寻找与自己企业相适应的机遇,这就是生存之道。企业如果期望在此次转型契机中获得先机,就必须现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战略。首先,企业必须努力适应不断上涨的能源、交通、废物处理和原材料价格对其生产成本的影响。其次,企业必须理解并遵守日益严格的环境法规和减排政策。当然,低碳也带来了机会和新的市场,而提高效率所需要的技术进步将使企业可以在减排的同时提高效率、增加盈利。
(摘自亚博经济)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仍处初级阶段
在近日举行的2010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表示,现代世界发展到了关键时刻,全球政治经济正在一个十字路口,而中国企业在全球化与产业集约进程中仍然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全球化与产业集约是目前全球发生的背景。针对中国的表现,诺兰表示,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中国想要成长为国际化企业的公司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在与高收入国家大企业发展合作方面,道路还很漫长。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就高于世界3倍以上,2009年中国已经有34家企业进入财富500强,27家企业进入FT金融时报的500强,市值仅次于美国企业。人们普遍认为在高收入国家中国利用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来抢购全球的公司。对于最近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中的表现,按照诺兰的观点,中国企业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中国大企业对外做的直接投资和领先的国际企业相比还是非常小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不到荷兰的1/5,不到英国的1/10,不到美国的1/20。
(摘自亚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