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快乐的研究
2010-12-29轩辕伯
小品文选刊 2010年20期
《金融时报》周末头版有篇集合了世界各地关于“人如何才会快乐”最新学术论文,涵盖心理学及经济学的范畴,可作为我们反思如何“好好活下去”的引子。
心理学家表示,有关快乐的研究,总离不开“钱”、“朋友”和“家人”三大因素。关键是如何科学化地量度这三项因素对人类的影响。如“朋友可否用钱来衡量”方面,心理学家便作过各种研究,发现对大部分“打工仔”而言。把每月薪金提高1000港元,仅为“常常见朋友”的快乐的二百三十分之一;用金钱来计算的话, “常常见朋友”带给人的快乐等于一年多赚约280万港元!
心理学家解释,因为人既总是高估了个别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又倾向只是思考事件一旦发生时的实时反应,像加薪一样,不少人都只会想到“如果加多少,我便当如何如何……”但真的加薪时,由于事前已在脑袋内“发生”了很多次,开心的感觉便不能维持很久。
可是,朋友留在身边的快乐感觉,却是历久常新。研究更发现与肥胖的人做朋友,一般都会较与瘦的人做朋友为快乐!
相反,面对毫无准备下所发生的事情。人们的反应便多会停留较久。如最新研究发现,中“六合彩”三等奖或以上的人(即获得一万港元或以上者),原来平均要两年后才感开心:因为,一般人通常要自己努力过后获得回报,始会产生快乐的感觉;突然中奖虽然只是瞬间的事,但能“感受到”或“享受到”则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
可是,努力过却没结果又如何?原来“解脱”真的能令人快乐研究指出,原来离婚的女方最不开心的时间,乃是离婚前两年左右;而男方最不开心之时,则是离婚前一年左右。专家认为。这解释了为何现代人离婚的多是由女方先提出。
最后科学家连“快乐也可以传染”这句话也验证了:原来,我们日常接触1600百米范围内的人(如我们的邻居),若有什么喜庆事,也会令我们较平时开心百分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