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游

2010-12-29苏三

小品文选刊 2010年20期

  有一种旅行,方法很贫穷,却可以改变人的一生。这种旅行,西方从16世纪末传承至今;中国却已失落数百年。那就是Grand Tour——壮游。培养独自[闯]的能力。才能开创个人与国家的竞争力。
  进入新千年以来,“壮游”再度在西方社会中流行起来,成为青年开阔眼界、了解其他文化、参加志愿者工作和享受生活乐趣的机会。壮游,指的是胸怀壮志的游历,包括三个特质:旅游时间长、行程挑战性高、与人文社会互动深、特别是经过规划,以高度意志彻底执行。壮游不是流浪,它怀抱壮志,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它与探险也不太相同,壮游者不局限于深入自然,更深入民间,用自己的筋骨去体验世界之大。
  实际上,全世界第一位以双脚徒步、骑车,完成环球壮举的人,就是一位中国人。1930年,上海青年潘德明为洗雪“东亚病夫”之耻,决心环绕地球一周。途中他始终随身携带一本四公斤重的《名人留墨集》,包括圣雄甘地、泰戈尔等世界名人,都曾在上面签名。法国总统莱伯朗、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接见了他,并赠金牌。七年后他刚回国,旋即爆发七七事变,伟大的事迹就此湮没。
  其实,青年壮游并非现代专有的活动。“壮游”这个词源自唐朝,那是一个壮游的时代,高僧玄奘到天竺取经,就是古今中外最知名的壮游之一,连诗圣杜甫都曾在苏州准备好船,差点东游到日本,他自传性的《壮游诗》写道: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因为这首诗太有名,留下了“壮游”一词。
  这首诗大约作于大历元年(766),当时杜甫卧病在夔州。这是一篇自传性的叙事诗。从幼年学诗起,历叙漫游齐、赵,洛阳失第,长安十年,经安、史之乱到滞留巴蜀的生活。它与同时所作《蕾游》、《遣怀》等都是了解诗人历史的重要材料。袁桷《送文子方著作诗》:“壮游诗句豁,古戍角声悲。”
  壮游的价值,在于对于人的改变。古今中外,有太多例子是经历壮游而改变人生,甚至提升人类的文明。三、四百年来,西方社会的壮游传统。已经沉淀到社会的最底层,尤其是对原本价值观单一的年轻人,看到世界各地不同的人、行为、社会规范时,就会思省:我们的标准就是真理吗?
  可惜的是。中国在郑和之后失掉了壮游的传统。驯化的教育、中庸的思想,让年轻人失去了走出去的勇敢,也丢失了坚强的生命意志。明朝实行锁国政策后,国势开始往下滑,民国初年到达谷底。探险、壮游的精神丧失。在1900年前后半个世纪国力最弱时。不仅在探险的领域缺席,还成为其他国家探险的对象。壮游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的开创精神,缺乏这股精神。富不过三代,国家也会改朝换代。
  在我们的教育里,太强调“书中自有黄金屋”,不鼓励年轻人在真实环境中超越自我。贫穷的时候。反倒能闯,可是一旦富有,就过度保护子女。下一代失去了闻的能力,很容易丧失掉竞争力。
  好在今天的中国,已有意重溯壮游传统。2005年,为了庆祝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深圳一群企业家花了半年。驾驶帆船从法国回到深圳:2006年月10月,央视“玄奘”组织企业家和媒体驾驶越野车队穿越亚洲八国。抵达印度的那兰陀。这也是重走玄奘之路的“精神追寻之旅”
  
  空档年
  
  去年十一月中旬。英国《泰晤士报》以超过十万英磅(约合新台币六百四十万元)的代价,挂名赞助英国[空档年大展](The Gap Year Show)。
  什么是[空档年]?它有多重要?从两位英国王子身上,就可得知一二。
  英国威廉王子在入读大学之前的空档年。以十个月的时间,到智利参与当地扶贫的义工服务。扛木头、劈木柴、教英语、洗马桶。形象欠佳的哈利王子,也曾在他的空档年转到澳洲及非洲游历,期间,他在饱受爱滋病困扰的南非小国赖索托停留八周,以手提摄像机,完成一部纪录片[被遗忘的国度]。
  二十岁生日当天,这部影片在英国ITV电视台播出。常规上。空档年就是欧洲年轻人[转大人]的阶段,他们绝大多数是藉由出国壮游(Grand Tour),来完成这项成年礼。
  同样是二零零六年,八月的一个下午,梳着大辫子、身披纳西族七星羊皮背饰的中国云南省丽江市副市长杨一奔,带着她的新书《地球一奔:一个纳西女人的环球之旅》,出现在上海书展。
  环球第一人潘德明徒步、骑车,七年走过八万公里。
  一九九八年,杨一奔参加了[潘德明环球足迹考察寻访团]。二十几位文化界人士,开著四辆车,走过八万公里。以壮志环游世界一周。他们住在三十吨货车改装的宿营车上,喝不到热水,吃不到蔬菜,一路颠簸前行、一年半下来,倒的倒,逃的逃,只剩余两位坚持到最后。其中之一,就是杨一奔。
  近几年,中国大陆的媒体、体育界又开始重提潘德明。《地球一奔》的出版,两代环球壮游再度引起瞩目。因为,全世界第一位以双脚徒步、骑车。完成环球壮举的人。就是中国的潘德明。
  一九三零年,上海青年潘德明为洗雪[东亚病夫]之耻,决心环绕地球一周。过程中,他始终随身携带一本四公斤重的《名人留墨集》,包括印度的甘地、泰戈尔等世界名人,都曾在其上签名。法国总统莱伯朗(Albert Lebrun)、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接见了他。并赠金牌。七年后他刚回国,旋即爆发七·七事变。这么伟大的事迹就此湮没在板荡的乱世里。
  其实。青年旅行不是现代专有的活动。自古有之。当时,每一个专有名词[壮游]。
  
  壮游盛行将对旅游公司造成巨大冲击
  
  旅游公司提供给旅游消费者保姆式服务丧失了旅游原生态初衷,这种用金钱换服务的方式运用在旅游行业,这是对人性的一种亵渎。壮游倡导的挑战自我,重塑自我,在于对于人的改变,古今中外,有太多例子是经历壮游而改变人生,甚至提升人类的文明。三四百年来,西方社会的壮游传统,已经沉淀社会的最底层,尤其是对原本价值观单一年累人,看到世界各地不同的人,行为,社会规范时,就会思省我们的标准就是真理吗?
  尤其是在五花八门的旅游诱导性广告下,不少消费者掏冤枉钱,旅游景点走马观花,对于消极的,丧失自我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种不错的消遣,可对于中国铁骨铮铮的好汉却是一种侮辱,这也是近年来一些骑游,徙步游逐渐升温的原因。
  壮游,必将逐游风靡全球,这对旅游公司是一个可能的信号,旅游公司客户源,尤其是新增客户量将锐减,甚至连存量客户将转变为壮游爱好者。
  旅游公司的广告将被消费者识破,同认为是对自我的一种不屑,一种蔑视,不再认同旅游就必须跟随同旅行社等旅游公司,单身或结伴壮游才是回归自然,提升自我,挑战自我,发现自我的一种原生态的出游方式。
  壮游,你一定会不自觉的迈出第一步。
  有些胆怯的人说,我不放,是的,在你不了解是时候,壮游可能仅仅是一个梦想,但你回想一下,或许你曾经有个壮游的历史,你是不是曾经忘记带钱出行过,不管距离多远,但你还是到了既定目的地,这就是壮游。
  如果是这样,你可以逐渐安排更远一点目的地,逐渐去体会享受壮游带来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