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开启“三湖时代”建设幸福永川
2010-12-29
当代世界 2010年8期
记者:永川地处成渝经济带和渝西经济走廊腹心。近年来的发展引人注目,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永川的发展状况。
胡际权:一个地方的发展,区位条件固然需要,但主观努力更为重要。近年来,我们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总揽,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突出“三重理念”——重环境、重民生、重政策,围绕“三大定位”——重庆主城卫星城、成渝经济带支点、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推进“三大愿景”——精美城市、渝西高地、幸福永川,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城市环境大提升、民生问题大改善,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永川天时、地利、人和兼备,发展势头良好。市级工业园区永川工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初步形成机械电子、轻工食品、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四大产业集群。商贸物流繁荣兴旺,小商品、建材、家电、农产品批发市场辐射渝西、川东南和黔西北地区,成为重庆规划建设的八个现代物流基地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森林公园茶山竹海、AAAA景区重庆野生动物世界、全国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区中华梨村等景区,畅游在永川这座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春可赏花采茶、夏可纳凉避暑、秋能登山品果、冬能养生休闲,一年四季领略万千美景。200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4亿元,增长17.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221.7亿元,增长3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0亿元,增长3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2亿元,增长22.1%;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实现22.1亿元,增长5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3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28.8元。全区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标,经济增长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
记者:永川发展速度的确很快,您认为永川独特的发展优势是什么?
胡际权:一是历史文化悠久。永川因城区“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公元776年置县,1992年撤县建市,2006年撤市设区。有“亿年恐龙、万年石松、千年古镇、百年茶竹、十年职教”等特色文化资源,孕育了清朝台湾知府黄开基、“东方梵高”陈子庄、微生物学家陈文贵、地理学家徐近之、微刻艺术家刘声道等名人,是中国国际象棋队、中国跆拳道训练基地和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写生基地。
二是区位优势明显。永川距离重庆市区56公里,距成都276公里,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已经动工修建的成渝高铁横贯全境,重庆西三环也将绕城而过。永川定位于重庆主城卫星城,成渝经济带的支点,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地理位置和发展潜力上成为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优势。
三是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永川走“以景靓城、以城促园、以园兴城”发展模式,优化了千亿级工业园区“一区三园”布局。园区规划从20平方公里拓展到70平方公里,纳入全市千亿级工业园区规划。中部凤凰湖工业园重点打造重庆汽摩零部件产业基地和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南部港桥工业园突出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和造纸、能源等方向,打造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北部三教工业园重点建设重庆中轻型铸锻件特色产业基地。200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7.52亿元,增长33.6%,增速列重庆考核10区第2位。全年新引进项目110个,实际到位资金74.3亿元,增长45.7%。利用内资总额列全市考核10区第2位。
四是职教资源富集。永川作为重庆市职业教育基地,有各类职业院校30所,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