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际关系:新组织与新战略的“交集”
2010-12-29柯银斌沈泱
中欧商业评论 2010年4期
1961年,汤姆伯恩斯和G.M.斯托克在《创新管理》中指出,一个可以取代机械的传统组织形式的“有机”形式正在形成。然而,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有关新组织形式及其规则的文章,以及成功采用新组织形式的公司案例才出现。
约翰·查尔德教授是全球组织研究领域的大师级学者。他的新著《组织:当代理论与实践》中文版于2009年7月发行,这就是关于“新组织”的重量级专著。
该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组织的性质和组织的贡献,以及与组织有关的商业环境的主要变化。由此告诉读者,只有对照已经发生了变化的商业运营环境,才能使组织的新进展得到重视;第二部分具体介绍组织的新内部形式,包括以层级为核心的简化结构;使用跨功能团队和使用信息通讯技术的组织整合;适应目前环境的新控制方式;奖励制度及其在处理雇佣关系过程中的贡献,包括工资在各种奖励方式中的重要地位,着重探讨了各种薪酬制度的选择问题;第三部分探讨的是传统组织边界以外的问题,涉及跨企业、跨国界构建的各种网络组织形式,例如外包、虚拟组织、战略联盟和跨国组织。
查尔德教授提出的四种新组织形式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尤其是前三种(外包、虚拟组织、战略联盟),既是新组织的形式,又是新战略的形式。这进而引发了我们关于组织与战略之间关系的思考。钱德勒教授在《战略与结构》(1962年)中提出的“结构跟随战略”,几乎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的“金科玉律”。然而,如今这种直接、单线式的关系被打破,战略与组织之间产生了一种新的关系——两者形成了“交集”。例如外包、虚拟组织和战略联盟既是组织形式,也是经营战略。
战略与组织“交集”的出现,预示着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企际关系学(理论)正在形成。
关于商业组织或企业之间的关系,始终没有形成相应的学科,如商际/企际关系学(理论)。而战略与组织“交集”的出现,是产生这一学科的征兆和基础,因为“交集”中的内容,无论是外包、虚拟组织还是战略联盟,本质上都是企业间的一种关系。
20世纪90年代之前,战略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企业与环境、企业与市场以及企业内部各业务之间的关系如环境适应论、战略定位理论、资源与能力理论等;组织理论主要关注组织内部关系,如组织行为学、组织心理学等,极少关注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企际关系将成为战略研究与组织研究共同关注的领域。在分析、总结各类具体企际关系(外包、虚拟组织、战略联盟等)的基础上,融合产业组织理论之后的企际关系理论必将产生,而且极有可能在中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