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技术Q&A:纳米技术
2010-12-29徐良
中国化妆品 2010年6期
编者按:配方技术Q&A节选自《化妆品和盥洗用品》(C&T China),在这个专栏中将会列举一些配方技术中经常被问及的问题,并请行业内富有经验的国内外专家予以解答。读者若希望提交问题寻求答案,或对本专栏及杂志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送邮件至kouzi6@163.com。
提问:我能否安全地在产品中使用纳米技术?它目前是否对消费者有风险?
徐良教授解答:大约在10年前,粒径在30-60纳米范围的超细二氧化钛或氧化锌就开始进入国内化妆品配方师的视线,记得最早进入中国的这类原料以日本与法国产居多,而且很多纳米级的二氧化钛(或氧化锌)是经过表面处理的,有的是聚二甲基硅氧烷为代表的亲油性处理,有的则是亲水性处理,目的有两个:其一是经过表面包覆处理的纳米级的二氧化钛(或氧化锌)使二氧化钛(或氧化锌)不直接与皮肤接触,提高了它使用的安全性(主要是避免了一些可能存在的重金属与皮肤的接触),其二是处理过的此类颜料具有了亲水或亲油性,在体系中更容易均匀的分散而不必在使用前用胶体磨将其分散在甘油或其他溶剂中。
此类纳米级的二氧化钛(或氧化锌)与我们在以前用的传统粒径的二氧化钛(或氧化锌)相比,它的防晒能力大为提高,另外,由于其小于可见光波长的超细粒径,它们涂在皮肤上不再是90年代初我国传统“增白粉蜜”产品那种白白的厚重感的遮盖,而是一种略显蓝光的透明质感效果,很受配方师与消费者的喜爱。
诚然,在人们看到纳米级二氧化钛(或氧化锌)的突出优点的同时,人们也在研究它们可能对人的潜在危害,到目前为止这种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虽然有些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较为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正如Johann W.Wiechers博士所言:为了避免其吸入毒性对人体的伤害,尽量避免在爽身粉等粉状产品中使用,不必过于担心纳米级的二氧化钛(或氧化锌)的透皮影响。
在此我还要提醒各位,在配制防晒产品时,我们还要注意纳米级的二氧化钛(或氧化锌)所具有的光催化作用可能对配方中其它化学成分稳定性的影响,建议事先进行光稳定试验考察;配方师应尽量选用采用稳定的材料(如聚二甲基硅氧烷)包覆的此类原料,不仅仅是由于使用上的便利,还有安全上的优势。
编辑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