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概要
2010-12-29
世界知识 2010年16期
北约官员称阿富汗需大量援助
(Brooks Tigner《简氏防务周刊》记者)
国际援助组织7月20日齐聚喀布尔,商议如何援助以解决阿富汗的安金、重建、反腐以及塔利班叛军回归平民后的生活问题。北约驻阿富汗最高文职代表赛德威7月14日向记者透露,“我们将在夏季展开大规模攻势,一举瓦解塔利班老巢,但我们也可能遭受更大的伤亡和损失”。虽然3月到6月,联军误伤平民数量较2009年同期下降一半,但不可忽视的是,驻阿富汗联军数量大幅增加,联军与塔利班战斗更趋激烈,导致阿富汗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军民误伤现象仍层出不穷。如,7月5日,联军便误杀了六名阿富汗平民,五名阿富汗士兵。随着联军伤亡加剧,所需物资增多,阿富汗政府自身安全以及国民的生活保障等难题将更加突出,“必须依靠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军加盟国更多援助才能解决。”
(李伟)
“基地”组织北非分支活动的本土化
Jean-LucMarret(高级研究员)
自2007年1月以来,“基地”组织北非分支“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AQIM)多次威胁袭击欧洲国家,但一直没有付诸行动。AQIM没有对欧洲造成严重威胁的主要原因有三:一、阿尔及利亚政府对它实施了有效的打击。阿国“反恐”行动把AQIM的活动范围牢牢控制在阿尔及尔东部的小部分区域。自2008年11月以来,AQIM未能在阿国内实施过任何有影响力的自杀式袭击,尽管阿政府未能彻底消灭该组织,但AQIM成员出入阿国开展活动的能力受到较大削弱。二、欧洲的安全机构削弱了AQIM在欧洲的支持网络。AQIM在欧洲拥有一个支持网络,但过去十年来该网络不断受创,致使其无力或不愿再按AQIM的指示开展行动。三、尽管AQIM呼吁国际“圣战”分子到北非作战,但效果并不明显,因为阿富汗等冲突地区更能吸引“圣战”分子。
(严帅)
媒体专家
Michelle Cottle(《新共和》高级编辑)
与多数充满神秘感的女性一样,萨拉·佩林处处可见又处处不可见。共和党的策划师经常抱怨很难联系到佩椿阵营的成员,因为“不知道该给谁打电话”。“佩林阵营是由一个女人、一个脸谱主页和摄像机组成”。政治名人不应该“离群索居”和“难以联系”,新媒体弥补了这些缺点。佩林阵营非常娴熟地运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如“脸谱”能让粉丝们直接和佩林取得联系,尽管有人怀疑很多帖子并非出自其手。相比传统媒体,网络更适合佩林的需要,她也更喜欢用“脸谱”等新媒体宣传自己。尽管她不是利用新媒体第一人,但佩林更有抱负。当下更为开放的网络环境也为她提供了便利。对新媒体的利用加上传统领导魅力,佩林将成为公众舞台上难以抗拒的一道风景。
(程宏亮)
俄白哈关税同盟
亚历山大·伊万特尔(《专家》周刊副主编)
玛丽娜·塔尔斯卡娅(《专家》周刊资深记者)
自2007年,俄白哈三国便开始商讨组建关税同盟。按发展规划,该同盟将于2010年7月1日正式启动,届时,俄应分得87.97%的关税分成,哈分得7.33%,白分得4.7%。该同盟带来的最直接利益是经济一体化所产生的效益。到2015年该效益将占饿同年GDP的16.8%、哈的14.7‰也会给白带来100亿美元的额外预算。但关税同盟的前景并不会一帆风顺。首先,白每年从俄进口约2000万吨石油,其中仅有30%自用,剩下的均加工再出口。俄同意对白自用的石油实行出口免税。但白坚持全部免税,并以此威胁不签署同盟海关法典。其次,哈入盟后平均关税将提高,进口机械价格可能上涨,从而推高哈国内部分行业生产成本,影响民众生活质量。不过,哈已为400多种商品申请了关税过渡期。短期内价格波动不会太明显。
(王聪)
刚果(金)的资源和食利国家
Stephanie Matti(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对话中心研究员)
刚果(金)是遭受“资源诅咒”的典型国家,即虽有丰富资源却陷入经济贫困,其重要原因是:政府收入既非取之于民(来自资源出口),亦不用之于民。这些国家因此成为食利(rent seeking)国家。在政治强人蒙博托(1965~1996)的“家长制”统治下,刚果(金)的“资源诅咒”和腐败的政治网络相结合,导致其正规矿业瘫痪,整个国家于1990年代中期陷入战乱。自2002年始,小卡比拉治下的刚果(金)尚未克服“资源诅咒”,却又陷入了“援助诅咒”。该国GDP的25.7%和岁入的53%来自西方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严重的依赖不仅没能抑制反而滋长了该国的腐败、家长制等政治顽疾。2008年4月,中国企业集团与刚政府签订了大规模“资源换基建”协议。尽管这些合同缺乏透明度。无助于刚政治体制的改进,但却提供了规避市场风险、惠及民众生活、减轻援助依赖的可能,进而可使刚果(金)摆脱食利倾向,成为领导者对其民众负责的国家。要说中国投资能打破“资源诅咒”还为时尚早,但中国的确为刚果(金)开辟了一条和西方完全不同的道路。
(秦天)
欧洲经济能恢复活力吗
首先,只要欧洲领导人接下来能抓住时机,答案就是肯定的。但危机初现时他们没能拿出与危机规模相应的对策,使整个欧洲越陷越深,目前欧盟已面临改革的政治压力。从社会角度来说,经济问题不解决,政府和社会保障都不可能继续完善,整个西方民主社会都必须面对这一潜在的难题。在改革问题上,法国认为应由一个强势国家主导欧元区经济方向,而非采用技术化的政治手段。德国则不相信过分强权,认为应该有一个更加温和的体系。法德各占一派,问题是法国的观点令人难以接受,德国的观点则难以具体实施。有分析认为,在改革难以快速推进的情况下,如果选择坚决挺欧元,说不定也能勉强撑过这一段时间。在欧洲内部,分析认为应该借鉴1992年德罗萨计划的另一部分,即继续推进欧盟单一市场建设。目前的欧盟单一市场障碍仍太多,应该放宽限制,减少地区保护,通过提升流通来拯救欧洲经济。对这一观点,法德民众倒是看法一致,各有七成左右民众认为那样生活会好转。 (韩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