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权力结构重新洗牌的聚会
2010-12-29党朝胜
世界知识 2010年16期
7月18日,民进党十四届一次“全代会”在台北举行。本次会议虽也行礼如仪地举行了五都选举造势活动,并由此引出“全党邀请”林义雄重新入党的“戏外戏”,但攸关民进党长远发展且早就预告要在本次会议出台的“十年政纲”却根本未被提及。因此,本次会议其实已经简化为一场权力结构重新洗牌的大会。这是自民进党成立以来少有的一次不关心路线发展只聚焦权力改选的会议。
各派忙于连换票
由于本次会议既牵涉到党内换届选举,又适逢全岛五都选举,因此,本次会议的议题有二:改选党内最高权力机构中执会,中常会,及党内最高监督机构中评会;为五都选举进行造势动员。基于五都人选早已确定,而新一届中执委、中常委,对各派在党内的发展前途,特别是对2012年“立委”、“总统”候选人提名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党内权力机构的换届改选实质上已是本次会议的重中之重。
为了争取最大利益,各派采取了各种动作,除在本派内部动员外,还与其他势力展开密集的合纵联横。被称为党内最有战斗力的新潮流系,将其结盟对象悄悄地从苏贞昌转到党主席蔡英文身上,这也使得那些号称支持蔡英文“改革”的新生代加紧向新系靠拢。苏贞昌因要投入台北市长选举,加上其更大目标是2012年“大选”,因此本人并未亲自投入选举,但为了让更多的子弟兵上垒,还是全力加强了与有“人头党员大户”之称的“绿色友谊连线”的合作,同时不忘与南部霸主高雄市长陈菊系统的利益交换,“昌绿菊”成为新联盟。谢长廷虽被其他“天王”、派系逼得在五都选举中轮空,但仍不甘寂寞。纠集本派系人马与一些“小山头”、“散户”加强联系,甚至不惜重新投入原已不放在限中的中执委、中常委选举,为“重出江湖”迈出关键的一步。“孤鸟”吕秀莲也被迫放下一贯孤傲的身段,与声势日渐式微的“公妈派”惺惺相惜,而作为“公妈派”代表的蔡同荣也难得一见地向吕秀莲示好。曾以陈水扁为龙头,一度是党内最大派系的正义连线,虽已基本处于树倒猢狲散的境地,但该派要角罗文嘉、陈其迈等人仍想作最后一搏。陈水扁虽已身陷囹圄,且早不具备党员身份,但仍未忘情党权分配,不时对党务指指点点,甚至公开表态支持吕秀莲参选中常委。此外,如游锡堃系统、陈明文系统等小派系,也与其他系统频频进行选票交换。
陷入“权力恐怖平衡”泥淖
按规定,此次会议需选出30席中执委,并由中执委互推出十席中常委。经过合纵连横,新系最终成为最大赢家,共获得六席中执委、三席中常委,苏系与绿色友谊连线结盟共取得六席中执委、两席中常委,同时支援前嘉义县长陈明文当选中常委;谢系则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举夺下三席中执委与一席中常委,谢长廷更以最高票当选为中执委与中常委。吕秀莲忙了半天最终却竹篮打水一场空,无缘中常委;游系,(陈)菊系则各有一名代理人当选中常委。这一结果显示,民进党最高权力机构呈现出“恐怖平衡”的局面。
一、蔡苏矛盾在本次会议中再次得到印证。上届权力改组时,民进党内最大派系是所谓的“新苏连”,即新潮流系、苏系与绿色友谊连线的结盟,共有六席中常委,他们当时的共主是苏贞昌,蔡英文虽被推为党主席,不过代理而已。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磨损”,这一状况早已“物是人非”。不仅结盟已逐渐解构,岛内也时有“蔡苏心结”、“蔡苏矛盾”的传闻。更有消息称,新潮流及李登辉认为苏只会“暴冲”,“有勇无谋”,因而渐渐寄希望于蔡英文身上,希望她能代表绿营参加2012年“大选”。此次选举苏系之所以会与新系分兵,其实就是想凸显自己的实力,同时广结善缘,扩大自己在党内的影响。进而为2012年“大选”积蓄力量。这表明,两人及其背后支持力量已开始准备作最后的对决。
二、谢长廷在民进党内的地位不可小视。此次谢系低调只求谢长廷当选票数的最高化,其实已为民进党内下一波权争埋下了最大变数。按民进党惯例,党主席暂时出缺时由第一高票中常委代行其职。届时,如果蔡英文确因忙于新北市长选举而分身乏术,最终被迫请假出缺党主席之职;或是苏贞昌与其他五都参选人认为蔡不应兼党主席及参选人两重身份而逼蔡暂时“请假”,谢长廷都有代理党主席的机会。并且,无论谢最终能否代理党主席,以其第一名中常委的位置,谢在五都选举中随时皆可以辅选之名现身,进而保持自己的曝光度与影响力。五都选举后,无论民进党输赢,谢都处于不败之地。
三、林义雄有了重新领导民进党的机会。陈水扁上台之后,林义雄就逐渐淡出了民进党权力核心,后为表达对陈水扁贪腐的不满愤然退党,直到最近,在五都候选人的力邀之下,林与民进党的关系才重趋密切。事实上,林并非不喜欢民进党。也不是不想管民进党的事,而是其行事风格难以融入民进党罢了。而此次会议民进党通过敦请林义雄重新入党案,其实就为林重返民进党领导地位提供了正当性。今后,如果各派系、“天王”缠斗过激。或是基于其他原因导致民进党陷入混乱,林都可凭其声望与辈份。重新成为民进党的领头人。
走向何处?
民进党之所以能够在2008年惨败之后很快地重新站起来,靠的是国民党所面临的困境及失误,而非自身的改革与进步。
首先,新路线千呼万唤不出来。民进党之所以会失去政权并输得很惨,关键在于当年陈水扁极力推进“急独”路线。让岛内政治失序,经济停滞,道德失范,导致整个社会严重撕裂,民众看不到前进方向。正因为此,蔡英文在去年底便提出“十年政纲”企图通过改变激进形象,实现再次转型,重新唤回流失的选民。这也一度让不少民众对民进党充满期待。但事实却是,本次会议根本就没有提及“十年政纲”,会后也没有—个合理的解释,“十年政纲”似乎就此悄无声息。更严重的是,民进党基于意识形态作怪,至今处处干扰破坏ECFA,丝毫没有显示其理性务实的一面。
其次,民进党仍旧缺乏推动“改革”、“进步”的基本力量。在岛内形势瞬息万变的情况下,民进党要想吸引更多选民,就应给人以新的愿景和期待。然而,此次权力机构改选过程却清楚表明,那些“天王”、“天后”、要角、大老根本不愿轻易退出历史舞台,新一届权力机构的主体依然是旧势力老面孔,其中虽也有个别年轻人,却是借助父母余荫,遑论指望他们来推动民进党“改革”、“进步”呢?同时,民进党派系虽已名义上解散,但其作用甚至比以往更甚。无论是30名中执委,抑或10名中常委,无不要靠派系的羽翼,这也使得那些不愿与派系同流合污的“改革”、“进步”力量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
第三,民进党“重塑清廉形象”依然是只说不做。岛内舆论指出,民进党本次会议之所以能一致通过敦请林义雄重新入党的提案,其另一重要目的只不过是想借林所代表的“清廉”、“无欲”形象,在五都选举中骗取选票。同时,导致民进党形象破产的扁系在民进党内依然大有市场。本次会议之前,一些扁系重要人物,如林德训、刘导等早已投于蔡英文门下·本次会议过程中,扁系子弟兵诸如罗文嘉、陈其迈等也一度非常活跃。最后若非他们高估形势,也不至在中常会没有席位。所有这些都清楚表明,民进党虽一再表示希望“重新擦亮民进党的清廉招牌”,不过是在“说一套做一套”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