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美国的内湖 中国的门户
2010-12-29江淮
世界知识 2010年16期
在国际上,通常将“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广大太平洋海域称为西太平洋地区。在西太平洋海域分布着一系列岛弧。整个西太平洋岛弧可分为南北两段:北段由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和菲律宾群岛构成,面向太平洋,为东亚太平洋岛弧;南段由努沙登加拉群岛、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尼科巴群岛和安达曼群岛组成,向印度洋突出,称印度洋巽他岛弧。两段岛弧在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衔接。在这些岛弧的外缘,即太平洋一侧,又分布着阿留申群岛、小笠原群岛、火山列岛、马里亚纳群岛(关岛)、雅浦群岛、帕劳群岛、松索罗尔群岛,延至哈马黑拉岛、马鲁古群岛等。在这些岛弧的内缘,即面向亚洲大陆海岸的一侧,则分布着众多的边缘海,从北向南有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美国重兵把守
冷战时期,美国依托西太平洋独特的地理特征,军事部署基本上分为“三线配置”,构筑了围堵亚洲大陆的“岛链”体系。第一线由部署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日本、韩国、冲绳、菲律宾、新加坡等地的驻军和基地组成,这一线美军的最前沿部署,被国际政治和军事界称为“第一岛链”。第二线部署以马里亚纳群岛的关岛为中心,由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内的一系列驻军和基地组成,是一线亚太美军和日、韩等国的后方依托,又是美军重要的前进基地,被称为第二岛链。第三线部署主要由夏威夷群岛基地群组成,它既是支援亚太美军的战略后方,又是美国本土的防御前哨,被称为第三岛链。
美还在西太平洋地区构筑了六对军事同盟关系,分别是美韩、美日、美菲、美泰、美澳、美新(西兰)。
冷战结束初期,美国军事上一度从西太平洋地区“退缩后撤”。但近年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中心由大西洋向太平洋、特别是西太平洋地区转移,美国对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控制更加加强。美在对双边军事同盟关系进行“重新定义、调整与强化”的同时,着力构筑以美为中心的三边或更多边的军事同盟体系,如美日韩、美日澳、美日印(度)以及由美、日、澳、印等组成的“亚洲小北约”等。美在对西太平洋岛链体系进一步强化的同时,不断拉拢印度,谋求把西太平洋岛链延伸到印度洋,构筑起一条东起阿留申群岛,西至波斯湾的上万千米的超长岛链防线。
目前,美海军在西太平洋地区主要有四个基地群——东北亚基地群、东南亚基地群、关岛基地群和夏威夷群岛基地群。
东北亚基地群是以日本横须贺为核心,由包括日本本土、冲绳岛和韩国的30余个海、空军基地组成,该基地群数量多、规模大,不仅是美海、空军兵力主要的战略集结和出发地,而且也是其在西太平洋的后勤供应和维修中心,控制着宗谷、津轻、朝鲜三个重要海峡,是“岛屿锁链”的首要环节。由此,既可支援朝鲜半岛的陆上作战。又可支援西北太平洋的海上作战。美第七舰队的司令部则驻扎在横须贺,它是西太平洋地区美海军的指挥中枢。
东南亚基地群原以菲律宾的苏比克海军基地、克拉克空军基地为中心,现已转为以新加坡的樟宜海军基地为中心,辅之以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十余个海、空军基地的“准入权和使用权”。此外,美国还通过频繁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以确保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该基地群是美军在“第一岛链”基地网的南翼,是美军在中南半岛作战活动的重要依托,扼守着从西太平洋通往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主要海上通道,既可支援东南亚的陆上作战,又可支援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作战。
关岛基地群由阿普拉港海军基地、安德森空军基地和阿根纳海军航空站等组成,并以关岛的阿普拉港海军基地为中心,连接塞班、贝劳的科罗拉多以及雅浦、提尼安等港。关岛是美国掌控的最接近亚洲的前沿基地群,处在“第一岛链”基地网的中后方、“第二岛链”中部,是美军在西太平洋基地体系中最大、设施最完善的基地,成为美军在西太平洋基地群的“支轴”。自2003年开始,美军大幅加强在关岛的驻军力量,包括向关岛增派B-2隐形战略轰炸机、AGM-86型空射巡航导弹、三艘大型两栖攻击舰和四艘核攻击潜艇等。
夏威夷群岛基地群:夏威夷群岛和中途岛连接美本土和西太平洋美军各基地,是美军太平洋战区指挥中心,太平洋航线上的海、空运枢纽。这一地区主要的美军基地包括:珍珠港海军基地,系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最大的前沿基地。该基地负责为水面舰艇和24艘核动力攻击潜艇提供补给,是太平洋地区潜艇部署最密集的地区。位于卡内奥赫特湾哈瓦拉高地的史密斯海军陆战队兵营,是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太平洋舰队陆战队司令部所在地。希卡姆空军基地,系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部所在地。
这些基地群遥相呼应,互为依托。东北亚基地群、东南亚基地群形成“岛链”式的前沿基地,关岛基地群构成中间基地;夏威夷群岛基地群既是中继基地,又是美国本土防御的前哨基地。
目前,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前沿部署了约10万人的兵力,集中部署了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弹道导弹核潜艇、核动力航母编队等美国最为先进的各种武器装备,拥有陆、海、空、天、电五维优势,牢牢控制着该地区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海峡、航道、海域和岛屿。美国声称要在西太平洋地区“维持均势,以防止任何地区性霸权主义的出现”。
西太平洋,乃至整个太平洋,俨然成为美国的“内湖”。
中国“兵临城下”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西太平洋地区是中国的战略门户。
西太平洋岛弧的存在,从地理上将我国与广阔的大洋分隔开来。我国要出入大洋,必须突破一系列岛弧的阻隔,穿越岛弧间的一系列海峡,如朝鲜海峡、琉球诸水道、台湾海峡、巴士诸海峡、马六甲海峡或巽他海峡等。
中美双方作为太平洋两岸的国家,并没有直接的海洋领土争端,但美国却是影响中国海洋安全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美国视中国为其西太平洋安全战略的直接或潜在的对手,不断加强其在西太平洋的海权力量,并以“岛链战略”、尤其是环绕西太平洋“边缘地带”的军事同盟体系对中国进行抑制。
美国在西太平洋上构筑的岛链防线、军事同盟体系及前沿部署,控制了西太平洋地区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海峡,航道、海域和岛屿,从战略上将我国封堵在亚洲大陆,止步于太平洋的西岸。“兵临城下”!中国海洋战略环境极为不利、乃至恶劣。中国始终面临来自美国的海上军事压力,中国的国家安全、特别是海洋安全威胁始终存在,海上防卫的任务极为艰巨。
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重兵把守,给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构成严峻挑战。
中国与周边海洋邻国存在一系列的岛屿领土主权和海域划界争端,如钓鱼岛及东海问题、南海问题等。中国谋求和平解决这些海上问题,但由于美国的插手和介入而难度倍增。
中国的能源和海上运输通道大都受制于美国或其盟国的控制之下。保卫海洋运输线安全的任务十分繁重。
中美未来博弈的舞台
将中国永远囚禁在西太平洋岸边,是美国、日本梦寐以求的战略构想。中美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控制与反控制、摩擦乃至正面交锋或早或迟会发生。不久前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发布一份名为《空海一体战——战役构想的起点》的研究报告,明白无误地写道:“中国是惟一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会对美国的影响力及在西太平洋地医的力量投送带来重大和持久威胁的国家”。
冲出“第一岛链”,掌握西太平洋制海权,是中国应该追求的战略构想。目前,中国海军已开始了一定程度的远洋活动,海军各兵种逐步向远海训练过渡,数度跨过冲绳群岛和宫古海峡,进入太平洋。然而,中国海军迈出的每一步,都受到美国、日本的密切关注。舆论炒作、监控、跟踪甚至恶意挑衅的情况时有发生。
无疑,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海上霸权会随着中国的崛起而受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