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再次“示强”
2010-12-29张志新
世界知识 2010年17期
奥巴马政府在反恐战争、中东议程、伊核问题与朝核问题上均鲜有斩获。在此背景下,中国就成为美国拿来“开刀”的对象。
以韩国“天安”号舰艇沉没事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宣示南海政策和美韩黄海联合军演为标志,今春以来初步实现转圆的中美关系近期又逐渐步入低潮。美国对华政策将走向何方,中美真的“难免一战”?
“脆弱的霸权”
目前,虽然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美军逐步撤出伊拉克,但金融危机与反恐战争对美国的深刻影响逐步显现出来,正所谓“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美国正在变成“脆弱的霸权”。
首先,金融危机是“华盛顿共识”的危机,虚拟经济的无序发展最终会将实体经济“拖下水”,美式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受到各方质疑;其次,穷兵黩武的反恐战争并不能消灭极端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以武力为后盾推行美式“民主”与“自由”更是屡遭诟病,结果是美国国际声望的低迷、反美主义的高涨,以及反恐战争的止步不前;最后,连年的“双赤字”使得美国政府背负沉重的财政负担,很难断定在未来美国国债不会成为各国竞相抛售的对象,美元大幅贬值也并非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同样变得脆弱的还有美国人的心态。一向开放、自信、乐观和勇于冒险的美国人,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变得敏感、悲观和保守。比如,两位数的高失业率导致美国经济民族主义盛行,“雇美国人”、“买美国货”等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在对待非法移民的态度上,亚利桑那州最近通过的一项限制非法移民的法案被公认是美国几十年来最苛刻的移民法案,甚至带有种族歧视的嫌疑;枪击事件时有发生,最近一起则是8月3日上午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发生的恶性枪击事件,一名黑人卡车司机枪杀八名同事后自尽。报道称这起枪击案是因为种族歧视而起。
对华“示强”的主要表现
后冷战时代,美国对华政策奉行接触与防范并重的原则,两者并行不悖,其终极目的是试图影响中国发展的道路,不至于过早对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造成挑战。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执行了相对温和的对华政策,美中两国就发展“积极、合作与全面”的关系达成共识,双方致力于建设“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除在传统的反恐、防扩散等领域加强合作外,两国在缓解金融危机、气候与新能源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对话与协作。
然而,由于两国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对外战略、价值观以及对国际制度设计上的差异根深蒂固,分歧难以在短期内弥合,两国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崛起中大国对守成大国的挑战既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也是全方位和不可阻挡的。和平条件下大国权力的转移在史上并无先例,中美关系的互动因而更加微妙。加之,目前美国国内政治生态正发生剧烈变化。奥巴马总统政策议程设置失当,在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力推医疗保健改革,其激进的“大政府”政策导致保守派选民激烈反弹。民主党不但失去在参议院的绝对多数席位,中期选举的选情也岌岌可危。与此同时,奥巴马政府在反恐战争、中东议程、伊核问题与朝核问题均鲜有斩获。在此背景下,作为美国霸权潜在挑战者的中国就成为美国拿来“开刀”的对象。
美国对华开始“示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从在南海问题上保持中立到“宣示立场”。6月底,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地区论坛突然“发飙”,剑指中国,声称南海问题是美国的“外交工作重点”,也是“地区安全的关键”;美国希望确保航行自由、亚洲海上公域畅通以及对国际法的尊重,和平解决南海领土争端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云云。这一看似公允的发言,却明确宣称美国将介入该地区存在的领海争端,为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增加变数。
其二,不顾中方反对,执意在黄海举行军事演习。8月中下旬,美国与韩国接连在黄海海域举行联合军演,朝鲜则对军演表示强烈的反对和声讨。对此,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辩解说,黄海军演源于朝鲜“攻击‘天安’号”的“挑衅活动”,尽管军演并不是针对中国的,但它是中国支持朝鲜并不愿意谴责朝挑衅行为的“直接结果”。
其三,在西太平洋地区强化兵力部署。近期,美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葛来仪对媒体表示,美国已决定强化在太平洋地区的军力,携带“战斧”式导弹的核潜艇抵达中国近海是这一政策的一部分。她表示,此举意在提醒,任何人都不应漠视美国充当区域平衡力量的决心。
其四,强化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与外交关系。近期,美国与多个东南亚国家恢复与发展关系。其中包括:今年7月美国解除对印尼特种部队12年的军事支持禁令;8月初,美军“乔治·华盛顿”号航母访问越南中部的南海海域。在东盟地区论坛上,美国更是与越南联手提出南海问题。有媒体报道,目前美越正在就民用核能合作展开磋商,美国很可能与越南分享核燃料与核技术,并允许越南进行铀浓缩活动。
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
近期两国关系再次趋向紧张显示中美关系再次进入“调试期”:美国已经明确宣示不甘做世界“老二”,不会轻易让权;中国则被普遍认为是具有挑战“老大”的潜力,但还在摸索自身发展道路的新兴强国,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以确定今后的“游戏规则”。对两国来说,重要的就是避免擦枪走火,让小冲突演变为大纠纷,甚至升级为外交危机,因为这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国家利益。
对美国来说,首先,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事易时移,适当放弃追求“绝对安全”的安全观,减少零和的冷战心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中国军事建设和发展,对亚太安全与世界和平都是有利的。其次,义务与权力必须是平衡的,美国不可能在期望中国扮演更积极的国际角色的同时,不愿意让渡任何权力给中国,“口惠而实不至”更加让人怀疑美国希望与中国合作的诚意。最后,要避免对华政策成为美国国内政治的“替罪羊”和“牺牲品”,维持中美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符合两国的长远利益。
对中国来说,随着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家利益的扩展,更应当学会深谋远虑,在潜心解决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同时,继续维持良好的周边与国际环境,同时承担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国际义务与责任。当然,和平崛起并不意味着对侵犯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不闻不问、视而不见。中国期望与美国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也不应该对两国关系走向低谷怀有任何惧怕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