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12-29段奇清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0年34期

  人们总爱以“琴瑟调和”、“鸾凤和鸣”等带“和”字的词语,来形容男女相爱相悦的美好景况。然而,男女相和,并非两人总是同声相应。古人所说的“和而不同”,也似乎是男女相爱相知的一种真谛。也就是说,一份真挚深沉的爱,追求的往往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异样的美,抑或说,异样更能催生出一份生死相依、刻骨铭心的人间大爱。
  时间到了1923年8月18日。清华大学与燕京大学的莘莘学子乘着“约克逊号”去美国留学,“约克逊号”从上海起航的第二天,有一位正与同学们在活动室做丢沙包游戏的燕大女学生,突然想起了同学吴楼梅所托的一件事来:让她在船上帮忙找也去留学的弟弟——清华学生吴卓。她托人去找,结果找来的并非吴卓而是另一名吴姓男生吴文藻。
  待吴文藻走后,她站在甲板上看着大海,心中似有波澜涌动……适才,吴文藻告诉她,他去美国学社会学。她也告诉他,自己是去攻读文学。这时,他便列举了英美评论家有关拜伦和雪莱几本很著名的书,问她看过没有。她坦诚地说:“我并没读过啊!”这时吴文藻却大大咧咧地说开了:“你如果不趁在国外的时间多读一些课外的书籍,那么这次到美国就算是白来了!”
  你道她是谁?她就是当时享誉国内文坛的冰心。别的人大凡见到她,皆无不客气地说“久仰久仰”之类的话,但是他的这句话让她却有如芒刺在背的感觉。可就是这种刺痛她的话语,却让“吴文藻”这个名字在她的心头留下了印痕。
  两个星期后,船到西雅图靠岸,学子们各奔东西,她进入了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大学。接着,有好多追慕她的学子给她去了信,那种爱慕之情无不跃然纸上。然而,去了新罕布什尔州达特默斯学院的他却只给她寄去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当然没有爱慕的只言片语。
  这种只寄明信片的“另类”做法,反倒让品貌双全、早在燕大就被称为“静如止水、动若秋风”、让众多追慕者屡屡却步的她,终于不免心波荡漾。有意思的是,对那些写了信来的人她只寄去了一张明信片,给只寄来明信片的他反倒回了一封长长的信。
  此后,他陆陆续续给她邮寄来一些文学书,并在书中将有关情爱的话语和自己一份赤诚的心,拿朱笔一一勾勒了出来。她知道这是他在以书传情,她也一一欣然接受。
  也许是芳心暗许情愫日生,而倾心的人却长久不得见,她的肺病竟然复发了。那些时,他也似乎心有灵犀,到放年假,他决定和同学们一起好好游览纽约。当然,他更是要在波士顿作一些停留,与她不约而至,以给她一个惊喜。可他意外地得知她生病的消息,连忙与几位同学坐了八个小时的火车从达特默斯学院赶到波士顿。
  他知道病从心生,所以他和她专门讲了要与医生配合,要按时吃药,并要她放宽心来。在她看来,他专程来看望她并与她讲这一番话,意义也就非同一般了。
  有人说他这是在爱,而且是深爱。他说这只是同情。最后他想了想,又说:“同情在左,爱在右。”意思是说自己是有了同情才有了爱。
  凭直觉,她并不相信他对她的爱是缘于同情。病中的她曾以一支花团锦簇般的笔充满信心地写道:“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苦痛,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的。”
  因有了爱的滋润,她不仅病中没耽误学业,而且还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第二年的夏天病愈出院,又回到了日夜怀念的威尔斯利大学。
  此后她在波士顿公演中国戏剧《琵琶记》担任一个角色时,为了让他能分享到自己的一份快乐,她给他寄去了一张入场券,可他却居然以学业忙为由推辞了她的邀请。
  但她相信他一定会像她在病中那样意外来到她的身旁。演出时,她总拿眼睛向舞台下张望搜寻,果然就看到了他那熟悉的身影。
  事后他对她说:“我何曾不想来,我实在是担心自己的清贫不能给你以幸福的保障。”这让人不禁想起了他的“同情在左,爱在右”的话,原来他的这种异样的说辞、这种不敢爱,只是怕伤害自己心爱的人啊!
  由此,她对吴文藻的爱中更是平添几分敬佩之情。其实,她在病中之所以写上“爱在左,同情在右”那段话,她对他的心已是早有所窥见啊!
  1929年6月15日,她与这个总在关键时呈现出一份异样却也总能给她带来异样甜美感受的人,在燕京大学举行了西式婚礼。那时,他28岁,她29岁。从红地毯步入柴米油盐的生活后,日子虽说平淡却十分温馨幸福。
  然而人生的道路上,不但有家难,而且还有国忧。1958年4月,他被划为右派。其罪名中最为可怕的一条,就是说他“反党反社会主义”。这罪名本来是“莫须有”,可她也来了一个异样做法:在他写检查材料挖思想根源时,她总是要他“挖”。1959年12月他被摘掉右派分子的帽子后,她对人袒露当时自己何以要异样的缘由。她说:虽说他那时感到委屈和沉闷,我之所以没有说出他是被冤枉的想法,是因为那样说了,让他心中起了疑云,他那样聪明的人,心思也就更乱了。
  原来她还他以异样,也是缘于一份深爱啊!
  1985年6月27日,他因脑血栓住进北京医院,从此一直昏迷不醒。9月24日,他带着自己对她的无限眷恋进入了天国,享年84岁。14年后,她也追随他而去,享年99岁。死后两人骨灰合葬,实现了她和他“死同穴”的遗愿。
  爱,因不同而和。
  不同而和,是要让我们既要博学睿智、风流倜傥,又要心怀坦荡,始终如一。世界原本千姿百态,为了一份爱而有意改变自己,不是一种虚伪,就是一种懦弱。不同而和,才是大和。即使路途坎坷,也会扶掖而行;纵然荆棘满地,也会互慰互勉。让人一路感受的是和暖的春风,是艳丽的阳光……
  
  编辑 / 杨世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