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科技教育一瞥
2010-12-29彭希
中国科技教育 2010年2期
应日本科技振兴机构之邀,对这个东方邻国作了一次闪电访问。前后只有3天时间。人家出费用,已经不错了,奢望不能太高。
这是我第一次去日本访问。说是第一次,其实也不尽然。我曾经数次在东京成田机场转机,那个机场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整洁有序,走廊宽敞明亮。指路标示清楚,更有一些工作人员被安排在班机的出口处及可能产生问号的路径交叉地点指路,让旅客有一种踏实的感觉。
在成田机场入境是第一次。很快办理了入境的手续。与美国等国家不一样,在美国即使出示了护照的签证页、邀请信复印件,边检还要问你访问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返程机票等。甚至有一次在美国还被要求出示返程机票给他看,让人极度不舒服。在东京成田机场,边检只看了我的护照签证页,然后就在上面盖了章,只用了10秒钟不到。走出行李大厅,来到了机场大厅的出口。出乎我意料。出口大厅其实是个不很宽大的走廊,与飞机停泊口到候机厅之间宽阔的通道相比好像逊色了许多。稍微多想一点儿。这也符合逻辑,因为不应当有很多人在机场大厅出口处长时间逗留,毕竟都急着回家或奔赴自己下榻的地方。何必在出口处磨蹭呢?看来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这些理念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应当在公用设施的设计上体现出来。
迎接我的日本科技振兴机构的木庭治夫先生在出口的地方举着牌子等我。后来的两天时间我发现他总是非常礼貌,非常守时。我不习惯日本式的礼节,对我来说太繁琐了,好像也不亲切。不过,他们的确非常讲究这些,这让我这个习惯于“非正规”的人有些吃不消。
成田机场说是在东京,其实是在东京都以外的千叶县境内,距离东京市区将近70公里,乘机场大巴要一个多小时,据说是世界上距离市区最远的机场之一。一路上和木庭先生谈着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经常会提出的话题。不觉已经来到了东京市区。开始了我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行程。也开始了对日本青少年科技教育及日本科技教育工作者的观察和了解。
一、作为演讲人参加“未来科技人才教育国际研讨会”
日本科技振兴机构邀请我在他们组织的“未来科技人才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介绍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活动。日本科技振兴机构是日本文部科学省领导下的政府组织,根据他们的介绍资料,其主要使命是支持资助日本基础科学和高科技开发项目,支持科技人才的选拔培养,促进向公众传播科学技术。促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此次研讨会是一年一度的“科学广场”
(Science Agora)活动的一部分。“科学广场”是由日本科技振兴机构每年11月份在东京举办的科普活动,包括一系列的科普演示、科研项目成果展览、青少年科学研究展示、专题研讨等。2009年的活动在10月31日~11月3日举行,有150个具体活动项目,活动场地设在国际研究交流大学村,村内设有日本科学未来馆、东京国际交流馆、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是一个略显偏僻、设施先进的会议、展示新区。研讨会的参加人员主要有日本科技振兴机构的相关人员。部分日本超级理科高中的校长、教师,部分日本高校教师,以及英特尔公司东京办公室的教育项目负责人。邀请的国外参会人员除我以外还包括荷兰platform Bata Techniek基金会副主任、美国科学奥林匹克组织创办人等共4人。
研讨会开始,主持人先请日本科技振兴机构的一位负责人用5分钟简要介绍了日本科技教育的总体情况,然后就是国外参会人员的演讲。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中国排第一。我上来先用日语问大家早上好。这也是一般外国人到一个国家去都会做的表示友好的姿态。让我没想到的是,会场上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齐刷刷地回应“早上好”,像小学生一样,我当时简直有点儿忍俊不禁,想笑出来,但还是必须忍住,否则就成“外交事件”了!我用20分钟介绍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主要活动,并用5分钟多一点儿的时间回答问题。多少让我有些意外的是,除了就我们的活动提出的问题以外,一位退休的教授伊藤先生会后找我,说我在介绍中提到中国有《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他对此很有感触:“我们过去也建议在日本就科普立法,但没有成功,中国比我们做得好。”英特尔公司东京办事处的柳原女士在会上发问:“中国是否允许企业支持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会后她找到我,说在日本,企业资助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渠道并不都是畅通的,政府机构或教育界的有些人总是喜欢给企业赞助设置障碍。她在会上提这个问题就是为了让在场的日本官员们听听中国人是怎样处理这个问题的。
在研讨会上发言的还有荷兰和美国的代表。荷兰代表介绍了Platform Bata Techniek基金会在荷兰政府资助下,针对该国青少年对理科课程兴趣低、报考人数逐年下降的问题。建立各学校之间、专家与学校之间、大学与中学之间、企业与教育界之间、大学生与中学生之间的网络联系的实践和经验。由基金会提出总体目标和示范活动,由各学校发挥以改进理科教学,由基金会负责定期对参加网络的学校进行评估监测。美国代表则重点介绍了美国科学奥林匹克组织的科学奥林匹克活动。与我们所讲的科学奥林匹克的概念不同,这里说的科学奥林匹克是一个创意活动,参加的学校派出代表队,代表队可由多人组成。现场完成一个需要动手、动脑设计、组装的活动,每年5月在全美组织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从发言中所放映的DV片中看出,竞赛中多数创意活动是机器人的项目。
二、日本的超级理科高中
去日本之前在和日本科技振兴机构来访的官员在国内交谈的时候获悉。日本在部分高中实施超级理科高中项目。趁这次访问的机会,我向东道主提出在会议间隙参观一所日本的超级理科高中的愿望。主人很配合,派町田先生陪我乘火车前往琦玉县参观该县的川越高中。这所学校四年前被定为超级理科高中。学校的松下校长和花冈教导主任接待了我。与同行的町田先生给我介绍了许多关于超级理科高中的情况。
自2004年起,日本启动了超级理科高中项目,到目前已经有106所高中成为超级理科高中。超级理科高中由日本政府的文部科学省负责组织学校申请,根据一定的条件审批,获得批准成为超级理科高中的学校从日本科技振兴机构得到资助。超级理科高中除了根据教学大纲向学生提供普通高中的课程之外。还为准备投身科学研究的学生开设专门课程,请大学教授指导、做报告,请大学生辅导,提供各种参与国内外科技竞赛、研讨等活动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包括讲演沟通以及用英语交流的能力等。获得批准成为超级理科高中的大都是传统上的当地名校。
日本政府为超级理科高中的投入是相当大的。每所超级理科高中第一年可以获得1600万日元的经费(约合16万美元),第二、第三年每年可获得1200万日元。第四、第五年每年可获得800万日元。每5年为一个周期。学校利用这些经费支持可以开设专门的科学课程,组织学生开展研究项目,派学生到国外参加学习、考察,请专家对学生进行科研方面的指导,参加国际科学教育活动等。日本科技振兴机构将负责审查学校对经费的使用情况,收集编辑发表各校优秀科技教育活动、学生科学研究项目的报告,推广超级理科高中的经验和示范活动。帮助联系专家对学校科学活动进行支持,定期对各超级理科高中的活动进行评价总结。各地方教育管理机构协助对各超级理科高中的指导帮助,同时也负责联系当地高校对高中教学活动的辅导。
具体到川越高等学校,该校成为超级理科高中后,在按照文部科学省颁布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每周32课时的基础上,每周增加2课时,对高一第一学期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参加,高一第二学期至高二学生自愿报名参加。除了每周增加2课时之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研究活动,研究题目由学生、老师、专家讨论确定。在做研究的过程中,每年有几次要由学生做研究报告,要求每个人要准备PPT,以锻炼学生的沟通演讲能力。学校派学生参加一些国际活动,该校曾派队参加了在台湾举办的地学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得银牌。当问到在超级理科高中实施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时,负责推进教学活动的阿部宏先生的回答是“怎样确定研究题目”,而校长松下先生感觉是“如何协调理科以外的其他科目的教师参与到超级理科高中的相关活动中来”。
三、日本人的危机感——最突出的印象
上世纪70年代在日本有一本小说《油断》,说的是中东爆发战争,日本赖以生存的中东石油供应航线被切断,日本陷入了能源危机的故事。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战争爆发前社会一片繁荣、歌舞升平的景象,政界和舆论纷纷抱怨政府花巨资修建储油设施是浪费。并千方百计在国会动议阻止储油设施的修建。突然战争爆发,石油供应线路被切断,日本各地逐步受到影响,在北海道冻死了人。一场灾难爆发……这是一个纯属虚构的故事,但描述得十分逼真,一环紧扣一环,令人印象深刻。1973年中东的确爆发了阿以战争,接着爆发了石油危机,估计引起了日本社会的危机感。小说是这种危机感的产物。近年来媒体上也经常提到日本民族时刻有一种危机意识,这次参加日本举办的研讨会,研讨会上日本代表的发言让我对这一点有了切身体会。
在此次研讨会上,日本各代表的发言给人深刻印象的是,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迅猛发展。中国、印度等国开始崛起,日本有强烈的要落到后面的危机感,科技教育界急于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由于日本在自然资源方面是个贫国。日本全民的共识就是要走科技立国之路。因此必须在人才资源的培养使用上下大功夫。会上,日本科技振兴机构的几位代表发言,表达了不努力就要落后的担心。他们对全日本的高中理科教育做了周密系统的调研,发现喜欢理科的学生在日本呈下降趋势。根据他们的调查,在小学阶段,喜欢科技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0%。到了初中就减为总数的40%。而到了高中阶段只剩下10%了。日本人把这一现象一方面归结为是与其他发达国家共有的在舒适物质生活条件下催生出来的享乐主义作祟;另一方面,通过调查看到,与美国相比日本对高中学生科学教育的投入不足,实验设备落后,教师能力不强,导致理科课程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有代表特别在发言中引用我在当天上午的报告中提到的数字,以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为例,中国每年有约200万高中生参加学科竞赛,而日本的数字则是2000名。与中国相比,参加科学活动的青少年人数太少,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以及ISEF等科学竞赛上,与中国相比日本学生的成绩也不突出。其实,日本高中生在世界经合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中排位是比较靠前的,根据研讨会上日本代表报告发表的数据,2000年日本学生的数学能力在32个国家中排第一,2003年在41个国家中排第六,2006年在51个国家中排第10。在科学素养测试方面,2000年日本在32个国家中排第二。2003年在41个国家中排第二,2006年在57个国家中排第六。名次还是比较靠前的。但是日本教育界感到近年来日本学生的排名在逐年降低。他们把日本学生科学能力的表现与未来日本的国力联系起来。有一种可以感觉得到的危机感。多名日本代表在发言中提出。一定要采取措施改进理科教育,把培养出未来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作为其超级理科高中项目的目标。他们的担心变成了决心,并且采取了行动。106所超级理科高中覆盖日本四岛,在经费方面,按照目前106所超级理科高中计算,日本在这个项目上总共投入近6000万美元,合4亿多人民币,而这仅仅是一个项目!需要指出的是,研讨会上许多日本代表的发言以及超级理科高中项目的举办更多地反映了英才教育的理念,这一点日本科技振兴机构的朋友们并不回避。他们认为,前些年在日本更多地提倡的是均衡教育,但常常在实际上只是形式上的平等,有才能的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其潜力,因此现在要适当提倡个性化教育、才能教育。
如何平衡均衡、大众的教育和个性化的英才教育一直以来也是教育界讨论不休的话题,在实践上有时容易走向极端。我想。接受教育、享受教育资源是每个青少年的基本权利。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是国家发展所必需的基础性工程。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应当力求做到均衡。而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则应当因人而异,多一些个性化。
日本之行短短三天,真正在日本的时间只有两天,能对那个国家、那里的青少年科技教育、以及那里的科技教育同行有多少了解呢?仅仅是一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