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2010-12-29马洪英
中国科技教育 2010年5期
[摘要]随着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国家对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学校的科学教育存在误区,认为只是科学课的事。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广阔的天地。只有加强学校科学文化的营造、整合课程目标、实现一个素材多种功效、鼓励学生实践探索,才能形成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合力。
[关键词]科学 素养 学科 实践 探索
随着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国家对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
科学教育,反映了时代前进的需要、人类的新觉醒。韦钰院士说:“在科学能力的建设中,最基础、最具战略性的任务是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特别是5~18岁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小学教育必须进行科学教育的启蒙,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在科学课中,也不能只依靠科技活动,也要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培养,形成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合力。
一、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存在的问题
1 教师不明白什么是科学素养,也就不知道从何培养
关于科学素养,目前,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同的是国际公众科学素养促进中心主任、美国芝加哥科学院副院长米勒教授的建议,他认为,公众的科学素养,至少应该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对科学术语及基本概念的基本了解、对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了解、对科学对社会影响的基本了解。以前,我们对科学素养的内涵没有搞清楚,以为只有科学知识,而科学知识和学科知识处在同一个平面中,似乎很难找到。或在每个课时中能找到,在进行“学科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的研究课中,教师也就自然选择那种本身就包含科学内容的学科教材了,在学科教学中自然地有了科学的东西。我们一直在思考。在多数的课堂中,还有科学素养的培养吗?当教师明白了什么是科学素养后,他能反思到自己在很多课堂教学中,都不自觉地进行了科学素养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是已经“走到科学素养的门口”却没能走进去一赏“满园春色”。要使科学素养教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师不仅要深感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教育的社会责任,更要清醒地认识什么是科学素养。
2 严重的学科本位,阻碍了科学素养的培养
我们在“小学生科技实践教育”的研究中。开始一直提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在《童年的猜想》的语文课堂中让孩子体验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的可爱与可贵,在《合理安排》的数学课堂中让学生感受科技带来的方便、科学安排的重要。确实,以前没有在学科教学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现在提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本身就是以学科本位思想的体现,自觉地将学科教学置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让学科教学走进一个黑洞中,站在一个平面上,而“渗透”,仅仅是在这个黑屋的墙上开一个很小很小的孔。我们单看我们的各学科教材,绝不仅仅只有本学科的内容,如果仅仅只有本学科的内容,那就不成其为教材了。语文的课文,仅仅只有语言吗?不,还承载着“道”,还包容着数学、科学、艺术等多方位的内容。教师的学科本位,阻碍了学生整体营养的吸收。学科教学是一个大杂烩,什么都有,也就什么都没有,就如同我们看一个物体,只看到一面能成其为物体吗?正对着我们眼睛的就是学科教学,这是我们教学的主体,这是我们的正面,这是我们本应该重点、仔细观察研究的内容,但如果只有这个面,就成为了平面。比如,在数学课《合理安排》中,不仅仅只有数学的优选统筹的方法,也有语言的表达(语文),科技的参与(科学),还有珍惜时间的领悟(思想)。在研究课中,老师们将学科本位,学科唯一的门敞开,将观察点挪动一点位置,就自然地发现了这些内容,而且在教学中,自然轻松地让学生看到这些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一个立体的整体教学。
二、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 突出主体,强调整合
突出学科主体目标。在学科教学中,作为教学整体中的主体部分,必须是突出的,语文课首先必须体现语文性,数学课体现数学性,艺术课表现艺术性。我们在学科教学中重视并做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个维度目标的综合。就为教学整体打下最坚实最清晰的一面。
跨领域学习目标的整合。我们应树立基本的理念:“应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整合”的范围包括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了这种思想,每一个学科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不仅仅只有本学科的内容了,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2 强调实践,提高科学素养
素养和素质含义接近,但素养更强调后天修习涵养的作用,即学习提高的重要性。因此,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的重要途径就是实践。在学科教学中重视实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重探究,重应用。培养学生对世界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到实际生活中马上能用,获得了锻炼的机会,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在学科教学中要更多地设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活动,比如“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
重过程,重参与。学科教学本身就应该非常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学科教学中主要指向“过程”的时候,就能关注隐性目标,如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就能关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长远目标。关注过程,就应该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及参与程度。所以,我们要关注学生是不是都参与学习活动,是不是积极认真地参与,活动过程中有些什么样的成果和表现等等。在“做”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加强阅读,为科学素养奠基
在科学教育中,不仅仅读《科学》教材,更要广泛阅读科学类报刊和书籍。
在我校的实践来看,充分利用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时间。如阅览室阅读,教师为学生挑选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科普、科幻以及科学家的故事等方面的书籍让孩子在阅读中提高科学素养。我们还邀请了科幻作家,科普杂志编辑到学校和师生面对面交流,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让他们了解身边的更多科学与技术。
4 结合科技主题活动,开发课程
要创建科技特色学校,就要开展系列的科技主题活动,结合主题,不但要在现有学科教材中挖掘科技教育的素材,更要自觉成为科技课程的开发者。开发和学科教学紧密结合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节约资源”为主题的科技实践活动。语文教师就能找到并筛选出最佳的文本和组织与文本有关的实践活动;数学教师通过将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比较进行“节约资源”的教育:美术、音乐教师也能从节约人手进行美术创作、音乐欣赏等。
学科教学中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要组织学科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特点,制定学科教学目标中的科学教育目标,制定学牛科学素养、科学基本技能培养标准,设计科技创新活动和探究性学习活动。将学科教学与科学教育结合起来,让科学教育进入课堂这个主阵地。通过积极探索,不断推动学科教学对科学素养培养发挥积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