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撷英
2010-12-29
中国科技教育 2010年5期
●新闻
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教改纲要
2010-04-15新华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edu-zcdt/news/2010/04-15/2229162.shtml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4月15日上午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会议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但教育的发展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新形势的更高要求。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提升国民素质、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和促进社会公平具有深远意义。会议指出,《纲要》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确定了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按照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明确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6大发展任务,同时还部署了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任务。
科学家进校园全国百场巡讲活动在京正式启动
2010-04-20人民网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40473/40474/11411403.html
在4月23日全国读书日以及全国科普活动周即将到来之际,《可怕的科学》发动颠覆传统科普新攻势——科学家进校园全国百场巡讲活动日前在京正式启动。著名科学史家、数学史家、科学教育专家、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教授出席启动仪式并做题为《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的“‘可怕的科学’全国百场巡讲”的首次演讲。
4月19日,“科学家进校园”暨“可怕的科学”全国百场巡讲活动在北京一所著名中学举行,北京出版集团与教委、精神文明办、科协、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等多个机构的负责人共同启动,启动仪式吸引了北京21中、65中、灯市口小学等北京近30家中小学的学生和老师参加。
启动仪式上,北京出版集团宣布,从4月19日开始,集团将邀请当前国内一流的科学家直接进校园,在北京、江苏、浙江等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陆续开展“可怕的科学”科学家全国巡讲活动,预计不下百场。
据了解,《可怕的科学》的读者对象是8~15岁,处在这一年龄阶段的读者,主要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如果开展科学家直接进校园活动,这样,“可怕的科学”就直接取得了与读者接触的机会。在与传统科普的较量中将占据更加有利的主动权!
首届“独二代”成长教育研讨会暨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2010-04-22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0-04/22/content_13404463.htm
2010年4月20日,首届主题为“关心‘独二代’,关注成长代谢”的成长教育研讨会暨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此次活动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办,莅临现场的嘉宾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中国青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童与青少年保健科主任医师盛晓阳。前跳水世界冠军高敏以及众多关心中国青少年成长的媒体朋友。活动主要内容是针对“独二代”的成长代谢问题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医教结合的方式,提出更科学的教育方式和膳食结构改善“独二代”在生活习惯、营养饮食中存在不足,在根本上解决成长代谢问题。
研讨会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等多位专家就“独二代”成长代谢问题展开了积极讨论,孙宏艳所长在会后总结了“独二代”成长中健康问题的根源:由于大部分80后父母本身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直接映射到了“独二代”身上,造成现在的独二代经常会食欲不振,缺乏活力,反复感冒发烧、腹泻、便秘、口腔溃疡。盛晓阳专家从医学角度进行了总结:其实这些都是成长代谢类疾病。成长代谢的紊乱与身体内复合维生素B的缺乏有直接关系。复合维生素B是推动体内代谢,把糖、脂肪、蛋白质等转化成热量时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缺少维生素B,则细胞功能降低,引起代谢障碍,这时人体会出现怠滞和食欲不振。但维生素B是水溶性维生素,仅在身体内停留数小时,就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孩子非常容易出现VB缺乏现象,所以需要每天补充。但B族维生素本身有些苦涩的味道,不容易被孩子接受,家长可以挑选有鲜橙口味的、糖浆剂性的复合维生素B,如贝康安。以确保孩子能够长期坚持补充维生素B。
全国青少年科学幻想绘画大赛作品在京展出
2010-04-27科技网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lO-04/27/eontent_180255.htm
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的“众菱杯”全国青少年科学幻想绘画大赛作品画展4月24日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3455件美术作品参赛,有上万名学生、小朋友及辅导老师参与了组织创作。其中,有200多幅获奖美术作品和600多幅优秀美术作品参展。
本次绘画大赛的主题为“科学幻想、憧憬未来”。据大赛组委会介绍,用科学幻想绘画展现人类对未来世界的探索。揭示宇宙的奥妙,培养广大青少年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激发青少年对科技发明研究的热情是本次大赛的宗旨。
参加此次大赛的作者是年龄在6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以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画、版画、剪纸、电脑美术等美术形式表现航天、智能、信息、生命、生态、材料、能源、海洋等学科及领域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据介绍。全国青少年科学幻想绘画大赛评委会由10位著名科学家、美术家组成,绘画大赛作品展览将持续到5月24日。6月后,大赛作品将赴南宁、柳州等地巡展。
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举行。国内外名校校长齐论道
2010-05-03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5/231657.shtm
中国高校距离世界一流大学到底还有多大的差距?在耶鲁、牛津、剑桥、斯坦福这些国外顶尖大学校长的眼中。中国高校当前最需要变革的是什么?怎么才能解答“钱学森之问”,让高校培养出杰出人才?在5月2日于南京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20所世界知名大学的校长,及121位国内大学校长济济一堂。记者专访了5位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校长,请他们为中国高校把脉、“挑刺”。多位校长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国的大学绝对能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只是还需要一点时间,最快估计,需要20年。
●观点
生命教育可以进中小学课堂
2010-04-19中新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edu_jysp/news/2010104-19/2234274.shtml
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问题日益严重。正在演变成沉重的“教育门”。连续发生的青少年极端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现实生活中各地时有发生学生服毒、跳楼等自杀案例,让人扼腕痛心。
中小学生由于缺少对生命本身的深刻认识和对死亡本身的感知,导致严重后果。如果我们认真反思日常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就会发现在教育过程中,父母和教师都忽视了最本质的教育问题——热爱生命的教育,而这应当是教育的核心。正因为缺乏对生命价值必要的认识和理解,中小学生在追求人生理想的实现过程中。会失去最重要的载体和前提。进而,在压力与挫折面前不堪重负。难以承受生命之重。
在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率不断增高和日趋低龄化的今天,生命教育应当成为青少年的人生必修课。中小学阶段学科教育是主渠道,对老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学校应当加强教师“生命观教育”的培训,提高教师生命教育的意识。有效整合各学科生命教育的资源。就生命教育来说,还有一种更深刻的教育方式,那就是死亡教育。学校可以开设死亡教育课。由于我国特有的忌讳死亡的文化传统。死亡教育一时难以被认同,所以在内容的选择和形式的设置上需要精心构思。
大学的意义在于要让学生踏实做学问
2010-04-21 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4/231194.shtm
2010年国内一些知名高校以联考联招的形式进行自主招生。南开大学也向几十位中学校长发邀请函,试行“中学校长推荐制”,名校纷纷探索“优秀人才多元化评判”之路,这是否代表了未来高校选拔人才的趋势?“我们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为了升学考试整天都在念书,其实这不利于培养拔尖人才,但是有什么办法。我作为大学校长对此也是无可奈何。”饶校长说,无论是联考联招也好。校长实名推荐也好,实际上都是一种渐进的选拔人才的改革方式。通过自主招生实名推荐的途径,著名中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一贯表现来推荐优秀人才,而高校在考核中再给予一定程度的让分,让学生有更加自由的成长空间。也更符合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饶校长认为,当前国内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已经达到国际化的水平,但总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考上清华北大就是一种失败,没有进前20名的“985”高校就是一种失败。事实上,高考成绩只是代表了考分的差别。未来孩子往哪个方向发展,将来会怎么样,考状元的一定就是优秀的人才吗?还要走着瞧,关键还得看综合实力!“就拿南开大学来说,虽然不能超越清华北大。但也始终是中国传统意义上最好的大学之一,我以我的学生为骄傲!”饶校长说。
大学要培养学生的理性质疑和批判能力
2010-04-22 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dhtmlnews/2010/4/231256.shtm
“大学所需要的是提供肥沃的土壤,为学生的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日前,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在参加河南大学承办的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期间如是说。
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许智宏认为,现代教育受全球化的影响而变得急功近利。他呼吁,教育应当回归到“培养人”的本意上来。他说:“大学的核心精神是朴实的,不管什么类型的大学,就是要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具有批判能力,具有创新思维的人。这才是大学真正的核心价值。”
许智宏认为,大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理性的质疑和批判。培养学生的学术自由,对真善美的判断能力,对真理和卓越的追求,以及创新求实的精神。“维护大学的核心价值。必须确保大学的学术氛围,因为大学是做学问的殿堂,作为大学必须捍卫这种精神。”
让孩子从动漫中汲取学习的乐趣
2010-04-22光明网
http://www.gmw.cn/content/2010-04/22/content_1100435.htm
幼儿园老师的角色到底是什么?妈妈?姐姐?或者他们本身就是个大孩子?眼神明亮,笑容灿烂,总是带着几分童真的神情,他们总是给人这样充满阳光和温暖的印象。4月中旬,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记者在长沙见到了全国优秀幼儿教师——长沙师范附属幼儿园吕奕。这位曾获“宋庆龄幼儿教育奖”的老师正被一群孩子簇拥着,眉飞色舞的为他们讲故事。有人会很好奇,每天同时面对几十个天真可爱却也麻烦不断的孩子们,幼儿园老师要付出多大的耐心和爱心来面对呢?吕老师露出她招牌式的笑容说道:“我觉得孩子天性可爱,我自己也像个孩子。”为了做好一个大孩子,吕老师已经付出了整整13年的努力。实际上,吕奕老师今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因此她也就敢于创新,敢于尝新。她很善于在课堂上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现在,她运用最多的就是蓝猫“心能美育”第四代幼教平台,就是将动漫资源引入课件当中,寓教于乐,从而收获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能够很快进入积极的思维情境,从而获得他们最需要的快乐心境。对事物充满兴趣。而她自己也节省了很多准备课件资源的时间,上起课来十分轻松愉快,也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特点,从而也能更为科学有效地去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老师的“老师”
2010-04-23搜狐网
http://news.sohu.com/20100423/n271688947.shtml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一些阻碍新课改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教师依然以自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用填鸭式或一言堂的方法。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在基本能力、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的培养,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者;课堂上学生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但一做就不对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课堂教学的低效,只能依靠过度的训练弥补,导致教师和学生搞题海战术;学生负担过重。但能力却不能获得全面发展。仍然是高分低能甚至低分低能。
辽宁省优秀专家、沈阳市教育专家、20中学校长俞万祥提出,提出在高中新课改中,应首先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教育要讲求质量,使学生眼前的学习成绩与长远发展达到统一。要培养学生具备走向上一级学校乃至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一种能力。学校的发展不可能脱离社会功利思想,因为高考成绩是学生进入高校的门槛,但高分低能和低分高能都不可取,学校要将考纲对基本能力的要求深化,由功利教育过渡到公利教育。
成才须要长期努力
2010-04-23 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4/231267.shtm
“大学生成才必须经过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乐,近日在“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广西大学报告会上给学子们的忠告。杨乐说,大学生成才首先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其次对自己所学和即将从事的专业有浓厚的兴趣,兴趣不一定与生俱来。但是可通过多接触、多下工夫培养;第三,要有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第四,成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经过长时间刻苦钻研、勤奋努力。从上大学开始,经过本科、硕士、博士学习,毕业后还要经过七八年关键阶段的工作,一般要用15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培养一个高层次的研究人才。因此,成才并不像跑百米冲刺那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更多的是像在跑马拉松,是一个长距离比赛,需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和锲而不舍的追求。杨乐在报告中引用上世纪20年代清华大学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论做学问的3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和“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说,王国维说的这3种境界,对纯数学或其他学科理论研究都是适用的。第一种境界是说你做学问做得比较深入时,有点像“坐冷板凳”,要耐得住寂寞;第二种境界,做科研工作都有一个刻苦攻关的阶段,为了攻克难题,你可能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好;第三种境界,经过反复追寻、努力,当你对难题感到束手无策时,突然有一天发现目标就在眼前。可能有人说,第三种境界最好,直接进入第三种境界好了。他认为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想法,因为第一、二种境界是达到第三种境界的前提,不经历第一、二种境界,是不可能达到第三种境界的。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
2010-04-27 人民网
http://Ieaders.people.com.cn/GB/11467517.html
26日下午,吉林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视频会议,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要求,总结交流经验。安排部署未来3年工作任务,进一步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长王儒林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推进。同时,还对做好高考考风考纪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王儒林指出,义务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迫切需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保障。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促进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义务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其水平直接决定和影响高中阶段乃至高等教育的质量,进而影响整个民族的素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为群众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群众对发展教育的期望,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解决“上好学”的重大战略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基本任务。
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2010-04-29光明网
http://www.gmw.cn/content/2010-04/29/content_1097885.htm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同时针对现有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质量。综合国力的提高。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具有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基本目标是:努力使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考试评价制度基本形成,学校教育更加富有生机活力和鲜明特色,社会文化环境、用人制度和教育体系结构更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形成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各行各业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格局。至今,素质教育已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法律规定,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近年来,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步转化为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创造了很多宝贵经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的阳光体育和科技艺术活动,以及招生考试制度等环节正在发生积极而深刻的变革。但是必须看到。推进素质教育虽然在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进展,但是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当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和心理负担过重的情况;存在着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的情况;存在着只重视考试成绩。抑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的情况。
变被动教育为“自我教育”
2010-04-30 人民网
http://edu.people.com.cn/dGB/11492275.html
为什么说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方式势在必行?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黄志坚教授认为当代“80后”、“90后”大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意识形态多元、市场经济的物质化、现实化、功利化直接影响这一代人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他们热爱祖国。自信快乐,富有创新意识,发展日趋个性、多样。但同时也过于尊崇个性和自我。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单一,专业的选择缺乏理性,缺乏理想信念支撑的扎实动力,心理比较脆弱。面对这样的一代新人,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显得乏力,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方式势在必行,而其中变学生的被动教育为主动的自我教育尤为必要。
加强“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自我教育。就是把对大学生单纯的被动的思想道德教育转化为科学成长发展的辅导,是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实践,把道德教育的客观要求转化为大学生主观发展的意愿。例如道德规范,我们习惯于将其看成是外部对青少年的要求和制约,往往不由自主地强调其强制性和被动性。但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去看,道德和纪律实际上是青少年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接受道德和纪律的约束,是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种需求。同样。接受包括社会制度价值的主流价值,是一个青年人积极适应社会的结果与表现。从这样的视角去引导大学生,坚持自我教育,才可能调动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均衡发展的关键在制度保障
2010-05-01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5/01/c_1267992.htm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别表现在发展的不均衡上。这一状况有违义务教育的公益性质,更背离了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导致社会公众对义务教育的不满。最近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战略性任务。这反映了群众的呼声,体现了百姓的期盼。如何保证这一重要战略任务的真正实现,是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而我国今天的发展也为实现这一任务提供了条件。
教育国际化是我国教育发展方向
2010-05-04 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5/231681.shtm
据相关部门统计,从1978年到2009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62万人,出国留学人数年平均增长25.8%,出国留学规模扩大了267倍。出国留学工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广大公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而据启德教育“国际教育研究院”最新分析,2010年,美、英、澳、加、法、日等热门留学国家在2009年相继发布的鼓励性新政将发挥持续的“吸引力”,随着国际竞争加剧,中国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国际重视,2010年又将是一个留学高峰年。“开放对于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得益于开放。”周远清在演讲中提到,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是这个新时期的标志,这次的《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坚持以开放来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的水平。教育国际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教育的国际化当然需要加大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但提高教育国际化的水平还有更深层次、更广泛的意义。他为此提出四点建议。
“钱学森之问”实为中华民族之忧
2010-05-04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5/231668.shtm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科学家,两院院士钱学森曾多次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达这样的忧虑。
2009年8月6日,钱学森与温家宝最后一次见面时说:“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是为“钱学森之问”。这一问,不仅政治家关心,而且普通百姓也非常关注。可以说已然成为一个民族的追问。
2006年,温家宝曾就此问及国内最有名的六所大学的校长和教育专家;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11位教授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之后,“钱学森之问”就在中国教育界引起热议,现在绝大部分讨论的主题仍然以教育为主。回应“钱学森之问”,教育界的声音包括:要培养杰出人才,关键是教师;要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起来;高校大改革大发展起来之后,还要做强高等教育。有的强调高校应该“去行政化”,按照教育本身规律办学:有的强调要增加教育经费的比例。显然,这个问题绝不仅仅是靠办好高校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应当说“钱学森之问”其实质是“钱学森之忧”,忧在中国杰出人才冒不出来,忧在如何抓住机遇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与思想,加快行动起来,把自己的“心”增强,使中国人真正“站立起来”。
●思考
如何培养网络时代的青少年?
2010-04-17 人民网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11391472.html
对大多父母来说,导航在线社交网络世界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最近的研究表明,父母能极大影响子女的网络体验。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格希尔分校心理学教授莱瑞?罗森发现,特定的教育方式在亲子关于MySpace和其他社交网络的讨论中可以非常有效。读一读下面的方法,让有关在线社交网络世界的战役产出更大,压力更小。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父母应该学习和采用一种“权威式”教育方式。这意味着,作为父母,你要为孩子的行为设立规则和界限。并要在和孩子沟通。仔细聆听他们想法和意见时做这件事。我的建议是,你要定期举行家庭会谈。讨论在家里家外的技术使用,维持一个开放的对话环境。技术日新月异,你需要保持警惕,关注那些可能会吸引孩子的最新最热门的技术。其次,权威式教育应采取一个谈话模式,包括信任、评估、学习、交流四部分。第三,理解教育有两种——主动式和被动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两种方式都很重要。主动式教育包括谈话模型的所有环节。这意味着,你要尽最大努力预期潜在问题,在它们发生之前就和孩子讨论。比如,如果你读了一篇关于青少年在网上交友,在网下见面的文章,这将是家庭会谈中和孩子讨论的一个很好的主题。从阐述你的顾虑开始,聆听他们说些什么。我的研究表明,媒体中有关性猎获者,网络欺凌,网络挟持等报道所引发的恐慌,已严重超出比例。另外,即便网上发生了坏事,几乎所有的青少年都懂得该如何以适当的方式去回应。让他们告诉你他们会如何处理这些事,然后嘉奖他们的安全实践。第四。你可以做以下事情。让被动和主动式教育更有果效。
教育的传承去了何处?
2010-04-21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4/21/c_1246109.htm
最近有两则新闻,都涉及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处罚。一则是,4月16日,农安县第十中学学生小亮(化名),举报班主任老师按扣分罚款。小亮说,每次扣分后,政教处都会出具“农安县第十中学班级考核扣分通知单”,通知单分为两联,白色的由政教处留存,黄色的交给班主任,班主任拿到扣分通知单后,就会找到扣分的同学,让其交罚款。只要我们违纪被扣分,老师就按照扣分罚款,初犯1分交20元,再犯1分交40元,有的班还有1分交100元的。另一则是,河南孟津县初二女学生雷某,因为和同学打架,班主任就让其回避,而让全班同学就“是该给她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还是“让其回家反省一周”进行了班级公投。结果是26人选择后者,12人选择前者,雷某面临着被母亲带回家“思过”的处分。不幸的是,找到雷某时她已经躺在一个河渠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看完这两则新闻,我的心情难以平静。这两则消息,都体现出老师对学生处罚的简单粗暴,用罚款和“公投”方式,替代本该进行的耐心的交流、引导;另外,第二则新闻,更反映教师对校规、学生权利的无知——学生打架适用于校规,按照规章依法处理即可。绝不能用班级“公投”方式来替代校规,以貌似“合法”的做法,剥夺学生的基本权利,这就如不能用公投的方式,决定某人不准吃饭一样。
这些都是简单的教育常识。我所难以理解的是,这些中小学教师,应该都接受过基本的师范教育,都拥有教师资格证,而在学校里,也应该有多年传承的基本制度和学校文化。为何这样违背基本教育常识的事却频频发生呢?
青少年生态道德加速下滑。“网一代”孩子如何爱自然
2010-04-27 中新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news/2010/04-27f2249290.shtml
一项由中国、日本、韩国专家参与的调查显示,随着道德观和规范意识日渐淡化,中、日、韩三国青少年生态道德正面临着加速下滑的趋势。日本专家透露,尽管目前来看中国青少年儿童的道德观和规范意识远高于日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滑似乎在所难免,希望中国不要重蹈日本的覆辙。专家们警告:尤其是随着电脑和游戏将更彻底地渗透青少年的生活。“网一代”和自然的真实的接触将日渐减少,甚至有可能大量出现分不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区别的青少年。
近日,在广州召开的中日韩环境教育研讨会上,一位日本学者的观点颇为引人注意。诹访哲郎,日本环境教育学会秘书长、日本学习院大学教授。在一项研究中,诹访哲郎有意将学生的生态道德感与其接触自然行为进行比较,他意外地发现:有生态道德观、正义感的学生数量比与捉过蝴蝶、蜻蜒和蝗虫的学生数量比是成正比的。他由此得出结论,由于青少年儿童越来越远离自然、疏离自然。导致其后来的生态道德观和正义感下降甚至丧失。诹访哲郎还透露一个信息,调查同时显示,中国青少年生态道德感强于日本,他认为这源于近年来中国重视和不断加强孩子的生态道德教育。
能力,栖居在教育的何处
2010-05-03 光明网
http://www.gmw.cn/content/2010-05/03/content_1109412.htm
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家园,21世纪世界大学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后,共同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月2日,全球120多位大学校长齐聚古老而现代的南京,共同面对大学教育质量这个古老而现代的话题。大学必须能为毕业生积蓄新的技能、广博的知识基础和一系列素质、能力,以应对一个更加复杂和相互依存的世界。而这些能力究竟栖居在教育过程的何处?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提高大学教育的质量,世界一流的大学校长是什么思路?我国重点大学的校长又如何认识?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和发达国家的大学有什么异同?
30年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1%,目前则是24%。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给高等教育的质量带来挑战。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代表了社会对当代中国大学的期待。实际上,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仅仅是中国大学面临的问题,也是全球大学共同的挑战。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开始,全球所有国家都大幅度提高了高等教育入学率,随之而来的就是提高质量问题。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召开。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员国的教育部长、国际组织代表以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学者们都认为,扩大入学给高等教育质量带来了挑战,质量保障是当前高等教育最关键的问题,提高大学教育质量,不仅要求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价模式,而且要求促进大学内部质量和文化的发展。
大学何以去行政化
2010-05-05 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dhtmlnews/2010/5/231735.shtm
何谓大学行政化?综合各方观点主要指:第一,政府对大学的行政干预日益强化,大学越来越像行政单位而非独立的教学科研机构。也就是说,大学成为政府行政机构的延伸,过多接受政府的行政管理,失去了大学的独立性。第二,大学内部管理高度行政化,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也就是说,大学内部的所有资源配置,无论是经费分配、专业设置、招生计划、职称评定、研究课题、教学方案等学术事务,一律由以校长为中心的行政管理系统控制,教师失去了学术权力。
大学行政化,在不同的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其表现形式各种各样。当前,大学的行政权力不仅象征着身份与地位。也决定着对教育资源的占有能力。
“官本位”已经成为大学的主导价值取向,其后果是大学很像官场。追求自由平等独立思考的大学,学术研究忌急功近利,而“官本位”的校园氛围使许多优秀学者被大量的考评、会议、填表等事务缠身,而用于教学与科研的时间大大减少,严重破坏了大学与学者的发展环境。
●大家之言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把提高质量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核心任务
2010-05-03 北方网
http://news.enorth.com.cn/dsyst em/20lO/05/03/004655078.shtml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日前在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未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提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离不开根植于高等教育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应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高等教育将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的核心任务,更加关注发展理念的战略性转变,更加关注培养模式创新和体制改革,更加关注质量保障评估的制度建设。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袁贵仁说,这一主题不仅契合当今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的大趋势,而且是中国政府即将启动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最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正在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步伐。国内外知名大学校长齐聚论坛。共析高等教育宏观形势,共商合作发展大计,这将是一个相互启迪、多方受益的过程。袁贵仁强调,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把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三大国家战略,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作出新的部署。在高等教育规模增长的同时,中国始终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点,不断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努力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突出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着眼未来谋划教育改革发展
2010-05-04 中新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edu-zcdt/news/2010/05-04/2261909.shtml
5月1日至3日,美国教育研究协会在丹佛举办了主题为“理解变化世界中复杂教育生态”的年会,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应邀出席并发表《为未来做准备: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与创新》主旨演讲。陈小娅指出,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而又日益纷繁复杂的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相互交流和接触日益增多,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融合、碰撞更加频繁。与此同时,环境、粮食、能源、疫病、灾害和贫困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息息相关、休戚与共。这对教育带来了许多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陈小娅认为,在上述背景下,中国基础教育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变革与创新始终是贯穿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的课堂,取决于我们能为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教育。历史的脚步已经临近了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国现代化建设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同时,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期望值也空前提高,公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都十分突出和强烈。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培养创新人才应作为大学重要职责
2010-05-05 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dhtmlnews/2010/5/231755.shtm
以“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5月4日在南京闭幕。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出席闭幕式并作大会总结讲话。郝平指出,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已经成为展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成为中国教育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品牌项目,产生了独特的辐射效应。从2002年举办第一届中外校长论坛到现在,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此次论坛中外大学校长们站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高度,既从宏观上关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从国家、地区、大学本身层面上深入探讨交流大学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准确把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重要话题。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异域传真
德国:鼓励少年儿童从小爱读书
2010-04-23 光明网
http://www.gmw.cn/content/2010-04/23/content_1100929.htm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一般称为世界读书日。德国是世界上图书出版大国,德国人似乎也以爱读书出名。从1996年开始,德国每年都在世界读书日开展大量活动,纪念这个出版人和读者的共同节日,推动社会爱读书的良好风尚。今年,德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根据各自的特点,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德国图书出版界的全国性组织德国图书贸易协会和由德国总统担任监护人的促进人民阅读的公益组织读书基金会,负责协调组织跨地区性的庆祝活动。与往年一样,今年德国仍把鼓励和吸引青少年儿童从小爱读书作为重点。德国读书基金会、德国图书贸易协会、德国邮政、德国电视二台连续第四年开展“我赠你一段历史——世界读书日之书”的活动。活动自2007年开展,广受青少年欢迎。在这一总题目下,每年由著名作家专门为世界读书日撰写一本书,免费赠送给小学生。今年这本书的主题是友谊,由七位著名的青少年儿童作家联合撰写。德国全国各地参加活动的书店以成本价从出版社购进这本书。学生通过学校申请购书券。并在4月23日到当地的书店参加活动就可以免费从书店获赠得到这本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超过27000个班级的65万名学生报名参加这个活动。
英国:网站分级制度保护青少年远离不良信息
2010-04-26比特网
http://net.chinabyte.com/71/11231071.shtml
英国一家网络服务提供商日前宣布,它们在英国电影分类局的支持下推出了一套适用于家庭的最新网络服务系统。该系统依照英国电影分级制度对网站归类,从而帮助家长使孩子远离不良信息。据网络服务商蒂博介绍,这项服务过去一年中已在学校推广,现在首次面向公众尤其是家庭用户,每月收费19.99英镑,目前只适用于3G宽带上网。该系统依据英国电影分类局针对电影和音像制品的分级制度对网站进行实时分类和筛选。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相应级别的浏览范围,如“U”级(适合所有年龄段人群)、“PG”级(8岁以下儿童须家长指导)、“12”级(只适合12岁及以上人群)等。那些未经分级或仅适合成人的网站,孩子们将无法浏览,从而保护他们免受不良网站信息的侵害。
●调查
英国研究发现经常与父亲聊天有助于预防青少年吸烟
2010-04-17网易网
http://news.163.com/10/0417/07/64F58TCK000146BC.html
害怕你的孩子变成吞云吐雾的瘾君子?或是为孩子对香烟“情有独钟”而心惊胆战?英国一项研究表明,青少年经常与父亲聊天有助预防吸烟。这项研究由英国加的夫大学医学院研究社会流行病学的詹姆斯?怀特博士主持。研究历时3年。研究对象为3500名年龄在11岁至15岁的青少年。在接受调查前,这些青少年都没有吸烟行为。随着时间推移,部分青少年开始吸烟。一旦发现吸烟情况,研究人员就询问青少年与父母交流情况、是否与家人有过争执、全家人共餐次数等问题。3年后,研究人员把依然没有吸烟行为的青少年与有过吸烟行为的进行对比。在分析中,研究人员充分考虑到诸如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管束情况、父母是否抽烟等可能影响受试者吸烟的因素。结果显示,最能帮助青少年远离吸烟的因素莫过于他们的父亲。
青少年对推荐书目不感冒。学生读书被功利化
2010-04-21 中新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edu-lljy/news/2010104-21/2240053.shtml
在第15个“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记者对合肥市中小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了一番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如今,可供阅读的书目数不胜数,可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却越来越狭窄,尤其到了高中,因为升学的压力,读课外书也成了一种奢求。每个周末的下午在安徽图书城里,48中初二年级的小陈都会来一楼的校园文学区看会书,小陈告诉记者,现在学生们都喜欢看一些青春小说、校园小说之类的言情题材,老师看到都会没收,所以自己在这里看书没人打扰。
据调查,诸如郭敬明、韩寒之类写的书成为时下青少年追捧的对象,另外读者文摘、武侠言情小说、魔幻小说、动漫、青春小说都是他们热衷的书目,不少学生告诉记者,对于课本上的一些小故事,像历史书、政治书后面附的小例子、小故事,一拿到手就会先翻看这些,当记者问到如果像历史演义、传记喜欢看吗,他们大都表示不喜欢。一省示范高中的语文老师告诉记者,由于到了初高中,本来学生学习时间就紧张、任务重,根本无暇看书,一些文学底子相对好的学生可能会喜欢看一些书,一般理科生几乎除了课本外不看什么书,要么就是喜欢上网看一些网络小说。这位老师告诉记者,一般中学在每学期或者寒暑假会规定孩子读一至两本好书,但大多都没有硬性要求,最后看书有没有达到效果都是不了了之。
青少年何以鲜用电脑学习
2010-05-05 光明网
http://www.gmw.cn/content/2010-05/05/content_1111073.htm
在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的眼中,中学生的“网瘾”问题正在成为一种痼疾,中学生“触网”似乎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近日公布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比较研究报告》却显示,只有39.3%中国学生家里有可自由使用的电脑,远远少于其他三国,日本、韩国和美国分别为74.6%、91.0%和90.7%。中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使用电脑,仅10.1%的学生上网收集查询有关学习的信息,8.5%使用电脑或游戏机的学习软件学习,1.8%利用网上讲座学习。中国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或疑问时,上网查资料学的学生有28.4%,远少于美国(61.2%)。一边是“触网”率很高,一边却是在利用电脑与网络学习上欠缺很多,这样的一个调查结果,就连参与此次调研的著名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都认为出人意料。在他看来,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电脑和网络在“三个面向”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不容置疑。何况现在我们又深处网络时代,而21世纪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些学习都离不开对电脑和网络的利用,我国学生却鲜用电脑和网络学习,势必导致他们在世界舞台上落伍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学生,这一状况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儿童过早看电视不利其日后发育
2010-05-05 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5/231763.shtm
加拿大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美国《儿科与青少年医学文献》(Archives 0f Pediatrics and Adolescent Medicine)上报告说。他们研究发现,儿童过早开始看电视对其日后各方面的发育会造成不利影响。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300名在1997~1998年间出生的儿童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以研究看电视对这些儿童成长发育的影响。研究人员通过被调查对象的家长和老师了解他们开始看电视的年龄,以及在不同时期的行为表现和学习成绩。
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孩子在2岁时开始看电视,他们长到10岁后容易出现学习成绩差、易患肥胖症和不善与人交往等一系列问题。研究考虑了性别、睡眠时间、脾气、教育和成长环境等因素。
研究人员解释说,幼儿无法分辨电视内容的好坏,对电视上播放的内容会“全盘吸收”。过早看电视会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不利于他们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形成高尚的价值观。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2岁以下幼儿不宜看电视,2岁以上的幼儿每天看电视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
●读书
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100种优秀好书
2010-04-20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es/2010-04/20/c_1245110.htm
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丰富我国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新闻出版总署于20日在北京启动了第七次向全国推荐100种优秀图书活动。此次推荐的100种图书中分为思想道德与励志读物、人文历史与艺术修养、科学科普、百科知识、图画卡通、低幼启蒙、文学读物等七大类,其中既收入了《毛泽东箴言》《星火燎原全集精选本》等红色经典,《中华孝道故事》《做人从感恩开始》
《感动中国——十二位杰出人物的感人故事》等传统道德读物,也涵盖了近两年出版界推出的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的青少年读物,包括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共和国儿童金奖文库》,外国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中国儿童文学60周年典藏》,接力出版社的《第一次发现丛书》,未来出版社的《看里面系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好的数学——“下金蛋”的数学》,文物出版社的《文明的长河——中外文化艺术对照年表》,商务印书馆的《漫画儒家思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话说京剧》,关注农民工子女心路历程的《流动的花朵》,反映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进程和成果的《解读中国铁路科普丛书》,描述残障儿童情感生活的长篇小说《你是我的宝贝》等。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表示,今年参评单位和参评图书创历届之最,评审会最终从313家出版社报送的1189种图书中选出73家出版单位的100种优秀图书。这些图书均为近两年出版的、发行量在1万册以上、并畅销于青少年儿童图书市场的优秀读物。
《小牛顿科学实践工场》少年科学家的摇篮
2010-04-30 中国网
http://culture.china.com.cn/book/2010-04/30/conten_19945787.htm
一提到德国,人们第一反应就是精良的品质。德国制造的商品,在各行各业中都是品质优良的典范。同样的生产工具,造就出不同质量的产品,这跟德国人严谨的作风。认真的态度分不开的,与德国的家长从幼儿时代就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密切相关。
《小牛顿科学实践工场》是德国经典低幼家庭自助式教育的精品丛书,也是专门为中小学阶段的孩子量身打造的科学启蒙实验书。这套书在德国广受欢迎,它真正贴近孩子、适合孩子从零开始,让孩子通过动手方式理解最简单的科学原理、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求知欲和探索欲。书中所列举的现象随处可见、材料随手可得、方法简便易行、原理浅显易懂,大部分实验都可以由孩子独立完成。创新性的科学生活试验,能够有效激发起孩子亲自动手实现的愿望,而恰到好处的小漫画更带给孩子无限的轻松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