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年级中考历史高频考点评述

2010-12-29叶荣柱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0年5期


  高频考点,是指在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卷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下面笔者以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为例,对九年级中考历史高频考点分六个专题进行简要评述。
  专题一:亚非欧的古代文明。此专题的知识点在中考试题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高频考点有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大化改新、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三大宗教等。
  例1 (2009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试题)关于日本大化改新,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
  B 使日本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C 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D 在日本实行土地私有制
  [点评]对于日本大化改新,可以和日本的明治维新联系起来进行考查,可以和查理·马特改革或其他改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考查,也可以与中日交往的历史相联系进行考查。
  [参考答案]A
  例2 (2009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试题)右图是西亚一个国家的国旗,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表明在这个国家具有特殊地位的宗教是 ( )
  A 基督教 B 佛教 C 犹太教 D 伊斯兰教
  [点评]对三大宗教相关知识的考查,一般都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以选择题的方式呈现。如果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可以把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可以把佛教与中国史中的西汉末年佛教传人、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可以把伊斯兰教与阿拉伯的统一等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另外,还可以把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动荡的中东地区”这一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我们要注意从创立时间、创始人、教义、影响等角度分析三大宗教。
  [参考答案]D
  专题二: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与巩固。高频考点有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拿破仑与《法典》、林肯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
  例3 (2009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试题)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扩张是世界近代史学习的重要內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请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页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欧洲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內容。
  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工业革命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正式形成。请分别找出材料二中属于工业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点评]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扩张是本专题中的核心知识点,从为资本主义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和经济基础的事件——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到确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时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和工业革命,都是近几年中考的高频考点。在复习这一专题时我们要特别注意这几个方面:革命、改革的不同含义;各个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方式;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巩固的三种革命形式,文艺复兴属于思想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属于政治革命,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属于科技革命;各个国家的革命和改革在背景、过程、结局、影响方面的不同等。
  [参考答案](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美洲开始沦为欧洲的殖民地;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法国大革命 (3)工业革命成果:火车、轮船。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电话、电报(或有线电报、无线电报)。
  例4 (2009年江苏省淮安市申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托马斯·潘恩说过:“诉诸武力的办法是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接受了这个挑战。”他在《常识》小册子中痛陈英国的罪行,揭露英国的殖民暴政,号召北美殖民地人民勇敢战斗。
  材料二 在面临国家分裂时,林肯说:“我们不是敌人,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我们情绪激动而绷紧,但绝不可折断。”
  材料三 奥巴马作为黑人的后裔当选为美国总统,开创了美国历史的先河。追溯历史,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上,一艘艘满载黑人的船只不断驶过,他们被迫离开家园被运到美洲大陆。他们在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为改变自身悲惨命运进行不懈的斗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为接受“这次挑战”,北美大陆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使双方“纽带紧绷”的焦点问题是什么?“绝不可折断”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众多黑人被迫远离家园进入美洲与哪一吏实有关?在美国,他们悲惨命运的改变与历史上哪一份重要文献有关?
  [点评]美国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是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独立战争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战争;美国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分别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英国的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独立战争改变了国家的性质,但南北战争并没有改变国家的资本主义性质等。
  [参考答案](1)独立战争。(2)奴隶制废存。维护联邦统一,避免国家分裂。(3)三角贸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专题三:民族解放运动。对本专题知识点的考查在中考中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高频考点有:三角贸易: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的主要事迹: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如亚洲国家印度和中国的独立,非洲埃及的独立、非洲独立年、纳米比亚独立,拉丁美洲古巴的独立、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等。
  例5 (2009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试题)读右图,这是16-19世纪的300多年间,资本主义发家史上的“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一个环节的贸易活动被马克思称为“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的罪恶”。这个环节应是图中所示的哪个环节? ( )
  [点评]罪恶的三角贸易给世界历史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对非洲来说,使非洲丧失近亿精壮劳力,导致非洲更加贫困;对美洲来说,给美洲带来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的发展;对欧洲来说,为欧洲提供了大量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三角贸易”这一重要知识点,可以和多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考查,如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的南北战争,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独立运动等。
  [参考答案]B
  例6 (200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试题)下边是小飞围绕“巴拿马人民斗争的最后胜利”制作的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与史实明显不符,此处是 ( )
  A 胜利时间 B 斗争对象 C 成果 D 意义
  [点评]对于民族解放运动专题知识,可以与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等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考查。学习时,我们可以把这个专题细分为许多小专题,如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史等。学习本专题知识时,我们要注意识读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印度民族大起义示意图、南美独立战争形势图、非洲独立进程图等,还要注意识别章西女王、玻利瓦尔、尼赫鲁、卡斯特罗等重要人物的图片。
  
  [参考答案]D
  专题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频考点有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苏联的五年计划、苏联解体等。
  例7 (2009年山东省烟台市申考试题)改革与调整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有过许多的改革与调整,其中影响较大的改革与调整发生在20年代初的苏俄(联)、30年代的美国和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中所说苏、美、中三国的“改革与调整”各指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国在改革与调整中取得成功的主要措施。
  (3)自2008年9月以来,爆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以应对金融危机,这也使世界又一次面临重要的改革与调整机遇。你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该如何应对这次金融危机?
  [点评]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如何从过去的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这是近几年中考中常见的命题。同学们在复习时可以将中国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苏联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相联系,或者将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欧美各国巩固、调整的内容联系起来,并在分析对比中得出历史的经验教训等。
  [参考答案](1)苏俄(联)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2)苏俄(联):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利用市场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3)加大投资;加强金融监管;刺激消费;促进产业升级或转型;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加就业机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专题五: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世界。高频考点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确立、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联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等。
  例8 (2009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试题)某校举办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历史手抄报展览,张强同学在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哪些错误,并回答有关问题。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苏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1943牟2月,苏军取得战略胜利。在太平洋地区,日军偷袭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中途岛,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945年8月,美军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与朝鲜,对日作战。1945年5月、9月,德国、日本签订了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结束。
  请你回答:
  (1)请你找出文中的三处错误,并改正。
  (2)依据改正后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西斯灭亡的原因。
  (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请你就如何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谈谈你的看法。
  [点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点近年来在中考中频繁出现,无论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还是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通常都会引入较丰富的材料。在命制题目时,一般以专题形式出现,而且经常是将中国史和世界史相结合,或者是将一战史和二战史相结合。另外,其中的一些知识点也可能融入某国、某个组织的专题史(如美国的发展史、联合国的发展史等)中进行考查。
  [参考答案](1)错误一: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改正: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错误二: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改正: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斯大林格勒。错误三:日军偷袭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中途岛;改正:日军偷袭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2)正义终会战胜邪恶;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使反法西斯国家总体力量超过法西斯国家;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英勇抗击等。(3)角度一:从战争发生的原因看,法西斯主义及军国主义、霸权主义等错误思想应被人类所抛弃,从而避免战争、维护和平;角度二:从联合国角度看,期待联合国机构更加完善,能够公正公平地调解国与国间的纠纷等;角度三:从现代地区冲突起因看,希望各民族、各地区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等。
  专题六:三次工业(科技)革命。
  例9 (2009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试题)根据提示信息完成有关实践活动。
  
  农业文明的门槛
  人类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大河流域孕育了农耕文明。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是________,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是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工业文明的熔炉
  公元1500年左右,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西欧国家通过新航路的开辟使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为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人类迈出了由分散发展到整体进步最为关键的一步。最先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欧美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大肆殖民扩张。18世纪下半叶,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正式步入工业文明时代。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向全世界扩展,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的扩张使亚洲国家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3)人类由分散发展到整体进步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
  (4)写出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突出成就各一例。
  (5)简述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工业文明对中国和日本分别在经济、社会生活和教育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
  
  信息社会的前景
  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社会。
  (6)写出信息化社会的时代性标志。
  [点评]本题将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与中外科技、政治、经济、教育发展史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对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相关知识点的考查,除了可以单独以专题形式出现外,还可以与古今中外其他专题的知识结合起来,如将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与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相联系。此外,三次科技革命还经常与“大国崛起”的话题相联系,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枝独秀”,促使英国大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遍地开花”,德国、美国迅速崛起,最终导致世界格局发生了一系列剧烈变化。
  [参考答案](1)水稻 粟 (2)造纸术 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3)新航路的开辟。(4)工业革命:火车(蒸汽机车)、汽船(蒸汽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5)中国:经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并曲折发展;社会生活:新式交通工具、新式通讯工具、新式传媒、西方生活方式等传人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日本:经济: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和教育: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6)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