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复习方法与应试技巧
2010-12-29王春芬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0年5期
在地理复习过程中,很多同学感到人文地理知识简单,较容易理解。认为只需要“背多分”。其实,如果复习方法不得当,即使记住了很多知识,由于不会应用,也会在考试过程中出现“一看即会,一做就错”的情况。
一、人文地理的特点
人文地理的特点是内容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多,并且偏重考查观点、方法的运用,需要结合区域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人文地理在文综试题考查中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①人文地理多与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综合在一起考查,关注区域人文特征和区域发展,强调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问题;②人文地理内容变化大,试题比较新颖,多以国内外最新的素材为背景考查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③考查考生发散思维能力,答案具有不唯一性,甚至出现开放性答案的题目;④文综跨学科试题切入点多为人文地理内容,与政治和历史学科结合较为紧密。
二、人文地理的复习方法
人文地理想得高分很难,但掌握了正确的复习方法和答题技巧,就有可能提高考试成绩。
1.把握学科特点,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复习时,一般先复习地图和经纬网、世界地理、区域地理(含选修二)、自然地理,然后复习人文地理,即把人文地理复习的时间放在偏后阶段。从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看出,人文地理知识往往要与自然地理相结合,在区域地理中得到具体的应用。由于人文地理具有综合性特点,只有排在最后复习才能更好地综合应用地理基础知识和提高综合地理能力。
2.归纳总结。提高区位分析能力。
区位理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该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突出,能够有效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能够运用区位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是人文地理学习的主要目标。所谓区位分析,就是分析地理环境各因素与生产活动的相互联系及其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例如,农业区位因素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自然条件应该从气候、土壤、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区位因素时既要分析有利的一面,又要分析局限性的一面,分析比较后得出生产或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逐渐形成良好的辩证思维习惯。区位把人文地理各章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文地理部分的“灵魂”。(如下图)
3.认真审题,总结常见答题思路。
平时要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做题时,对试题中的关键词不妨勾勾圈圈,以提高对试题中关键词的敏感度。
熟悉常见人文地理试题答题思路,可以避免在考试答题时出现思维混乱和丢三落四的现象。常见人文地理试题的答题思路可以从典型案例中归纳。如以下答题模式非常适用,也经常用到。
①对于生态环境问题,可通过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以及生物措施加以解决;②对于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可从资源、能源、市场、交通、水源等方面人手分析;③对于高技术工业区,可从科技、交通、环境三方面人手分析;④对于改造传统工业的措施,可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改善交通、美化环境人手分析;⑤分析农业(尤其是种植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时,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进行;⑥某地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一定是因为该地河流的流量大、落差大;⑦分析某地的水土流失严重时,一定要从该地地形起伏较大、降水较丰富且多暴雨,以及地表植被覆盖较差(或人为破坏严重)人手。
但需注意,答题模式并非“通用公式”,具体回答某道试题时,在采用某个答题模式的同时,一定还要结合该题所提供的具体环境进行回答,这样才会更加贴合题意,才会与答案更加吻合。
4.综合分析,提升地理整体思维。
人文地理问题的分析并不是孤立的,往往需要与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紧密结合。例如在解答高考文综第36题时,应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形成答题的基本思路或模式:首先,根据区域空间位置和相关资料进行空间定位。其次,提取自然和人文信息,概括当地自然和人文的基本特征。最后,分析自然要素和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认识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确定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或方法。要想提高人文地理的得分率,同学们还要拓宽人文地理的知识范围,增加人文修养。这要求我们结合历史和政治的相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训练,形成文综思维,适应文综的考试模式。
5.千锤百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一定要对文字的组织、层次的划分以及准确的措辞等进行深入的考究,不断总结经验,从而真正提高思维方式的科学性、思维过程的严谨性,避免由于文字表述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如高考文综第Ⅱ卷,地理试题所占分值比重较大,而且试题答案中往往包含多个得分点,考生须采点得分。但有不少考生答了一大堆,就是答不到点上,或者题目理解了但措辞不规范,更多的是答案有遗漏、不完整,所以得不了高分。语言表达精准、答案条理有序、书写清晰规范都能直接提高文综的得分率。
三、人文地理的应试技巧
1.分析材料,学会提取有效信息。
人文地理的有效信息通常蕴藏在以下内容中:①各种地理图形的表述语言中;②各种地理统计图表的文字和数字中;③地理试题的题干文字中;④地理试题的问题设计中;⑤各种地理图形的主图和副图中;⑥各种地理图形的组合和整合的分析中。
在解答试题时必须认真阅读材料,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综合分析,明确材料的中心问题及属性,理清它们与地理学科中的哪些知识、规律和原理发生联系。明确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辨别哪些人类活动对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起主导性作用,哪些是关键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样,通过阅读材料从中提取关键性信息,可掌握材料的核心和问题的本质,为进一步分析问题奠定基础。
在做题时,还要特别注意对综合试题材料信息的提取。综合题的图文材料内容大都篇幅很长,而问题则篇幅较短。很多考生在做综合题时,往往对图文材料匆匆一浏览,就迫不及待地回答问题了。殊不知材料是经命题者精心筛选的,其中隐含了很多答题时用得到的信息。答题时,我们应尽量利用材料中的信息,从材料中找得分点。
2.科学组织,规范答题。
做人文地理试题时,抓不住关键词、语言混乱、表述不清往往会造成失分。我们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做到答案科学、完整、周密,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高考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则不如多答。
其次,做到层次分明,尽可能使用地理原理。一个问题答一段。或者一个方面答一段,这样看起来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不要一段到底,要准确使用标点符号。
最后,使用学科术语,回答简明扼要。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或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但要注意把你认为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
3.做好检查,相信第一选择。
做完试题后。一定要做好检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对于选择题,主要检查是否填涂好答题卡:对于第一次做时就十分确定的试题答案不要轻易改动。对于拿不准的试题,一要回想该题的选项在教材上是否有依据;二要回忆老师是否曾经讲解过该类型试题的解答方法和相关知识。如果二者都没有的话,宁可相信自己第一次的选择。对于综合题,主要检查是否漏答要点、语句是否通顺等。另外,在检查时还可以采取从尾到头的方法,因为逆向思维更容易发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