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菜单”式信息技术培训模式研究
2010-12-29张宝肖丽红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0年12期
教育实现现代化,首先是师资队伍现代化,即先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的各项能力。信息技术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已经成为教师培训的必修内容。传统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主要采用机房面授的培训模式,受到机房计算机数量、培训规模的限制,若完成区县级教师全员培训的任务,需要进行大量的重复工作,一个项目的培训往往要经过两三年的时间,花费组织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的培训师资面对着庞大的学员群体,主讲教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繁重,即使扩大主讲教师的队伍,也因为主讲教师素质不高,导致培训质量下降。信息技术培训还受到成人培训特点的限制,课时少、授课量大、时间相对集中,而且学与用之间的时间跨度较大,中小学一线教师应用到这些培训知识时,成效并不显著。传统培训模式已不再适合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也不适合大范围内全员培训的要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数字化媒体在教师培训方面的能动性,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培养满足当前教育不断发展而需要的新型人才。
一、现状分析
目前,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经过“九五”、“十五”、“十一五”信息技术公共课培训,以及各类信息技术培训班的培训,信息技术普及任务已完成。现在的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呈现出新的特点,培训工作出现了新的需求。
1.教师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在信息技术普及工作基本完成后,由于教师年龄、兴趣、工作条件等因素差异,信息技术培训成效并不一致,现阶段教师的技术水平高低不同,应用能力强弱共存,新教师的加入,也使今后的培训很难做到整体实施。
2.学而缺用,用时无助
“学”并不代表会“用”,由于学与用之间的时间跨度较长,教师回到自己的教学岗位,还是不能对技术灵活应用,达不到制作高水平课件和应用学科教学软件的目的。如一些教师,在大专班、本科班,还有继续教育培训班都进行过相同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效果却如“马路拉链式”,工作反反复复,每次学习都如新知识,效果并不好。
3.新技术推广不及时
目前软件更新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强大。很多操作简单、实用的技术技能不断出现。若通过传统方式推广,耗费大量时间、财力和物力,推广效果并不好。现阶段急需高效的知识传授平台和机制。
4.问题重复出现,解决效率低
教师在应用技术于教学过程中,很多具体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教师技术应用的热情,兴趣变成无趣,这会严重阻碍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同时,教师也会遇到很多共性问题,信息技术人员重复解决这些问题,效率不高。现阶段没有形成有效的经验交流和问题解决平台,缺少相应问题解答资源。
因此,现阶段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需要建立一种满足当前时代和教师个性需求的培训模式。
二、“自助菜单”式培训模式的提出
“自助菜单”式学习适应时代要求,适应成人“用而学”的学习特征,满足教师的“用时学,学有物,疑有答”的需求。其主旨是“以学员为本”,坚持“按需供学,因材施教”的原则。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培训教师转变培训工作重点,提供丰富和精彩的学习资源,使学员能根据需求,找到所需学习资源,快速掌握实用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建立的“自助菜单”式培训模式注重协调解决“需和求、求和有”的关系,达到高效培训的目的。
“自助菜单”式培训模式的建立,注重教育技术定义确定的两个主要元素:学习资源(建立新型内容形式)和学习过程(建立高效快捷培训过程),充分利用现在校园网和互联网的有利条件,通过“自助菜单”式培训支持平台,将中小学教师所需要的课件制作、素材处理、学科软件、问题解决方法等技术技能整理出来,形成可供检索、查询的资源目录,建立资源丰富和交流便捷的平台,满足不同教师需要,使一线教师可以根据各人所需,如同吃自助餐,喜欢什么就选什么,想什么时间吃就可以什么时间吃。
1.组织结构图
2.自助机制的建立
(1)有丰富的可选学习资源。只有丰富的资源,才是学习自助的保障。资源的表现形式也要多样,如图文、视频、模拟演示、交互操作类等,学员可选择喜欢的学习资源类型。
(2)方便的检索目录。通过目录或搜索系统,学员能够快速检索到所需的知识,并通过链接,快速定位到相关知识。
(3)培训方式可选。培训者根据学员不同的学习需求,设计多种培训方式,让学员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面授或网授,或二者结合的形式。
(4)建立交流平台,答疑解惑。学员的学习过程,不仅是学员与资源的交互,更要发挥学员间的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能互相帮助。
(5)考核内容可选。培训者根据不同层次培训要求,将知识进行分层提供。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学员只要选择并通过足够分数的学习内容,即可通过考核,如在200分的学习资源中选择并满100分可通过考核。
三、培训实施步骤
培训者根据培训目标形成知识点目录,制作学习资源,安排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学习者根据实际需求自主选取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交流,培训活动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1.进行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目标与内容
由培训管理者、教研人员确定学习目标,由信息技术人员整理。培训管理者通过调研或问卷调查,了解掌握实际所需,确定培训目标和任务;教研人员根据教研内容,提出技术需求;培训讲师也可根据培训经验提出培训目标和内容。然后,由培训讲师或专门技术研究制作人员,根据培训目标和需求,将其转换为实际培训内容,选取合适技术,形成资源。按功能分为课件制作、素材处理、网络技能、学科软件等几部分,列出需要掌握的技能目录,或以作品案例形式,给出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
在培训过程中,一线学科教师也可根据教学实际所需,提出需要掌握的技术技能,根据所需,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表述学习内容。由技术人员将学习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制作学习资源。学科教师的优秀作品,也可以放到资源中,作为学习参考案例资源。
2.“菜单”目录的生成
根据教育培训部门提供目标,将学科教师的需求和调研分析的结果分类整理,形成功能齐全、分类详尽的资源目录,即“菜单”。学习资源目录还应检索方便,可进行多种方式的查询,学员可以通过“菜单”及相应功能,快速查询或检索所需要的资源。
3.培训资源的设计
技术的更新为“自助菜单”式培训提供了可能,通过功能强大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可以快速、方便地生成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文本类、网页课件类、视音频播放类、动画演示类等资源,综合利用文本、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提供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培训内容一般分为理论和技术两种,理论的内容主要通过讲授式进行学习,如通过Microsoft Producer 2003、Adobe Presenter等制作讲授类教学课件,可以将培训者的音视频与PowerPoint课件内容同步播放,学习者可以通过目录自由控制播放课件的进度。技术内容主要通过操作式进行学习,如通过Adobe Captivate、Camtasia Studio等屏幕录制交互软件,录制计算机屏幕上所有的动作步骤,同步可生成演示、评估、测试、定制式类型的课件,此类课件很容易发布到网页中。因此,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提供的学习资源分为讲授类、操作类和测试类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4.反馈及交流
交流与反馈是学习过程的关键环节,学员学习过程中,可随时进入相应讨论交流区,进行小组交流,获取学习帮助。现在的论坛和博客都有回帖功能,可对主题内容进行反馈交流,论坛可以长时间保存学习内容和反馈信息,具有很强的优势,不过即时交流性较弱。若想实时反馈,可将论坛与QQ或飞信功能结合,如在各栏目中提供QQ的直联方式,通过论坛,不用加培训者为好友,就能知道培训者在线情况。这样,学员通过论坛上直接点击交流,就可以利用QQ通知培训者或留言。
5.学习效果的调查检测及考核
培训需要对两方面进行调查检测,一是全员培训需求,了解学员现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的需求目标;二是学员自身的学习效果检测,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前一个可以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实现,后一个可以通过建立测试题库,进行检测。
学习效果检测第一步要进行网上模拟测试,通过测试后再上交相应的作品或作业。完成第一步后,再组织面试统一考核。
“自助菜单”培训发挥网络及多媒体资源的优势,通过提供丰富、实用、多样的资源,使培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范围大、延时长,不限培训者数量,学员不需要传统培训的机房上机操作以及学习过程的费用。学员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符合个性发展:同时,学员还可以反复学习,随时能进行巩固测试,保证培训质量。“自助菜单式”培训能全面、快速、准确地反馈学员学习情况,具有传统培训达不到的优势,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在“自助菜单”培训模式下,培训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在培训前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准备学习资源上,工作重点是制作资源;后期是能督促检查学员学习,关注学习交流反馈信息。在不同时期,工作重点不同,工作量也不同。
计算机参与的“自助式”教学在学习方式上给学生以极大的自主权,但缺少了课堂上的纪律约束。一些自觉性差、积极性不高的学员会逃避学习,拖延教学进度,影响学习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培训教师要采取各种手段激励学习。在这种方式中,学员将不再被动地参与学习,而会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由要他学什么变成他想学什么,由“自助式”教学转变为“自主式”学习。
参考文献
[1]罗仁洪.品尝自主教学大餐.中国电脑教育报[N].2002-03-11.总期号:458
[2]周稽裘.教育现代化:一个特定历史时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