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学生网络阅读能力的思考

2010-12-29李月梅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0年12期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网络阅读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网络阅读能力是信息时代的生存能力之一,是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养。小学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这点,充分认识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区别,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入网络阅读,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
  一、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的比较——给网络阅读一个准确定位
  网络阅读与传统的以纸质文本为媒介的阅读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异。二者大致都包括了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一般思维方式、阅读基本方法、认识能力、语感和对文本的认读等。传统阅读主要侧重于对文章内容、关系、结构和写作特点等进行分析,对段落大意、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和作者观点等进行归纳。网络阅读则力求使阅读者用开放的阅读心态,面对网状辐射传输、超文本高密度呈现、大容量信息和个性化操作,形成信息化理解方式和表达方式。因此,相比较而言,网络阅读可以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兴趣,增强文本阅读能力。
  (1)传统阅读侧重积累,网络阅读侧重搜索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文本阅读强调语言的积累、知识的积累、认识的积累和情感的积累,使学生在积累中获得发展。网络阅读使阅读的时空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就不能用传统的阅读维度来衡量网络阅读。正是由于网络阅读所具有的简约化特点,注定不能很好地完成语言积累的任务——让学生面对计算机屏幕动情地诵读,或是面对网络上奔腾的信息潮流默默背诵显然都是不现实的。据国外统计,科研人员在一项研究中,用于查找和阅读情报资料的时间,要占完成该项研究课题时间的50.9%,而编写报告的时间仅占9.3%,可见浏览、查找和阅读已成为科研的基本能力。网络阅读能够培养学生快速搜索信息的能力。
  (2)传统阅读强调涵咏,网络阅读强调对信息的有效选择。“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让我们体味了炼字、品词和析句的功夫。然而,网络并不是一个适宜品味语言意蕴的地方。技术的介入往往会使阅读者陷入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玩味语言的意义反而变成了无意义,蒙太奇式的文字呈现方式消解了文学的深度。从这个角度而言,网络阅读最重要的不是品味语言而是选择信息,选择那些对自己来说有用的甚至只是即时可用的信息。
  (3)传统阅读的目的是内省,网络阅读的目的是实现交流。传统阅读重视阅读者内心的体验和感悟,通过细细地读书品味,悟天地之道,悟为人之道,悟修身养性之道。正所谓“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网络阅读则更强调阅读行为背后所隐含的交往功能。在网上,每一个电脑终端作为一个交往主体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消除了心理障碍,没有了利益关系,心灵之间的交流变得纯洁而透明。这为拓展阅读的社会交往功能、实现不同阅读者“同读一本书”后互动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对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异同的比较分析,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找到网络阅读准确的定位,更新反省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找到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网络阅读的有效方法。
  二、培养小学生网络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用主题切入
  阅读教学不但要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的言语,而且要深化课文的内涵,拓展课文的外延,把课文的空间范围引申到社会中相关的人和事,教会学生认识生活文化、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