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雅乐归故里 遗音续千年

2010-12-29

人民音乐 2010年4期

  由杭州师范大学、日本瑞穗雅乐会、韩国呈才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中日韩传统雅乐舞国际学术研讨会”,历时5天,于2009年11月17日在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圆满落下帷幕。
  雅乐舞文化作为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明化”高度的标志。雅乐舞的研究与重建对于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积累的高度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具有填补本领域学术研究与艺术建设空白的意义,而且使断裂的中国雅乐舞的历史得以延续,也为当代中国乐舞的创新提供坚实的民族传统基础与文化依据。
  此次研讨会是以恢复与重建中国传统雅乐舞为目标的一次空前的学术盛会。出席此次研讨会的有教育部、文化部、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文联的领导,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国和台湾、香港地区的舞蹈界、音乐界专家180余人,应邀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学术组从众多应征论文中遴选出27篇代表性论文进行大会宣读和学术研讨,并出版了中日韩三国文字的论文集。中央电视台、《人民音乐》、《音乐研究》、《舞蹈杂志)等媒体的代表也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由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作为艺术学界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交流活动,本次会议得到了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关心。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杭州市市长蔡奇出任本次会议的总顾问;市委副书记叶明、副市长陈小平等领导担任顾问;杭州师范大学校长叶高翔担任大会主席;杭师大音乐学院院长田耀农担任大会执行主席;中日韩在传统舞蹈发展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贾作光、安倍季昌、金英淑担任名誉主席。
  
  重归故里——雅乐舞代表作展演
  
  雅乐舞展演与学术研究同步,是此次活动的重要特色。2009年11月13日与14日晚,“中日韩传统雅乐舞代表作展演”两场精彩的演出在杭州音乐厅举行。这两场演出由中国杭州师范大学、韩国呈才研究会与日本瑞穗雅乐会三方联合上演,也是中国人首次以公演形式展示雅乐舞。
  13日晚,在杭师大音乐学院师生筝琴合奏的古曲《潇湘水云》中,缓缓拉开了“宋都回声”——中日韩传统雅乐舞代表作展演的序幕,也拉开了中日韩雅乐舞交流学习的序幕。各幕开篇的视频演示较为完整地讲述了日本雅乐、韩国呈才、中国文庙祭祀乐舞的历史、传承与表演形式。在13日、14日的两场中日韩传统雅乐舞代表作展演中,既有日本瑞穗雅乐会主席、雅乐艺术家三田德明先生等表演的乐舞《纳曾利》,也有原日本宫廷雅乐部部长、京都乐家第二十九代当主安倍季昌先生表演日本传统雅乐“神乐歌”中最后一节——《人长舞》;既有表演于宋代从中国传至韩国的《献鲜桃》、《莲花台》、《五羊仙》等雅乐舞,亦有韩国呈才研究会演出其本土的传统雅乐舞《舞鼓》以及《牙拍舞》。而东道主杭师大音乐学院的师生,除表演韩国呈才研究会会长金英淑传授的宋时中国传入朝鲜半岛的乐舞《文庙祭孔佾舞》和《抛球乐》,表演日本瑞穗雅乐会会长三田德明传授的唐时中国传八日本的乐舞《兰陵王》和《迦陵频》;还表演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杭师大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刘青弋博士根据清代皇帝钦颁“文庙直省春祭舞谱”复排的《文庙释奠乐舞》和音乐学院院长田耀农教授、郑祖襄教授指导排练的祭祀乐歌;以及王维平教授、盛秧副教授与王震副教授等表演的宋代音乐家姜夔的声乐与器乐作品PP/8Usf4jXcBCHvDHf+SUA==,如《鬲溪梅令》等。所有这些精彩的节目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人们对雅乐文化的挚爱和崇敬,更表现出现代人对先人的缅怀之情与对文化传承的殷切期望。
  
  各抒己见——学术研讨会
  
  本次学术研讨会主办方之一的杭州师范大学,以中日韩三种语言印制了精美的学术论文集,其中包括国内知名专家、教授的论文9篇,韩国学者论文5篇,日本学者论文2篇,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者论文9篇以及研究生论文2篇,共计27篇。这本论文集经由会议论文统筹组专家们精心遴选,其选题之广、研究之深、学术价值之高令人赞叹。
  此次研讨会的与会专家与学者关注的焦点各不相同,各抒己见。有根据现存的历史文物与古址遗迹追根寻源的;有对现存的日韩雅乐舞表演形式作一深究的;有试图对南宋宫廷雅乐进行复原与再现的;也有对南宋时期宫廷雅乐乐谱、乐器与乐队进行考证的;另外还有对南宋音乐特征、文化生活与跨国别文化交流进行论述等等。总之,以上观点无论从何种角度、以何为研究对象都是为了让世人尽可能多地了解雅乐舞的本体及其起源、发展与传承状况,都将作为我们对雅乐舞全方位研究的重要参照。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田耀农教授在《宋代宫廷雅乐乐器与乐队考》一文中首先对雅乐作了概念性的界定,认为中国的雅乐既是一种音乐体裁又是一种音乐风格。作为音乐体裁,雅乐定型于西周,贯穿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是国家祭祀大典的仪式音乐;作为音乐风格,雅乐指的是在音乐的形式和内容上超凡脱俗的贵族化或具有文人气质的音乐。接着阐述了宋代雅乐兴起的原因,并对宋代雅乐的乐器及乐队编制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与考证。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博导王克芬研究员在《唐宋时期与朝鲜半岛乐舞的交流与传承》以及《中、日乐舞交流话友谊》两文中通过对大量中外古文典籍的引经据典,来论述中日韩雅乐舞的交流与传承。
  韩国呈才研究会会长金英淑教授在《韩国佾舞艺术概观》一文中梳理了韩国雅乐的发展史,其发言中分析了“雅乐佾舞的接受与乡乐佾舞的创建”、“韩国的祭礼仪式与祭礼乐舞”以及“佾舞艺术的韩国特征”。
  日本瑞穗雅乐会主席三田德明先生在《日本雅乐——论传承实态和亚洲传承之可能性》一文中指出雅乐的内涵与外延,并提出由雅乐舞今后的发展而引起的自身改革与教育机制等问题。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郑祖襄教授就现存最早的四种雅乐乐谱——南宋时期的“风雅十二诗谱”、熊朋来“诗新谱”、“释奠乐谱”和姜白石“越九歌”进行解读与译谱,对于我们认识与评价雅乐有相当的积极意义。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秦序研究员在《试析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转型》一文中以歌舞大曲在唐末、五代以及两宋时期的变化为核心,考察歌舞大曲的发展轨迹,并进一步探讨唐末至两宋音乐文化的转型等相关问题。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项阳研究员在《中国礼乐制度四阶段论纲》一文中对研究中国礼乐制度既有之理念进行梳理辨析,认定这是五礼及其用乐理念三千年来由制度所约束的整体脉络。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彭吉象教授在《惊人的相似 深刻的差异——中国戏曲与日本能乐美学特征比较》一文通过对中国戏曲与日本能乐从“表现性”、“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这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得出其二者在美学特征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上海音乐学院洛秦教授在《宋代音乐研究的特征分析与反思》一文中通过对宋代音乐研究专著与文论的特征统计以及内容分析得出其研究现状,并从宋代音乐研究的反思中提出加强基础建设和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探讨这一展望,以此来呼吁大家共同参与和推动宋代音乐的研究。
  杭师大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刘青弋研究员在题为《在日本雅乐传承的复杂性中探寻文化交流的历史轨迹》的学术论文与专题发言中提出,通过对现存日本雅乐的研究考察得出日本雅乐根源于中国唐代。但是雅乐舞究竟如何传入日本?在多大程度保留了唐时的乐舞原貌?又有过多少变异?更提出日本雅乐实质为中国唐代的宫廷俗乐,强调日本雅乐传入与保存过程的复杂性以及重要意义。
  英国大学徐廷录在题为《“大面”解析——从一首韩文诗了解古代东亚宫廷舞》一文有关舞蹈‘兰陵王’的发言中谈到:“新罗的‘大面’表演与日本宫廷的‘大面’相关联,这体现了新罗的表演在日本舞蹈和中国舞蹈之间,但韩国表演和日本表演更为相似”。
  另外,我国著名的祭孔乐舞研究专家、韶关学院艾春华教授提出两个雅乐舞的考古与发展两个问题引起众人深思。敦煌艺术研究院的学者自莫高窟临摹的几十幅精美的唐宋乐舞图让在座专家与学者大开眼界。还有众多专家与学者当场提出很多相关问题引人深思,并期待各位专家共同解决。
  
  未来展望——“亚洲传统雅乐研究会”任重道远
  
  在研讨会的闭幕式上,本届大会执行主席、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田耀农教授在闭幕词中指出:中日韩传统雅乐舞国际学术2009研讨会是我国举办的一次重要的学术与交流盛会,其与会专家层次之高、成果之丰硕、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此次会议讨论的重点在于“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为雅乐舞在中日韩三国的历史、交流与传承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最后,田院长以“两提议、两体会”来结束大会。
  “两提议”:1,提议中国舞蹈界与音乐界再度联合,为雅乐舞做出贡献,建立“雅乐舞研究会”;2,提议中、日、韩等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音乐界与舞蹈界,特别是从事雅乐舞研究的同仁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为之作出贡献,并建立“东亚雅乐舞研究会”。
  “两体会”:1,应建立中、日、韩等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雅乐舞研究的渠道。建立友谊,开启雅乐舞研究之门;2应建立众多课题的研究方向。对于我们此次雅乐舞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其相关学术问题,不要划上句号,而应该是问号与省略号。
  会后,日本瑞穗雅乐会、韩国呈才研究会的专家与国内相关的雅乐专家商讨,共同认为有必要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建立相应的国际学术组织,整合多方专家的智慧,推进亚洲传统雅乐的研究与发展。三方专家一致决定由杭州师范大学牵头组建“亚洲传统雅乐研究会”,推举安倍季昌为名誉会长,田耀农为会长,刘青弋、金英淑、三田德明为执行会长,研究会总部设在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此次雅乐舞研讨会,是在我国首次举办的大规模、多国别、高层次的学术会议,正如本次会议日方名誉主席安倍季昌先生指出的那样:“中日韩三国从杭州启航,开始向历史和文化迈出了新的步伐!这次国际研讨会一定会成为文化史上新的篇章而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