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摆脱“黑猫”发展模式实现经济转型

2010-12-29胡鞍钢

中国市场 2010年16期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目标一致法”,对2005~2009年国家“十一五”规划进展进行了后期评估。根据对《“十一五”纲要》确定的22个主要定量指标的评估表明,实施总体进展情况是好的,大部分指标达到预期进度要求,其中有11个指标提前实现2010年的规划目标,但仍有5个关键性指标进展相对滞后,看来2010年可能难以实现。
  关键词:“十一五”规划2010年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211
  
  “十一五”规划已经正式实施了四年时间,2010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基础的重要一年。
  
  一、成就:中国创造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就业
  
  第一,经济增长目标提前完成。按2005年价格计算,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755万亿元,超过2010年规划预期目标的26.30万亿元;2009年人均GDP是2000年的2.25倍,提前实现了人均GDP翻两番的目标。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GDP分别为4.91万亿美元和3680美元。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美国与中国GDP总量的相对差距由2006年的4.9倍缩小至2009年的29倍;2009年,中国的GDP总量超过了日本。中国的货物进出口额由2005年的1.42万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56万亿美元,超过了“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的2.3万亿美元,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外需萎缩的强烈影响,2009年降至2.21万亿美元。尽管如此,2009年中国货物出口额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
  中国在过去4年还创造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就业。城镇新增就业累计4603万人,提前实现了4500万人的2010年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3%左右,低于规划目标的5%;农民工外出务工人数由2005年的11186万人提高到2009年的14900万人,累计增加3714万人。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劳动力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为1/4,但是公开失业人数(约900万人)仅占世界总量(28亿人以上)的32%。即使考虑到其它因素,也不会超过世界总量比重的1/20。这是中国成功地减少了世界最多的绝对贫困人口、解决了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之后的又—个“经济奇迹”。
  第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长提前实现目标。按不变价格计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0.2%,实现2010年预期目标值的115.5%;按不变价格计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6.66%,实现20lO年预期目标值的108.1%。城市化率已经接近规划预期目标(47%),4年来,城镇新增人口近6000万人,而农村总人口减少3256万人。预计在“十二五”时期,中国城镇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进入以城镇人口为主的现代社会。
  第三,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预计可以达到规划目标的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前实现80%以上的规划目标,从2005年的23.5%,到2009年达到了94.0%。此外,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员达到4亿人,全国合计有12.3亿人获得基本医疗保险,而在2003年全国约有10亿人得不到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2009年达到2.345亿人,超过了2010年规划目标值(223亿人)。
  第四,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中国在若干重大基础科学领域(材料、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空间科学等)取得显著成果,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明显缩小。中国本国居民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星迅速增长,2005-2009年期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平均增长率25.1%,授权量年平均增长率为33.3%。
  第五,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2008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耕地保有量控制在1.2亿公顷;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提前1年完成规划所规定的下降30%的目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5%,提前实现60%的规划目标;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48.4%提高到2009年的72.3%;新建燃煤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设施火力发电组比例不断提高,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减少90%,预期可实现10%的规划目标。
  
  二、问题:仍未摆脱高能耗、高污染的“黑猫”发展模式
  
  第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未能如期实现。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2.6%,仅比2005年增加了2.5个百分点,尚未实现占GDP比重43.1%的目标;2008年服务业就业占总就业比重为33.2%,仅比2005年增加了1.8个百分点,还无法如期实现35.4%的目标。2009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62,与2%的目标相差较大。
  第二,节能减排关键性指标尚未实现。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下降8.2%,预计很难完成规划下降20%的目标。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2007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为3029万吨,相当于同期全国环境统计公报统计的]382万吨的2.2倍,预计到2010年也难以实现比2005年排放量(1414万吨)减少10%的目标。
  从定量评估的角度看,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R&D支出占GDP比重和节能减排指标都没有如期实现,这充分反映了中国已经持续两个“五年规划”没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可以认为,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具有路径依赖的习惯作用,甚至还向传统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老路回归。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1998年的50.8%提高至2008年的70.8%,甚至高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最高水平。这种传统增长方式的代价极高,特别是生态环境的代价。
  进入21世纪头十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度增长,从2000年的36亿吨增长到2005年的58.9亿吨,年平均增长率10.35%;到2009年又进一步上升为80.3亿吨,“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率8.06%。这表明过去十年中国经济高增长本质上是能源密集高增长、碳排放密集高增长,形象地讲,是典型的“黑猫”发展模式。
  为什么中国经济高增长会带来能源密集高增长和碳排放密集高增长?本质上是因为工业主导增长,特别是由能源密集、污染排放密集的重化工业主导经济增长。从2000年到200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1%,整个经济增长是由工业主导、工业带动的。它的一个直接发展成本就是高强度的污染排放。从各地的情况来看,除了北京等少数地区之外,几乎全国各地都在推行“工业强省”、“工业强市”、“工业强县”,甚至是“工业强镇”的主导战略。这是典型的GDP挂帅、投资挂帅的传统增长模式。
  
  三、展望:经济转型是关键
  
  《“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4年来,中国先后经历了冰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以及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综合国力再上台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取得了另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仍有五个关键性指标没有如期实现,因此中国经济转型的根本性任务仍然是如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如何坚定不移地实行节能减排,如何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此,“十二五”的基本思路或核心词就是“转型”——经济、社会两个转型。(《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3月10日编辑:王露)
  
  编辑后记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保增长比较容易做到,但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则比较难以做到的。因此要从根本上树立科学发展观,放弃长达30年的GDP挂帅思路,否则就不能顺利地转变经济发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