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六:高盛故事终结
2010-12-29余芳倩
中国周刊 2010年4期
他33岁时成为达沃斯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后来他选择了高盛,而且一千就是13年,期间由他经手的大手笔案例,让人目不暇接。
棱角分明的脸或者略带乡音的观点,都不是他最近出镜的重点。
2010年4月,47岁的胡祖六将辞去其高盛大中华区主席、合伙人身份,仅保留顾问一职。在供职高盛13年之后,胡祖六“辞职”消息,惊动行业内一池春水。
“我不是跳槽,而是第二次换单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胡祖六用“最好的投资银行”来称赞高盛。职业经理人唐骏也不止一次声称,老东家微软是“全世界最好的公司”,问题是,“最好的”留不住善于转身的人。
三十年前,湖南湘阴的青山碧水间走出了这个“湘伢子”,他先在洛阳念工学院,而后考入清华钻研力学。就在科学家的道路指日可待时,他第一次转身。那时的他,认识到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并抓住向美国公派留学生的机会,读了哈佛博士班。班里的许成钢、李稻葵、樊纲等人日后和他一样大名鼎鼎。
异国的求学道路来之不易,胡祖六很珍惜且勤奋,“几乎每天晚上都是两三点,甚至四点睡觉。”毕业后,他以哈佛高材生的身份找到了体面的工作。1991年至1996年间,他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员。1996年,在国人大多数还不知瑞士达沃斯为何物时,年仅33岁的胡祖六已经是那个论坛的首席经济学家。
他喜欢的是拉里·萨默斯这样的人物,既可以成为哈佛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也可以和格林斯潘、罗伯特·鲁宾一起被《时代》称为“他们拯救了世界”。
瑞士风光优美,胡祖六却觉得寂寞。相比欧洲的按部就班,此时的亚洲正在掀起发展的狂潮,这对他更具诱惑。
得益于他对中国经济的关注和大干一场的决心,他和准备开拓中国市场的高盛“一见钟情”。1997年,他再次转身,进入高盛,担任亚洲经济学家和董事总经理。
在中国的13年,他从经济学家转向投资银行家,期间善于“轻声说话”,但语气坚决。尽管他认为自己内心羞涩、不善表达,但由于在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中不吝言辞,外界把他与前摩根士丹利证券谢国忠、瑞士信贷证券陶冬并列誉为“外资圈中国经济三雄”。
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讨论中,胡祖六参与其中,大力反驳那些认为引入战略投资者是贱卖国有资产的观点,“国际战略投资者为中国的银行带来了明显的短期利益,和中长期的潜在增值效应”。所以用较低的价格进入分享部分未来溢价“合情合理”。
由于高盛在华业务多集中在能源、电信、金融领域。其中大型企业多为国企,胡祖六多跟国资打交道。他先后带领高盛参与了中银香港的改革上市、中国银行的整体改革、交通银行重组引资上市。在网通和中石油的收购案,及平安保险10亿美元的股权出售案中,高盛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与此相关,胡本身钟情于体制内机构的传言也见诸纸端。
甚至一度风传,他将出任中投副总经理。2010年3月15日,由中组部直接操刀,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选拔高层的消息散见网络,胡祖六被列为候选人之一。
事实上,不论去哪儿,高盛内外对于胡祖六的去职意向早有猜测,大中华区主席“不是实职”,“近几年他主要在香港,一直在筹划下一步的安排。”
对于转身后的下一站,胡祖六尚未向外界公开。不过,有消息人士指出,他要创建一家专注于中国交易的PE。如果消息确凿,他的老同事方风雷、唐奎从投行到PE的经历已让他的选择有例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