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秋航空闯关记

2010-12-29宋合营

中国周刊 2010年5期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先生的这句诗词,或许可以作为春秋航空成长路径的注脚。
  
  前一阵子,一则有关春秋航空“被欺负”的新闻炒得沸沸扬扬,说的是各大国有航空公司不愿意跟春秋搞旅客签转。
  大致情况是,上海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启用,多家航空公司从1号航站楼迁移至此。民航华东管理局把3月16日到3月31日设定为“搬家过渡期”,在此期间,如果有旅客走错了航站楼,赶不上要坐的飞机,工作人员可以迅速帮他转到还有空位的其他航空公司的客机上。
  各大航空公司之间合作没有什么问题,但他们拒绝接受春秋航空转来的旅客。
  不少媒体据此展开报道,并再次生发出“国有公司垄断市场,民营公司生存艰难”之类的话题。也有记者把这事与之前的“春秋航空婉拒国航入股”等新闻联系起来,暗指“鬣狗”拿什么来跟“狮子”叫板,云云。
  然而,风暴中的春秋航空却出奇地平静。一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只是表示:春秋的旅客可以跟另一家民营航空公司——吉祥航空互相签转;如果有其他航空公司旅客愿意签转春秋航班,春秋愿意接受。
  这种谨慎的回应符合王正华的一贯主张。他在接受《中国周刊》记者专访时,一再强调“春秋航空与其他航空公司市场定位不同,彼此之间不存在竞争”,他本人不愿意四处树敌。
  安邦咨询旅游业分析师袁毅说,“这其实是国有、民营航空竞争激烈的一个缩影。”
  在这场惨烈的竞争中,春秋航空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它不仅保持了不败之姿,甚至还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而且正筹划着逆势扩张、上市融资。甚至连竞争对手都会好奇,人家春秋是怎么做到的呢?
  
  起飞,一波三折
  
  有些成功的基因,是很早之前就种下了的。跟《中国周刊》记者聊他的创业史时,王正华说,进入航空领域之前他曾做过长达十年的准备工作,但即便是如此,春秋航空的飞行之路仍然不是那么顺遂。
  初期困难主要是两个——飞机和飞行员。
  2004年6月8日,春秋航空公司获准筹建,以上海虹桥机场为基地,注册资金8000万元。当时有消息说,王正华曾经试图以“湿租”方式(机组、乘务组与飞机同时租借),从山东航空公司借三架飞机和若干飞行员。但始料未及的是,民航总局2005年1月颁布的规定里面明确,公共航空运输企业不得“湿租”现有航空企业的飞机。
  此路不通,只有再想别的力法。
  自掏腰包购买飞机?这活儿可不像去菜市场买菜那么简单。由于当时还没有国产大飞机的概念,从国外引进飞机得需要国家发改委的审批。
  权衡之后,王正华决定向专业的飞机租赁商租借飞机。后来,他找到了全球最大的飞机租赁商GECAS,一口气向其租赁了三家空客320客机。其中第一架于2005年7月12日飞抵虹桥国际机场。一周后,这架飞机满载着王正华的十年梦想飞上蓝天。几个月之后,第二架和第三架飞机也陆续到位。
  飞行员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
  早在开航前几个月,春秋航空就公布了全球招聘飞行员计划。这时,市场上就在盛传,奥凯、鹰联、春秋等三家首批获准开航的民营航空公司在挖国有公司的墙脚。由于民营公司开出的价码较高,所以也确实有不少飞行员有“转会”之意。
  就在这时,国资委联合人事部等部委下发通知,对飞行员“转会”做了限制。譬如说,明确规定招用在职飞行人员时,应当与其所在单位进行协商,达成一致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并参照70万210万元的标准向原单位支付费用。
  这意味着,春秋航班要想飞上天,必须支付高额的“转会费”。根据媒体的报道,为了接收从东方航空公司跳槽来的两名飞行员,春秋支付的赔偿金就多达400多万元。
  就这样,距离首航还有5天的时候,春秋航空宣布,所需的10名飞行员已经全部到位。
  整场仗打下来,虽然说见招拆招,有惊无险,但最终还是留下了一点小小的遗憾一王正华原本把首航日期定在6月8日,与公司效仿对象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处女航选在同一天,但由于上述波折未能如愿。2005年7月18日正式首航时,离理想日期晚了一个月零10天。
  
  盈利,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首架飞机成功上天后,春秋航空很快面临盈利问题的考验。
  王正华学习的榜样是美西南航空,但问题是,两国国情不同,如果只是简单照搬别人的经验,能收到好的效果吗?
  最初,春秋航空曾向公众解释,之所以能够让利旅客,是因为可以把运营成本压缩,使其比传统航空公司低20%。但这一说法很快遭到三大国有航空公司的驳斥。他们向媒体记者算了笔账:民用航空的成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企业完全不可控,主要包括航材、航油、起降费等,在总成本中大约占80%;可控的那部分成本主要是人员费用和办公费,约占20%。“如果把20%全部压缩掉,这个航班还剩下什么?”
  这笔账算得不无道理。在美国,廉价航空公司的飞机可以在收费较低的低成本机场和航站楼停降,因而能大大压缩运营成本,像美西南航空这样的公司,其不可控成本只占总成本的50%-60%。而国内各大机场的航站楼几乎是清一色的“豪华”设计,收费自然也是“豪华”级的。
  此时,美联航、大韩航空、新加坡航空等国际知名航空公司的高管们也给出了明确的结论:世界上没有哪家航空公司可以靠两三架飞机来实现盈利。
  然而,后来故事的发展却大大出乎他们的预料。2006年3月,春秋航空公司颇为自豪地宣布,随着第三架飞机的到来和春节运力的提升,当年2月公司已实现扭亏为盈。9月,春秋航空公布开航后的首份财务报告,上面赫然写着前八个月的盈利数据——1000万元。
  王正华说,他的法宝主要是一个字,那就是“省”:在上海虹桥机场,别的航空公司使用的都是进口的COBUS摆渡车,春秋航空用的是国产的,价格上相差近4倍;冬天,其他航空公司地面工作人员穿的防寒制服差不多都是呢料,春秋的员工穿混纺的;为了尽可能地降低燃油消耗,春秋航空还一改国有航空公司薪酬均分的做法,将奖金与节油量挂钩。对节油较多的飞行员和运控人员实施奖励;国有航空公司拥有员工与飞机的比例通常是120:1,春秋航空提高人员效率,人机此是80:1。
  甚至连被认为是“不可控成本”的那部分,春秋也要千方百计地抠出一点东西来。譬如处理机票销售、旅客信息、登机等手续的“离港系统”,一般航空公司用的都是中国民航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即“中航信”)的服务,不仅需要支付巨额的销售费用,还要缴纳系统使用费、维护费等。而春秋航空则在自己的网站上独立售票,还建立了属于公司自己的离港系统。这样一来,用于营销方面的费用又比其他公司降低了七八成。
  此外,春秋也很注意“开源”。在飞机上,空乘人员会提篮叫卖食品饮料,甚至连汽车和房子等高端消费品也计划纳入推销之列。如果旅客不愿受到“推销员”打扰,春秋航空还准备在飞机上开辟“清静区”,买清静的代价是多付20元。
  关于低票价和高上座率的关系,王正华算了一笔账:当时国有大型航空公司的客座率一般在75%左右,综合票价折扣不低于六折,而春秋航空由于有旅行社提供的部分客源,加上票价低廉,客座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这时,只需把平均票价定在四折左右,就差不多可以盈利了。危机。关键时刻靠自己
  起初,认可王正华这种算账结果的并不多,而且,春秋首次财报盈利1000万元的数字,立刻被斥为造假。
  因为不久前,几家主要的国有航空公司刚刚公告上半年的亏损状况,最多一家亏损了10多亿元。他们的怀疑是,“春秋航空不是上市公司,又与春秋国旅同属一个集团,且经营相关的业务,不能排除盈利数字搬家的可能性。”甚至有人还跑到春秋航空网站上发帖,说“王正华吹牛,春秋航空的飞机是他‘吹’上天的”。
  对此,王正华并没有气恼。他只是淡淡地反问,“我有什么必要吹高自己的营收来让公司多交税呢?”
  后来,持续的盈利,成了他反击流言最有力的武器。2006全年和2007年,春秋航空的盈利额分别是3000万和7000万元。
  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而来,整个航空业宕入谷底。三大国有航空公司集体亏损,亏损额高达几十亿、上百亿元。但春秋航空依然保持了2000万元的盈利。
  今年1月,春秋航空公布了2009年的盈利状况,实现了逆市中跨越性的增长,净利润高达1.58亿元。
  这些数据,越发凸显出王正华带领的春秋航空骨子里的韧劲。跟许多业内专家一样,王正华也说,危机来临,政府不该只救“国”不救“民”,但他同时也清醒地看到了几家民营航空公司的问题,他认识到,应对危机,关键时候还是靠自己。
  春秋航空新闻发言人张武安对媒体解释说,2009年利润猛增的诀窍之一是降低成本,仅这一项去年就省出1,3亿元。
  相比之下,其他几家民营航空公司的日子并不怎么好过。有人总结说,压倒他们的最后稻草,大多来自于中航油或各大机场集团的逼债。王正华对此很不以为然,他跟《中国周刊》记者说,欠别人钱本身就是很丢脸的事,自己手上明明有钱却不愿意还,更说不过去。在他严格要求下,春秋航空从来不拖欠中航油和各大机场集团一分钱。“越是老老实实做生意,越是少出现麻烦。”
  
  上市,婉拒国企入股
  
  一场危机过后,行业性的洗牌很快开始。
  但是眼前,他还是不得不先把国航的注资请求拒绝掉。5年前,国航在春秋航空筹建时就曾经提出过“联手”或参股请求,今年1月在北京开会期间,国航第二次向王正华抛来橄榄枝。最近一段时间,这家国有公司的扩张意图十分明显,先是在去年看上濒临倒闭的东星航空,在经过一番复杂的拍卖程序后。将其核心资产收于囊中,后转攻深圳航空,终于在不久前将其斩获。
  王正华显然不愿意割爱,他明确表示,“我们不准备引进任何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原因是,目前春秋航空的规模尚小。若引入外部投资,则必然会削减自身控制权。
  在拒绝外来投资者的同时,春秋航空也在谋划着自己的上市融资之路。和国航的高管们一样,王正华也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在他的“新五年计划”里,2015年公司将拥有飞机100架,眼下连租的带买的,总共才达17架。实现目标,需要很多钱。
  眼下股指说高不高,说低不低,王正华也不着急,“或者明年或者后年,哪天涨起来,我们就申请上市。”这个历经风雨的老牌企业家如今已经习惯了因势利导,对于他来说,春秋航空的好日子,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