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身者龙丹妮

2010-12-29邓艳玲

中国周刊 2010年5期

  职业生涯16年,她四次谋变,每次都是提前碰壁,然后更早转身。
  
  嫩黄色的平底休闲鞋,露出脚趾;乞丐款牛仔裤,缀补着大面积的蓝色亮片,裤脚随意挽在脚踝处。
  眼前这个小男孩般嘻哈打扮的龙丹妮,怎么看都不像是拥有三个“龙总”身份的人:华影盛视总裁、天娱传媒总经理、湖南卫视副总编辑。
  她喜欢这种舒服自在的感觉。
  “为什么这么喜欢创新?这是天性吧,不这样我就不舒服自在。”她歪着头,有些调皮地笑了。这也不像一个36岁女人的动作。
  
  “艰难”的跳槽
  
  她的新办公室在25层,位于北京双井附近的乐成中心。从一整面墙的落地窗望出去,视野开阔,没有高楼大厦阻挡视线。这在繁华的CBD地带,并不多见。
  就在这层楼的另一处设了一个舞台,几十个有着当电影导演梦想的年轻人,正在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故事构想,试图取得一个拍摄1000万元投资贺岁片的机会。
  这是龙丹妮担任华影盛视总裁烧的第一把火——《我要拍电影》,号称国内首档平民导演选拔活动。让普通人也有机会当导演去拍电影,这个听起来有些疯狂的点子,就来自龙丹妮本人。
  还就有人买她的账,报名参加海选的有8000多人。非但如此,前金马奖主席焦雄屏、奥斯卡终身评委邬君梅等人也坐镇评委席,一丝不苟地点评。
  被称为“台湾电影教母”的焦雄屏,提起龙丹妮,不由称赞:“很了不得,前些天她到台湾来,电影、电视、音乐行业的人都争相传送消息,都说希望有机会和她合作。”
  欣赏龙丹妮的不止焦雄屏。半年前,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和湖南广电“一哥”欧阳常林,就曾为了她“争”得不可开交——一个要出3000万“挖”她,一个要用老感情“留”她。那时,她提交辞职信的消息已向外界公开,外界前来询问,她不置可否,但动向却迟迟未见公布。
  最终的结果是,她的老东家湖南广电和盛大网络合作,共同投资6亿元成立一个新的影视制作公司——华影盛视,盛大控股,由她出任总裁。此外,她还继续担任天娱传媒总经理,继续保有湖南卫视副总编辑的身份。
  这次合作的投资顾问易凯资本CEO王冉告诉《中国周刊》,确切地算起来,华影盛视公司从有想法到最后成立,只用了十多天的时间。这十多天,正是龙丹妮跳槽风波最盛的时刻。
  王冉见证了整个过程,他说,为了挽留龙丹妮,欧阳常林多次亲自到上海、江苏找陈天桥推心置腹地交流。欧阳常林的前任——现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的魏文彬也再次出山,亲自对龙丹妮进行挽留。
  最后,两边决定成事为重,达成合作共识,不再强调龙丹妮到底是谁的人,只要能把共同的事业做起来就好。
  “你什么时候见过陈天桥进入一个新领域时与外人合资?湖南卫视那边就更不用说了。截止到半年多以前,国有广电的思路基本上还都是合作就要控股,并且最好是别人出钱自己出所谓的资源,‘空手套白狼’。而在这次合作中,湖南广电不仅在股权比例上相互理解与妥协,还拿出了真金白银。”王冉不无感慨地说。
  消息传出的时候,龙丹妮的老友——湖南卫视《快乐无极限》制片人吴娈很替她兴奋。他尤其提到3000万元的“转会费”,“是具备划时代的标本意义的!”
  在吴娈看来,这表明“电视人才真正走向流通领域,走向市场”,市场可以对龙丹妮标价,这也就意味着其他电视人也终于可以像其他领域那样,到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价值了。
  “我不知道这个消息是怎么传出来的,被夸大了。”面对《中国周刊》记者的当面求证,龙丹妮予以否认,“其实没什么,以前没人做事,现在有人这样去做了,无非这么简单”。
  在别人眼中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杆,在她看来,只是像吃饭一样,再平常不过。
  同样的事,做多了,自然也就不会觉得有多新鲜了。对于龙丹妮而言,工作平台的重大转换,在此之前已经上演了三次。
  
  从2000元到600元
  
  第一次换工作,发生在1995年。她参加工作刚满一年。
  1994年从浙江传媒学院播音系科班毕业后,本是长沙人的她,追随爱情到广东沿海阳江电视台,成为一名音乐节目主持人。每月底薪2000元,这在当年已相当不错。
  台长其实很器重她,当她提出要离开的时候,台长特地问她,为什么要走。听说她想要当制片人,还帮她分析,她想做的一档节目制作费至少是一两百万,很难找到。
  丢下一句“我也要去试试”,龙丹妮就回到了长沙,去捧那底薪600元的泥饭碗——湖南经济电视台(以下简称经视)当时除了台长欧阳常林有编制,其他人都是体制外聘用。
  龙丹妮压根就没想到月薪这档子事,那个时候的她,脑袋里充斥的是:啊,居然可在周末黄金档做自己想做的节目,还是直播!
  在阳江,她有机会看到境外电视,当看到综艺娱乐节目时,“和大陆的完全不一样,真的娱乐,真的投入,真的开心”。而那个时候大陆最受欢迎的节目是《综艺大观》,人在台上演,观众坐在台上看,然后鼓掌,很少互动。
  这对龙丹妮的震撼非常大。在阳江的一年,她收集所有能收集到的境外节目琢磨,为什么这些节目这么受人追捧。
  到后来,她也想自己实践一把。但是,当时沿海的价值观是赚钱为本,电视台也少有人真心去做节目。龙丹妮有劲使不出来。“那个时候刚刚大学毕业,非常有理想,就想在这个行业有所突破。”
  在她郁郁不得志的时候,湖南经视“适时”成立了。
  就那么巧,那时她正好回长沙探亲,看到了湖南经视的公开招聘广告,她去-了。“都是年轻人,台长也很年轻,直接领导也很年轻,大家能聊到一块,有话题,兴奋。”
  还有什么比“他们想做的事情跟我想做的事情是一样的”更有吸引力呢?龙丹妮毫不犹豫地听从内心召唤,回到长沙。
  这意味着放弃体制内的编制。不过。直到现在,龙丹妮对编制都没有什么概念。
  “那时大陆的娱乐节目完全是空白,随便撒一把种子都可以长出丰硕的果实。有大片的空间任我们发挥,任我们填补。”
  刚刚大学毕业的龙丹妮那个兴奋啊,摩拳擦掌,可着劲儿去播种。
  从1996年到2006年十年间,龙丹妮像一个节目创新永动机,《幸运3721》、《真情对对碰》、《完美假期》、《绝对男人》、《越策越开心》、《明星学院》……“那时候就是那样,每次没个新点子,每年没个新节目,就浑身不舒服。”
  为了舒服,龙丹妮不知疲倦。她的拼命在湖南电视界非常吓人——“白天满负荷工作,晚上抓节目直播到凌晨,结束工作去泡吧,泡到快天亮回家,白天接着去上班。”这是朋友描述她那个时候的状态。“第二天,你看到她,居然还是精神奕奕,像打了鸡血一样。”
  龙丹妮自己呵呵笑了:“没那么夸张,但的确睡觉很少。那时候也年轻,真的对什么都好奇,觉得什么都新鲜,都想去了解,其实我现在也是。你会觉得时间拿来睡觉是吃亏了。”
  她泡吧时很少喝酒,她喜欢在那里和别人交流,听他们的想法,尤其是对同一件事,听到不同人不同角度的看法时,她会觉得特别兴奋,然后会想办法把这些东西放进自己的节目中。
  后来,当她碰到陈天桥,听他说起对娱乐产业的理解,顿党豁然开朗:
  “对于娱乐产业,原来还有除了自己已经掌握的另外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角度去看,去解读。”陈天桥触动了她的心。从地面到卫视
  湖南经视是个地面频道,一开始,龙丹妮很满足于让湖南几千万人开心,认为抓住这个市场就行了。不过,等到湖南广电承办金鹰节,她意识到自己要变了。
  金鹰节的巨星演唱会在湖南卫视播出,面向全国观众,但是由她负责做。做了一届之后,她发现,把握全国观众,和过去有很多不同之处,自己在这方面有些落后。
  龙丹妮不甘心了。金鹰节之后,她开始尝试让每一个娱乐产品都能有更多的市场接纳。这对她来说是新的挑战。龙丹妮发自内心地欢迎挑战。
  这样做的结果是,2006年初,她第二次图变。
  当时,湖南广电刚刚经历了“2005年超级女声”的巨大成功。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超女”的横空出世,不仅是娱乐话题,已经演变成社会话题。
  但只要是湖南人,都知道,“超女”的创意脱胎于龙丹妮在经视所做的《明星学院》、《绝对男人》等选秀节目。PK、短信投票这些关键环节的设置,干脆直接就是龙丹妮的原创。
  在湖南本土,2004年,由龙丹妮创办的《明星学院》的收视率,大大超过也在同年创办的第一届“超女”。“经视想点子,卫视捡漏子”,这句话在湖南电视观众中流传至今。
  2005年底超女论功行赏的时候,“超女”团队的很多人都得了巨额奖金,但龙丹妮没被想起。后来,龙丹妮曾回应:“就看领导会不会保护创作积极性了。如果若干次我们的劳动成果被别人利用,肯定会影响到创作人员的积极性,谁还会做新的节目?”
  2006年,湖南广电进行再次改革。对整个广电集团的资源进行整合,为了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将卫视定位做娱乐节目,经视则被定位做影视剧。
  决定一出,经视的综艺制作人才迅速流失。作为经视节目部主任的龙丹妮,为自己,也为团队,必须突围。
  就在这时,一直在密切关注经视发展的东方卫视,提出和龙丹妮合作,把经视《绝对男人》的好点子移植到上海,一起做一档全国观众都可看到的“男色选秀”节目,这就是后来的《加油!好男儿》。
  但,合作卡壳了。湖南广电的领导人认为这档节目将和湖南卫视的选秀节目形成竞争,合作被否认。但已经开动起来的东方卫视的节目并没有停下,上海方面热情邀请龙丹妮。上海文广(SMG)的总裁黎瑞刚曾在公共场合表示,全力支持龙丹妮的工作,“谁不支持龙丹妮,谁就离开SMG”。
  两相对比,龙丹妮决定带着团队从湖南出走上海。当年春节后,他们去上海上班了。这场非同小可的人事地震,迅速引起了湖南广电高层的高度重视。
  经视台长吕焕斌上演萧何月下追韩信,赶到上海,暂时将龙丹妮带回来。有些在东方卫视工作的人,追不回了。
  当时的卫视台长欧阳常林一天数次出马对龙丹妮进行劝说。后来有一种不确定的说法,《越策越开心》拿到卫视播出,就是他留下龙丹妮的条件之一。
  最终,时任湖南广电局局长魏文彬亲自出马,千方百计地说服龙丹妮留下来,让她去了卫视并任卫视副总编辑。
  龙丹妮这一曲折的平台突围,在吴娈看来,实在是不得已为之。“丹妮是个温和的人,她只是想按自己心愿做事。后来的事实证明,当时湖南广电给她一个更大的平台完全是可以的。”吴娈甚至认为。如果龙丹妮不按自己心愿去“抗争”,说不定,“她现在还出不来呢!”
  龙丹妮不愿再对这一段回顾,“历史没法倒流”。
  平台解决了,龙丹妮开始大施拳脚。2006年《我是冠军》,2006年底《名声大震》,2007年《快乐男声》的总导演,她的能量藉此蓬勃而出。
  
  从制作人到经理人
  
  “我很幸运,三十多岁了,基本没有经过什么大挫折。”龙丹妮这样说自己。到了第三次谋变,她心里想什么的时候,适合她去做的事情就在前面等着她了。
  2008年9月,她从湖南卫视到天娱传媒——湖南卫视全资的子公司,从娱乐节目金牌制作人变身娱乐产业职业经理人。
  龙丹妮到天娱,并不是自己主动要求,是湖南卫视高层的安排。
  接到任命之前,十多年来不停在娱乐节目制作上创新的龙丹妮,也决定停下来。她觉得电视娱乐节目的空间已经不再大了,节目多了,观众已经被培养起来了,也变得挑剔。现在需要更深入理性地思考娱乐节目市场的新增值点。
  她一直在琢磨娱乐产业链延展的问题。“做了这么多年的节目,只是在做产业链上比较初始的部分,而选秀出来之后产生的娱乐经济,其实在中国还是空白点,价值没有真正发挥出来,而这个空间巨大。”
  她想:“选秀产生的价值空间远远高出了节目本身的价值,而且这些东西跟做娱乐节目是一脉相承的,我干嘛不做呢?”
  龙丹妮出身军人家庭,有哥哥姐姐,父母40多岁才生下她,对她的教育是爱加自由。从小她的点子就非常多,家里人会鼓励她,这也养成了她风风火火、想到就做的风格。
  龙丹妮每一次转换平台,在吴娈看来,“都是她在做事的时候,碰到了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事情的发展和体制之间不相融合必然产生的碰撞。走到了这一步了,就必定要解决了。”
  这一次,成为娱乐产业职业经理人的龙丹妮,首先为天娱新增了四大业务:一是无线增值业务,一是艺人的衍生产品,另外两个是影视剧投资和综艺节目开发制作。
  推出无线增值和衍生产品业务,让天娱有了更多盈利渠道。新增业务收入占到天娱总收入近40%,支撑着天娱其他业务的运转。
  而影视投资包括《一起来看流星雨》、《窃听风云》,国内首部3D真人歌舞片《乐火男孩》,3D动画电影《齐天大圣前传》,还有《十月围城》……这一个个项目都是龙丹妮和天娱传媒在一年间努力的证明。
  但是,在天娱这个市场化的国资企业工作才一年多,2009年,龙丹妮第四次谋变。
  这一年,被龙丹妮称为“最艰难的一年”。
  “2009年快乐女声”由她负责牵头--制作。这应该是湖南卫视选秀史上受到最多掣肘的一次。从拿到广电总局的批文开始,各种限制就层层加码下来,随着赛程的推进,计划不断变动:取消海选直播,每天播出时间规定只有一个半小时,不能放在黄金段,取消短信投票,评委也要约束……
  尽管后来,龙丹妮带领团队,采取“开门办快女”的方式,拯救了命运多舛的“快女”,取得了市场成功,但她已经在想,天娱的娱乐事业应该及早转向,如果选秀取消的话,还可以电视剧造星、电影造星……
  龙丹妮感到焦虑——那个时候,华谊正准备创业板上市,华谊和天娱的竞争又是业界不争的事实,从尚雯婕到陈楚生,天娱不断被华谊挖走当家艺人。无论资金还是管理,华谊的实力都远在天娱之上。
  天娱需要整合更多的资源,以及更多的启动资金。
  
  结缘盛大
  
  为了融资,上任天娱总经理没多久,龙丹妮就找到了盛大的陈天桥。
  其实,此前陈天桥早已联系过湖南卫视。从2005年“超女”风生水起的时候,陈天桥就已经意识到,湖南卫视在选秀节目中运用到网络游戏中的PK,他认定盛大和湖南卫视的气质是相符合的,都具有游戏基因:讲究规则透明、公平竞争、全民参与、积极互动,应该可以合作。
  2006“超女”结束的时候,陈天桥专门来到长沙,寻求双方在游戏和娱乐合作的契机。但当时的湖南广电正处于改革期,内部方向的调整更为重要,此番合作并未谈成,但他借此和湖南卫视的高层结成了良好的关系。
  因此,当龙丹妮找上门来,希望盛大注资天娱时,陈天桥欣然应允。可惜,这次合作还是泡了汤。当时湖南广电对天娱的策略是,希望能把经营性资产剥离,借电广传媒上市——不过,后来这次图谋也失败了。
  2008年的合作没谈成,却让龙丹妮和陈天桥惺惺相惜。
  到了2009年,陈天桥准备打造自己娱乐帝国的音乐王国时,他想到了龙丹妮。
  从陈天桥囊括了吃喝玩乐诸多消费方式的大娱乐经济中,龙丹妮也看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娱乐产业发展方向。而且。陈天桥还有足够的资源和资金让龙丹妮去占领这个空白点。这些对龙丹妮无疑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反观龙丹妮在天娱,湖南卫视的一位中层告诉《中国周刊》,别看龙丹妮被外界称为“镇台之宝”,领导对她也非常重视,但她在天娱也并非一帆风顺,并没有大家想象的足够话语权,在某些项目的策划、预算等方面,也受到了诸多掣肘。
  龙丹妮在湖南经视的老友吴娈,与《中国周刊》记者谈到这个问题时,欲言又止,“我只能说,这件事牵扯到的方方面面的复杂利益,绝对超过所有传闻,但我身在其中,不能说。”
  易凯资本CEO王冉说,这次合作成立了一个新的公司,不涉及到旧有资产的评估,也不涉及人员的重新分配,从事的也是过去双方都不是很主要的业务,操作起来容易很多。
  尽管这样,陈天桥还是在新闻发布会上向记者表示:“我经历这场谈判所以知道,传统媒体去和新媒体对接,每一步都很难。”
  提起她还保有的传统媒体湖南卫视副总编辑的身份,龙丹妮回答得很干脆,
  “没有什么实际作用,我现在已经不怎么提这个身份了。”
  龙丹妮的名片上只有一个职务:华影盛视总裁。这是她唯一使用的名片。
  
  “做事必须敢于挑战权威”
  
  《中国周刊》:《我爱拍电影》又是一档选秀节目,从平民中选导演来拍贺岁片,这事靠谱吗?
  龙丹妮:苹果,一开始它从不说自己做手机,但做了Iphone以后,反而风靡全球,所以我觉得任何一个行业,你想要立足,就必须敢于创新和挑战,就得在这个行业创造出新的规则。
  电影工业的成本的确比我们以前做节目高很多,风险也大。这样就更需要我们勇于创新,找到一种新的模式去做电影,让这个行业没有那么大的风险,能够得到更多的市场回报。
  我不敢说《我爱拍电影》肯定会成功,但是做事,必须敢于创新和挑战。
  《中国周刊》:那在你眼中,做成一件事,需要哪些决定因素?
  龙丹妮:首先是要有一个认知一致的好团队。这个团队包括我的上级和下级。哪怕犯了错误,它也能一起来改正,而不是说南辕北辙。第二是敢于去挑战权威的一种情怀。敢于去探索,敢于打破常规。我觉得商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娱乐的发展,都是在不断的创新和挑战当中,去完成一次次自我价值的认识。然后就是勤奋。其实有很多人都很有想法,但是因为不够勤奋,不够努力去琢磨它的每一个细节,没有坚持到底,他很容易失败。
  《中周周刊》:陈天桥到底怎么打动了你,认为可以一块成事?
  龙丹妮:两年前,我们经人介绍相识,就觉得他很年轻,我喜欢一切和年轻相关的事情。
  但是,他虽然跟我一样大,却是我见过的难得的冷静,一针见血,非常有气魄,非常有智慧。他做了这么多年事情,已经贵为首富,依然有激情和勇气去做一些可能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这最难能可贵。而且,他想做娱乐,这个和我契合,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我们今后会合作。
  《中国周刊》:与陈天桥合作后,现在朝自己的理想打拼,是不是感觉特自在?
  龙丹妮:其实我到盛视才有压力。因为它不是体制内,完全是市场说话,有风险,对你更有要求。不要老看到体制内给你所谓的束缚,但它也是一种保护。
  《中国周刊》:其实你在体制内做得真的非常不错,非出来不可吗?卫视副总编辑身份准备保持到什么时候?
  龙丹妮:其实我从做天娱的第一天开始就已经走到市场来了,是没有回头路了。关于那个身份的存留,我觉得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我从来都不会去牵强说怎么样。
  《中国周刊》:你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使其成为你的一个标签?
  龙丹妮:我也不知道,我无法回答。我有时候也问自己,为什么别人可能二十年做一档节目,我可以十年做十档节目?我觉得这可能符合一个人的天性。
  我就喜欢这种新鲜的东西,尝试新鲜的东西,做新鲜的事务,探索新的领域,这是我喜欢的。每次新的开始,我觉得都是重新创业。未来充满了不可预知性,充满机遇和挑战,我觉得这是人生的乐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