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圆桌
2010-12-29
世界博览 2010年2期
《阿凡达》无疑是诱人的,创纪录的票房就是证明。而且据我观察,似乎周围的女性更是狂迷“阿凡达”。向来据说最物质最现实的的当代女性,在面对《阿凡达》的时候,又如此迷恋片中的原始仙境,迷恋勇士与土著少女的爱情,并因而憎恶对这神话的暴力摧毁,看来只有感性能告诉我们真正的内心渴求。但是为什么有人批判卡梅隆是“反人类”的呢?现代人真是纠结——美国是令人羡慕的,所以发展是美好的,纳美土著是原始落后的,而征服者是先进。似乎这一切都成无法反驳的共识,这种进步与落后的直线型二元对立思维为什么如此深入人心?因为发展中国家看着发达国家,穷人看着富人,欲望被撩拨而不能自拔,更严重的是,财富成为一种价值暴力。
杨奎松教授从电影《阿凡达》人手,反思现代化,指出了其中的吊诡——尽管我们活得如此痛苦,环境污染但在气候问题上争持不下,资源愈来愈匮乏仍争得头破血流。对于个体来说,都能感到残酷竞争、工作压力、不确定和不安全等等。为什么我们生活在现实的痛苦中,都执迷于现在的价值逻辑所虚构的那种幸福?因为发展确实带来了好处。因为我们被“温水煮青蛙”之后,基本丧失了对幸福的判断能力。可悲的是,今天谁也不敢轻易断言放弃发展。 “纳美人”生活,依然是和批判和反思之后的神话而已。
那么多女人喜欢《阿凡达》,真是这种纠结最现实的附体。
上海 丁梵谷
每逢经济危机,市场女神就复苏,其实不外乎是没什么想什么的心理。政府调控力度加大,人们就歌颂市场;市场造成了贫富不均,人们又期望政府出面解决。正因为兰德本人有过在集权时期的苏联生活的经验,她才能如此赤裸的把“自私当美德”来歌颂。
在中国长大,天天听见人批评计划经济的害处,“小政府,大社会”似乎成了所有知识阶层追求的目标。留学到了加拿大,却往往遇见激进的知识份子揭露市场化的丑恶。教授们的聚会上,总能听见对“政府干的太少了”的批评。
曾经碰到过一位意大利的同学,是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斗士。听说我是中国来的,马上向我痛陈了一翻他对毛泽东时代的向往及对中国“市场化”的失望。
没什么就想什么,重要的是别失去选择的意识和权力。
加拿大 Linda
地球到底怎么了?2009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全球变暖的哥本哈根会议,各国的政治领袖们最终也没能达成拯救地球的共识,说不准某天“暖球”就变成了一个热气腾腾的“哈雷彗星”,不过那些决策者是不会在意的;而在贵刊2010年第3期,我又了解到了另外一个全新的地球,那就是一个被全副武装了地球——传感器、摄像头、网线、信号塔……一个所谓“智慧的地球”。我觉得,该文章最后的部分令人深思,所谓地球到底是“盖娅”还是“勾勒姆”,正是我们现代人类必须考虑的一个大问题。
试想一下,假如说IBM公司成功地实现了“智慧地球”的理想,那地球的一切秘密不就掌握在某些少数人的手中了?这将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科技所创造的一切惊人的奇迹,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另外,我是贵刊的一位忠实读者,以前也给贵刊写过一些信件,不知道编辑们有没有收到?看到新年的封面设计发生的变化,感觉变得更舒服了;里面的栏目设置也做了调整,想必贵刊正在顺应时代潮流,时刻调整着、发展着。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希望贵刊越办越好!
咸阳老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