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共毛派的“新式革命”

2010-12-29

世界博览 2010年6期

  尼共毛派现在仍然是尼泊尔国内最大的政治势力。
  5月,尼泊尔这个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国家注定会引人注目。
  自从去年联合尼共(毛派)(Unified Communist Party ofNepal-Maoist,以下简称“尼共毛派”)下台之后,尼泊尔的政治局势一直处于紧张之中。因为制宪大会将于5月28日到期,制定新宪法的期限也将随着制宪大会的终止而终止。如果执政联盟未能在期限内制定一部新宪法并实现国内和平,那么这会是执政联盟在政治上的一次极大的失败。而拥有议会1/3席位的在野党尼共毛派,一边毫无悬念地以制宪为筹码,一边却出人意料地在国际劳动节发动全国总罢工,以逼迫总理内帕尔辞职。
  
  再次动作
  尼共毛派5月1日宣布,鉴于政府在全国和平进程和制定新宪法方面没有任何进展,为迫使政府解散,将领导举行全国无限期大罢工,直到总理内帕尔辞职。
  5月2日数千名身穿红衣,头戴红布条的尼共毛派党员和支持者出现在加德满都的街头,高呼反政府的口号,要求总理内帕尔辞职。全国总罢工爆发以来,尼泊尔社会生活陷于停滞。
  由于工商业人士对毛派罢工的抗议,5月7日晚,尼共毛派宣布中止已经持续了七天的全国总罢工,首都加德满都及其他主要城市的社会秩序将恢复。尼共毛派同时宣布,尼共毛派与执政联盟将就重大问题进行谈判,其中包括建立新的全国团结政府以取代现政府的问题。
  然而半个多月过去了,尼共毛派与执政联盟的谈判没有任何进展,政治局势再度陷入僵局。近日,执政联盟引进了要求将制宪大会延期一年的法案,以便在延长期内制定新宪法。这一法案,得到了一些小党派的支持。
  5月23日,执政联盟中的10个党派,要求主要政党——尼共毛派、尼泊尔国会党、尼共(联合马列)——支持延长制宪大会期限的议会法案。十党派通过的决议中认为,除了延长制宪大会的期限外没有任何办法,因为现在看来根本无法在规定的期限内制定新宪法和实现和平。十党派也要求毛派和其他政党通过国民协议解决所有争端,推动新宪法的起草以使联邦民主国家制度化。
  与此同时,15个小党派打断了今天议会的进程,以向三个主要党派施加压力。他们高喊着延长制宪期限的口号,向三大党派提交了延长制宪会议期限的备忘录。
  尼共毛派拒绝延长制宪大会期限,除非现任政府总理内帕尔下台。没有尼共毛派的支持,执政联盟无法获得议会2/3多数的投票。
  尼泊尔国会党反对将制宪大会的延期与总理辞职联系起来。他们要求尼共毛派首先同意执行之前的协议,包括将尼共军队纳入政府军、交出财产、解散尼共毛派在共青团中准军事性质的组织以及履行制订一部民主的联邦共和国宪法的承诺。
  目前,尼共毛派与执政联盟的对峙仍在继续。
  两种声音
  对于尼共毛派此次的举措,尤其是国际劳动节的罢工斗争,国际社会声音迭起,然而评判各不相同。
  亚太左翼联合于5月6日发表声明,表示支持尼泊尔争取民主与社会正义的斗争。
  声明开篇写道:“这是自君主制被推翻后最大的一场示威行动,也是为了恢复公民主权及民主而发动的日益升级的连串群众示威和罢工高潮。尽管右翼散布谣言和诬蔑,游行者都是赤手空拳且非暴力的。示威的诉求是解散马达夫·库马尔·内帕尔所领导的非法政府……内帕尔不曾赢得任何选举,却拒绝交出权力。”
  联合声明还认为:
  “毛派推动将尼泊尔从君主制国家转变为让穷人,工人、农民、少数民族、低下种性和妇女得到之前未曾享有的权利的国家。”声明最后的呼吁,如同《共产党宣言》的结束语一样:“全世界的工人团结起来!”
  这份联合声明由澳洲社会主义联盟起草,获得了亚太区域左翼政党组织的联署。联署团体有:菲律宾劳动群众党、菲律宾劳工党、印度尼西亚人民民主党、印度尼西亚劳动人民协会、马来西亚社会主义党、新西兰社会主义长自云之乡、新西兰社会主义工人、新西兰工人党、澳洲社会主义抵抗青年组织等。
  但也有舆论反对毛派的行动。
  美国公民新闻网站“一线报道”刊载了驻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记者迪平·德莫哈仁的观察文章《对尼泊尔毛派致命的一击》。文章写道,毛派这种非人道的行为让整个国家遭受了很大损失。毛派的罢工每天损失达4000万美元。从周日到现在已经损失了2亿美元。
  他认为,最近尼泊尔的局势发展表明,这一次的毛派运动成果为零。有调查显示,多数人认为毛派成为国家和平进程的最大障碍。民意测验同时表明,52.2%的人认为,尼泊尔人信奉的印度教义应当被恢复。
  相形之下,英国《经济学人》5月6日的文章《尼泊尔:喜马拉雅的悬崖》一文则温和得多,甚至对尼共毛派表示了同情。文章指出,5月28日尼泊尔过渡时期的宪法就将终结。如果主要政党没有达成修改意见,尼泊尔将会进入无法可依状态。而毛派和执政联盟很难达成制定宪法的协议。
  文章认为,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二者之间的信任。尼共毛派高级领导人巴塔拉伊把政府称作“致力于保留他们权力和特权的精英的联合”。他说,精英们并无意愿来完成一部宪法,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进行选举他们将会丢掉权力。
  
  斗争史
  尼共毛派无疑是新世纪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比较活跃的组织。
  14年来,尼共毛派从丛林走向议会,从武装斗争转向和平罢工,从非法组织变成执政党继而成为反对党。尼共毛派在国王亲政事件中成长,在与七党联盟的合作中伺机扩张,在执政期间声望达到顶峰,继而,又由于党内党外甚至来自其他国家的压力,尼共毛派执政一年便不得不下台。
  尼共毛派不管是在尼泊尔政体转变,还是在将来的政局中,都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
  1989~1990年,国际共产主义转入低潮。然而,尼泊尔却爆发大规模的人民运动。时任国王比兰德拉被迫于1990年11月9日颁布新宪法,引入多党议会制基础上的君主立宪制。在开放党禁的背景下,共产党势力逐步分化成尼共(联合马列)、尼共(马列)和尼共毛派等若干派系,并开始参加议会选举。
  但是,尼共毛派对新政体仍心存不满,坚持主张废除国王,称要走武装斗争的道路,建立共和制国家。
  1996年2月,尼共毛派宣布退出议会,在普拉昌德和学者兼政治家巴普兰·巴塔拉伊的领导下离开首都和大城市,到农村开展武装斗争,成立自己的中央政府、法院和银行等机构,开始武装对抗政府的活动。短短10年内,尼共毛派从一股由散兵游勇组成的落魄政治势力,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组织严密、能量巨大的反政府组织。
  2005年2月1日,尼泊尔政局出现重大变化。贾南德拉国王以首相德乌帕内阁没能推动与尼共毛派的和谈为由,解散了执政的四党联合政府而亲理政事。然而,国王犯了致命的战略错误,在尼共毛派和“七党联盟”这两大势力中,未与其中任何一支形成战略联盟和统一战线。其结果是,在国王亲政15个月后,在党派联盟和尼共毛派共同组织领导下,普通百姓开始走上街头,形成反国王统治的民众浪潮。2006年4月,国王宣布恢复议会,交出政权。
  2008年4月10日,尼共毛派在制宪大会选举中,得票逾314万张,占总票数38.10%,赢得601个议席中的229个议席,成为议会中的第一大党。2008年5月28日,制宪大会以560票对4票,废除世袭君主制,延续了239年的沙阿王朝寿终正寝,世界上最年轻的共和国在南亚宣告诞生。尼共毛派实际上主导了制宪工作,成为执政党。
  然而,尼共毛派领导普拉昌达于2009年5月3日宣布辞去联合政府总理一职,毛派退出联合政府。事件起因是,尼共毛派力主解除军事总参谋长卡特瓦尔的职务,但是遭到执政联盟的第二大党尼共(联合马列派)的反对,而来自尼泊尔国大党的总统拉姆·亚达夫推翻总理的决定,让卡特瓦尔继续担任总参谋长一职。普拉昌达认为,总统介入军政之争标志着国内出现了两个权力中心,故而辞职。成立不到一年的联合政府垮台,制宪工作被迫停止。
  尼共毛派现在仍然是尼泊尔国内最大的政治势力。目前拥有党员约30万名,是尼泊尔最大的共产党组织。尼共毛派还拥有比较广泛的群众组织;一个比较活跃的青年组织“共产主义青年团”,尼共毛派声称其成员达417.6万人;一个全国性的妇女组织“全尼泊尔妇女联合会”;拥有40万名会员的学生组织“全尼泊尔民族独立学生联盟(革命)”;一个地下工会组织“全尼泊尔工会联盟(革命)”。
  
  国际影响
  美国和印度对于尼共毛派的敌意一直都没有减少。
  尼共毛派成立以来,美国和印度宣布尼共毛派为“恐怖主义组织”。2008年尼共毛派通过和平合法的民主选举程序上台,因此宣称是“世界BE07qMrHWMeNkjPFsDc0kmgaa0U7BeA7jaly6iGi/wo=上最大的两个民主政体”的美印两国没有任何正当理由拒绝承认尼共毛派成为合法政治力量、主导尼泊尔政局的现实。
  但是,尼共毛派的上台无疑让它们恐慌。2008年5月,印度《经济时报》对尼共执政发表评论,认为印度政府现在要面对一个已彻底改变的尼泊尔,新上台的尼共(毛主义)此前对印度一直抱有敌意,而传统的盟友大会党和尼共(联合马列)则被边缘化。这一切迫使印度必须立即重新思考对尼政策以摆脱困境。
  它们对于尼共毛派下台也脱不了干系。有人认为,一年以前的尼共毛派下台,是由于尼泊尔的旧势力精英,获得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包括了美国及其邻国印度。这些外国势力担心尼共毛派的持续执政,将在南亚次大陆建立起一个激进的人民政权,威胁着帝国主义以及南亚资产阶级的利益。
  尼共毛派也“投桃报李”。印度媒体《印度观察》(outlookindia)4月21日新闻报道《尼泊尔毛派加强了反印运动》中指出,在“五一”大集会之前的10天,加德满都的墙上贴满了反对印度的标语,这无疑会煽动反印情绪。标语中出现了这样的宣传口号:摧毁傀儡政府!”“废除《1950年尼泊尔印度和平友好协议》和《印度军队撤出卡拉帕尼和舒斯塔协议》!”一些标语说,“五一”示威活动的目的是保护“国家独立、反对殖民和扩张力量”。毛派指责印度干预尼泊尔的内政,但是新德里否认这一点。
  尼共毛派与印度毛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09年12月14日新加波《海峡时报》刊载了一篇题为《随着激进左派的崛起,历史准备重演》的文章。文章认为,在印度、尼泊尔、缅甸、菲律宾、最加拉国和不丹等国家,左翼活动越来越激烈,这些左派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且这些激进左翼运动团体之间显然有联系。比如,曾成功地从一个毛派造反组织转变为当选的执政党的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主义)在从事武装斗争期间,与印度的纳萨尔派分子有联系。
  尼共毛派积极发展同国外相关政党的关系,并与这些党联合成立了一个国际组织——革命国际运动(RIM)。目前该组织的政党和组织有14个。尼共毛派还成立了南亚毛主义政党和组织协调委员会(CCOMPOSA),其主要职能是协调南亚毛主义政党、组织的行动。
  
  印度毛派的武装斗争
  与尼泊尔毛派相比,印度毛派还处在武装斗争的阶段。总理辛格将印度毛派称为“印度国内安全的最大威胁”。
  最近的一次武装袭击发生在4月6日。印度安全部队在东部的切蒂斯格尔邦遭到印度毛派武装的袭击,75人被打死。
  英国《经济学人》4月7日发表文章《带血的政治》,对前一天的印度毛派袭击政府军的活动进行了评论。文章认为,印度毛派武装的崛起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自从2004年两股势力合并成“印度共产党”
  (毛派)并由姆帕拉·拉克什马南·拉奥领导后,他们就将一直困扰他们的内部冲突最小化了。第二,印度东部贫困部落地区许多心怀愤懑的人自愿加入他们。而那里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采矿业的发展。也让纳萨尔派找到了新的抢钱目标——外国和国有的矿业公司。
  文章认为,令人遗憾的是,印度官方对此反应微弱。尽管中央政府呼吁采取行动,但本应对法律和秩序负首要责任的大多数邦政府却都没什么行动。自大心态是一部分原因,直到最近为止,地方政府的政界人士还几乎没有人与辛格持同样的担忧。政治上的利己思想也在作怪,毛派肆虐的恰尔肯德邦首席部长希布·索伦去年在毛派的支持下赢得了选举,他很可能因此不愿对他们开战。
  文章认为,而可能最让人担心的是,除了安得拉邦和西孟加拉邦之外,受影响最严重的几个邦也是印度政府力量最弱的地方。切蒂斯格尔邦武装了一支反毛派的部族民兵队伍,正如预料的那样是~次惨败。超过5万名村民因此背井离乡,而且还帮毛派壮大了力量。
  据印度官方统计,印度全国发生的91%的暴力事件和89%的因暴力事件而导致的死亡都是由毛派引起的。自2004年以来,其已发动了6000余起暴力事件,造成了至少2500人死亡。
  英国BBC网站2月10日的文章《毛派叛乱为对话创造条件》指出,在20年的叛乱活动中,至少有6000人死亡。
  据国内学者介绍,印度官方与西方势力对印度毛派的消息封锁十分严密。因为印度是“民主国家”,所以西方媒体几乎不报道平民的死亡人数。他从印度朋友处获悉,在近年印度政府军对纳萨尔武装的清剿活动中,已经有六万人死亡。
  印度毛派在成立后的两年中,势力范围迅速扩展,在印度28个邦中的13个邦150多个地区有其影响。其中,北起尼泊尔边境,南至安德拉邦南部山区一线势力最为强大,活动最为频繁,被称为“红色走廊”。
  虽然毛派最受人关注,但是印度却不止这一个共产党组织。目前印度的四个共产党分为两派,其中,印共和印共(马)各有50万和80万党员,主张通过议会合法斗争和平掌握政权,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两个党现在在议会中共有48名议员,印共(马)还在西孟加拉邦、喀拉拉邦和特立普拉邦执政达30多年之久,得到印共的支持与合作。而印共(马列)和印共(毛)各有约上万名党员,主张暴力革命,通过农村游击战包围城市夺取政权,这两个党现在掌握有几万名游击武装队伍,活跃在全国150多个地区,也就是说全国约有1/4的地区,超过1.7亿人处在他们的影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