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毅 心系青少年事业的名门之后
2010-12-29张向永蔡春婕
中华儿女 2010年7期
全国青联常委、澳门青联副会长马志毅是澳门马万祺家族的第三代传人。他所在的家族与何厚铧的何家、崔世安的崔家并称为“澳门三大家族”。
坐在记者眼前的马志毅,谦和稳重、斯文有礼。由于普通话不是特别纯熟,他说话语速缓慢但表达清晰,微笑中尽显亲和温敦,不带丝毫浮夸气息。
虽出身显赫,但马志毅却向来不是媒体的宠儿。因为家风严谨,他的成长经历中规中矩,甚至用寥寥数语即可勾勒出来:香港出生,澳门启蒙,海外求学,内地深造。博士学成归来后,年近而立的马志毅从父亲手中接过澳门泊车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并将新的经营理念注入其中,将公司带向了多元化发展的新轨道,葡诚水泥(中国)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事业前途坦荡。
然而,就在马志毅这颗澳门工商业界的年轻之星,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冉冉升起之时,他却把关爱的目光悄然投向立足未稳的青年企业家、亟待创业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健康成长的懵懂少年。
“我一直背负着一种责任”
一提起“澳川育苗行动”,微笑便浮上马志毅的脸庞。
2009年5月,为支持四川灾区重建,马志毅号召澳门青年献爱心。他组织青少年,走访各个学校,倡导青少年们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到呼吁社会人士捐助的行动中。
有了这个良好的开始,“澳川育苗行动”于6月28日启动。活动出乎意料地成功,截至当年9月,募集助学资金超过740万元,资助灾区学子共计665人。
2009年9月6日,马志毅和“澳川育苗行动”的其他有关代表一起,把助学资金和给孩子们精心挑选的礼物分别送到了绵阳安县的花小学、安县中学、桑枣镇中学,并与近400名孩子举行了亲人见面会。自此,四川地震灾区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均可申请澳川育苗行动的援助,申请成功之后,小学阶段将获得1000元/年的资助,初中阶段1500元/年,高中阶段2000元/年,大学生阶段5000元/年,对于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良的受助学生将有机会获得继续受助的资格,直到各阶段学习完成。
“关爱孩子,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慈善是我们大家的共同事业,万丈高楼平地起,每一个人伸出手,世界就会更温暖。”作为澳川育苗行动筹委会负责人代表、马志毅在亲人见面会上的发言博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那一刻,让他恍惚看到了多年前那个带着腿伤的弱冠少年,拄着拐杖陪爷爷走在革命老区江西的防洪大堤上,慰问灾区人民并现场捐款。
“从那时起,我一直觉得背负着一种责任,要为澳门和内地的发展做出一点服务。”马志毅说:“我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熏陶,这几年的社会历练和人生价值观取向,离不开爷爷和父母对我的帮助,是他们推着我迈向一个又一个的人生目标。”
如今,马志毅正在“资助澳门家庭及青年服务协会”工作并担任名誉会长及赞助人,开展培训家庭与青年共同构建价值观,指导家长应对青年网络健康问题,让家长帮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实现自我认知。
“达则兼济天下”。马志毅在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上可谓别具匠心。
2006年,在澳门的青年活动中,第一支红色之旅的火炬在马志毅的手中被点燃,火炬从上海出发,第二站到达井冈山,最后在延安落脚,火炬经过的地方,加深了澳门青年企业者对祖国的了解,增加了企业家之间互相学习的机会,随着连续几年的传递,逐渐成为了青少年联合会中的一个具有品牌效应的活动,并在继续着。
有媒体这样评论马志毅:“用更多的爱和光明来引导青少年们,融化了他们心中的冰山,让一颗颗爱心在青少年的心中燃起熊熊火焰。”
为培养青少年的“将帅”能力,1996年,马志毅刚从加拿大回来,就特别地为青少年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每到放暑假的时候,孩子们从繁忙的学习中得到了放松,这时候,青少年的一些比赛活动便在马志毅的策划下拉开了帷幕。
“给青少年一个平台,让他们自己去为参与社会活动组建一个团队,并拟定一个详尽的计划,包括活动目标、活动细节、活动成效,让青少年们在活动中树立起主人翁的观念。”马志毅感慨地说,“在整个活动中,青少年能从中学到什么?能为社会做点什么?这是我们考核的标准。”
在活动的进行中,青少年们的“智、勇、信、仁、勇、严”的优良品质得到了培养,“整个活动,培养了孩子们洞悉全局的能力,知其始,并能知其终;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能勇敢地面对其中出现的挫折;团队活动,是一个互相信任的过程;青少年们能够礼貌待人,用仁心去爱人;他们严于律己,严己达人,这几个方面是孩子们活动结束后最大的收获。”马志毅介绍说。从长远来说,青少年素质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在未来中,能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仁义的强者。
以推动青年企业发展为己任
在澳门回归的十年时间里,澳门经济的发展,给了青年人一个很大的展示平台。青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这个特区破土而出,并茁壮成长着。“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这引起了一直致力于推动青年企业发展为己任的马志毅的感叹。
作为澳门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马志毅的理念就是将各行各业的精英汇聚一堂,积聚大家的力量,为社会做点事。
“每一个成长起来的青年工作者,都有着他不一样的奋斗历程,将他们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们对未来的一些展望与建议,一些新的发展理念传递开来。”马志毅说,“发展就是这样一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于是在2009年,马志毅博士联合澳门一家杂志社,为青年工商业者开设了一个一年十二期的《澳门青年工商界与特区共成长》栏目,专门记录青年企业家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集百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一个让他们能够吸收他人精华,以帮助自己成长的很好的途径。”
马志毅通过联合考察、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向青年企业家传递政府的政策,“让他们能在第一时间里获取信息,顺应客观环境,好让他们能及时调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在马志毅的手机上,记录着的是他用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四句话:“信念改变命运,坚持育成习惯;专注实践成功,规划美好人生。”他诚恳地说:“这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勉励自己,实现人生理想。读完书回澳门做事后,虽有家里人的帮助,但现在开始要自己慢慢走出来了。这时感觉一个人的信念很重要,尤其是遇到挫折时更需要自信。”
1996年,马志毅从加拿大学成归来,从小在长辈们爱国情怀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他,很盼望能对祖国多一点了解。带着这种渴望,马志毅迅速结束了在澳门政府几个月的工作,报读了清华大学的MBA课程。在澳门回归之后的2000年,马志毅回到了澳门,开始接手管理父亲经营的澳门泊车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审时度势之后,便开始了开发市场的筹备工作,服务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是马志毅为公司注入新的理念。
泊车公司在马志毅的经营之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一个人如果自信了,那么他就已经成功了一半。”马志毅说。很多时候,人都会遇到挫折,每到这时,他总是叩问自己“为什么别人能做到,而我却不能做到呢?”他喜欢用这种方式来激励自己。
“一心不能二用,太多的目标,会扰乱一个人的心智,导致目标难以实现,必须专注,专心才是成就辉煌的奠基石。”马志毅兼任多项社会公职,但是,细细研究下来却发现,所有的社团职务都离不开青年和环保这两个方面。
“人生是美好的,美好人生的规划,需要凝聚一个人所有的智慧,因为这是一个人一生的坐标。”
“政府要全程扶持青年创业”
在致力于推动青年企业发展的同时,马志毅还在积极思考如何激发青年创业热情。
“要认识到以青年创业带动就业的重大意义”。他说:“谷歌中国区总裁李开复辞职,开办‘创新工厂’,投资8亿元扶持内地年轻人的创业项目,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青年创业’这一宏大的时代命题,以及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马志毅看来,随着“珠澳同城”概念的提出,近年来珠海加快建设高栏港工业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航空产业园区、国际商务休闲旅游度假区,成为澳门金融、贸易、信息的依托腹地;澳门重点发展博彩旅游业、会展业、离岸服务、航空运输等区域性商贸服务业,两地产业呈现错位发展态势。双方都在努力拓展传统产业的多元化和内涵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的发展。这些行业和领域已成为或将成为两地青年创业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
马志毅认为,旅游业、创意产业、会展业、连锁加盟业、环保产业双方合作均大有可为,可共同做强做大切分蛋糕。在他看来,目前,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意向创业者加入到了用知识和技术来自主创业的行列中,这些高学历高素质的青年相比过去创业的人员,更青睐于有创新的经营项目。澳门中西文化融合与交汇,形成了兼具中西文明特色的多元文化,这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独特的资源与沃土。目前,澳门与创意产业有关团体超过300个,一大批具备专业素质的有志青年投身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珠海建设有南方文化产业园、金湾印刷产业园、艺术品原创交易基地。好的创意出于想象力,澳门、珠海可谓具有无限创意和无限遐想空间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无限发展前景,定将激发两地青年投身创意创业的热情v5bfSfmQFnY523sSQ/LHDQ==。
两地青年创业是否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马志毅认为还是面临着不少难点和瓶颈。他直言不讳地说:“由于相关社会条件的缺乏、创业门槛过高、孵化机制不足,两地青年创业活动成效并不十分显著,也大都停留在参观互访、会议论坛等层面,合作创办经营有影响力的企业不多”。
马志毅表示,他曾参考过不少地方扶持青年创业的办法,发现他们除了在创始阶段激发创意思维外,在创业过程中还有具体帮助。香港在这方面做的不错。香港每年都有创业比赛,不仅是大生意做成功才宣传,小小成功同样可以宣传,使成功创业的年轻人成为模范榜样,成为大家学习的对象,从而激发更多年轻人创业的欲望。他认为,澳门其实也有条件做到这些,关键是怎样聚集青年创业网络,用“过来人”的经验帮助创业者。
他对此建议:政府要全程扶持青年创业,此外青年社团及全社会都要更加关注青年创业活动,通力合作,加强在法律和政策、创业融资、商业环境和社会文化、创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创业教育和培训等诸多方面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