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教学实践现状
2010-12-29高雪梅郝小刚
高雪梅,郝小刚
(江苏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江苏省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教学实践现状
高雪梅,郝小刚
(江苏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江苏省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实践环节内容包括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和科研实践三部分,教学实践环节平均学分为26.4学分,占平均总学分的15%,在具体时间安排上,实践性环节一般安排在四至八学期。从实践性环节具体安排的内容上来看比《规范》中教学实践内容更为广泛一些。但是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存在着教学实践实习基地缺乏、教学实践时间偏短、教学实践内容狭窄、教学实践指导教师能力欠缺等问题。
社会体育;教学实践;教学内容
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而设立的新专业,它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在近年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江苏省从1998年教育部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增了社会体育专业,至2008年期间,相继有9所高校开设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其中没有体育专业背景的学校有2所,分别是中国矿业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其他7所高校都有体育相关专业背景。由此可以看出,江苏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发展速度较快。从各校对其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和方案的制定及其实施过程来看,虽各校都将其列入总体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之中,但作为新兴新办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阶段,尤其在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为此,本课题针对江苏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实践环节现状展开调查,在分析目前我省7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计划和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省情校况,提出探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与实施计划等方面的改革发展建议,旨在为提升我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在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进程中,提供参考和依据。
江苏省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现状分析
由教育部牵头成立的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研制组于2009年3月制定的《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初稿,以下简称《规范》)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从优化专业培养过程的角度出发,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并结合社会体育专业的特点和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在社会体育专业建设过程中应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将专业知识与技能转化成职业技能。《规范》中规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社会调查、专业实践设计、专业实习、专业见习和毕业论文等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特点应衔接紧密、层次清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并规定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环节学分为14-20学分,约占专业课程学分的18%。
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和科研实践三部分是江苏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从表1中可以看出,江苏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比《规范》中规定的教学实践内容更为广泛一些,除了《规范》中规定的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和专业实践设计等内容外,还包括了公益劳动、军事训练、入学教育、素质拓展、专业技能训练、体育指导与裁判、计算机上机实践和学术讲座等实践内容。在调查的7所高校中,教学实践环节课程内容比较丰富的高校为中国矿业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这两所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在教学实践内容中增加的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上机实践、素质拓展训练、运动竞赛裁判实习和学科前沿讲座等内容,比传统的教学实践内容更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另外,淮阴师范学院和南京晓庄学院在教学践环节中增加了专业技能培训相关实践活动,既丰富了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内容,又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江苏7所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实践环节平均学分为26.4学分,占平均总学分的15%,其中学分最多的学校是中国矿业大学(39学分),最少的学校是南京体育学院、淮阴师范学院和扬州大学(均20学分)。平均学时约为30周,部分学校没有把实践环节计入总学时,实践环节学时最多的学校是中国矿业大学(39周),最少的学校是南京师范大学(约21周)。在具体时间安排上,教学实践环节一般安排在四至八学期,其中第六至八学期是各学校安排实践性教学内容的主要学期。但总的来看,教学实践环节中体现社会体育专业特色的教学时数偏少。
表1 江苏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现状统计
江苏省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教学实践环节存在问题剖析
传统体育教育与训练专业有比较固定的实习基础,熟练的专业实习指导老师,规范的实习内容等优势,这对于社会体育专业来讲各方面都相对逊色,这也正是社会体育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所在。
2.1 教学实践实习基地缺乏
一方面,由于江苏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从2000年开始开设,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起步相对于体育传统专业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自然也就相对薄弱,甚至有的学校连固定的实习基地都没有。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体育在我国体育发展中没有形成规模,这给实习基地选择带来难度,这些因素导致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工作开展增加难度。因此,教学实践实习基地缺乏是江苏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薄弱环节。
2.2 教学实践时间偏短
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涉及面广,课程设置相对较多,分散在单个课程学习时间相应会减少,各门课程的实践时间也会相应减少。社会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适应性训练的过程。学生适应教学实践环境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也需要一个过程,这都需要时间来保证。时间不够学生的理论知识难以转化为实践能力,时间不够同样会造成学生实践内容难以完成,或者实践能力得不到加强。
2.3 教学实践内容狭窄
教学实践内容会对学生的就业思想起到一定的影响,较少的教学实践内容会让学生的就业面变得狭窄。由于实习基地建设相对薄弱,导致江苏高校社会体育教学实践内容较少,而且教学实践环节中体现社会体育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偏少,产生的连锁反应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社会对目前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本来就不“买帐”,实践能力不全面就更不符合市场需求多样化的要求。
2.4 教学实践指导教师能力欠缺
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指导教师,学生能否在教学实践环节得到真正的锻炼取决于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然而目前江苏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教师大多对社会体育专业的特点、业务能力要求、市场需求等了解不够深入,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缺乏市场竞争力。
结束语
社会体育专业是一个新型专业,教学实践改革是一个现实而又长远的课题。江苏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基本符合《规范》中对实践环节的要求,从实践性环节具体安排的内容上来看要比《规范》中实践教学内容更为广泛一些。但各高校实践教学环节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阶段,尤其在针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教学实践实习基地缺乏、教学实践时间偏短、教学实践内容狭窄、教学实践指导教师能力欠缺等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制约着江苏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
[1]赵立.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十大问题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6):1-5.
[2]王雪峰.对南京体院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现状的个案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0(2):81-84.
[3]汪元榜.安徽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实施与改革对策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7,9(6): 86-90.
[4]高雪梅.江苏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现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5]教育部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研制组.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初稿)[S].北京:教育部,2009.
[6]王芳.我国普通高校社会体直专业教学实践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Current teaching practice of undergraduate major of social sport in univers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GAO Xue-mei,HAO Xiao-ga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undergraduate major of social sport in univers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consists of social practice,major practic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The credit for the teaching practice is 26.4,accounting for 15%of the total credits.The teaching practice is usually arranged in the fourth to eighth terms.The content of the teaching practice is more than those in the Standard.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lack of practice basis,insufficient practice time and insufficient practice activities.
undergraduate major of social sport;teaching practice part;teaching practice content
’s addressSport Dept.,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Zhenjiang 212003,China
G807.01
A
1672-268X(2010)06-0079-02
(2010-09-07 收稿)